330kV双回线路进变电所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387阅读:1079来源:国知局
330kV双回线路进变电所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压输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30kV双回线路进变电所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



背景技术:

一、330kV变电所大规模出线需要压缩占地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负荷的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造成330kV变电所出线规模不断增加,多达二、三十回,从而使得变电所的占地面积不断增加,甚至所址选择都非常困难,变电所设计人员因此开始采用部分双层出线门型构架,以减小变电所占地面积,其中双层门型构架有不连续设置的,有两组或三组连续设置的,与之配套的双回路终端塔(或双层终端塔)一直未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从而限制了双层门型构架的推广速度。针对该问题,设计新型双回路终端塔的现实需要迫在眉睫。

二、目前工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对于连续两组双层门型构架多采用同塔四回路出线,其安全性要求高,造成四回路终端塔投资高。另外为分期施工及运行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而单独一组双层构架则一直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多从同塔四回路改造而来,或者与紧邻的一个单层构架组合为一个三回路,也从四回路改造而来,其经济性、安全性及工艺的美观性均无法保证。另外还有一些工程,既要满足压缩占地面积采用独立双层门型构架,又要满足出线各项技术要求,不得已而采用双层门型构架左、右错位布置,折中处理。还有一些工程,在输电线路相序正好特殊排列条件下,可直接采用常规双回路终端塔,这种情况很难遇到,一般条件下是不能满足进线要求的,使得适用范围大大受限。另外还有一些工程采用的双回路终端塔,两个回路不够清晰,违反运行习惯,造成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电击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与变电所双层出线门型构架相适配、回路清晰、结构简单、安全性好、适用广泛、受力和传力清晰的330kV双回线路进变电所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30kV双回线路进变电所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包括塔身、塔腿、设置在塔头的地线横担与导线横担;其特征在于:地线横担下面依次设置上导线横担、中上导线横担、中下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为单悬臂,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相错设置,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的外端分别设有横担跳线支架,横担跳线支架外端设有导线挂点、导线跳线挂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满足出线的各项技术要求而配套设计的一种新型双回路终端塔型。是与变电所双层出线门型构架相配套的双回路终端塔,它能很好的与双层出线门型构架对接,同时可实现与常规双回路线路的过渡对接,既能满足两回线路在工程实际条件中,遇到的各种相序排列情况下,进线档线间距离的安全要求,同时又能满足铁塔投资的经济性、运行的安全性、工艺的美观性、使用的灵活性。从线路部分彻底解决了与变电所双层门型构架的顺利对接,为土地资源节约型变电所的推广应用起到推动作用。其主要技术效果有:

一、首先两回线路在回路布置上要清晰,符合运行维护习惯。在运行上回路清晰,或者上下布置、或者左右布置,不至于因回路模糊,造成运行人员爬错相导线,发生触电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30kV双回线路进变电所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采用“上”字型与“下”字型上下组合型式,“上”字型在上,“下”字型在下,塔型这样布置可根据需要即可用于上下回路布置,也可用于左右回路布置,使用灵活方便;上下布置实现电磁环境最优,左右布置实现调相需求。

二、进线档不发生因导线交叉而造成相导线间距不满足要求。现有的常规双回路终端塔为三层导线横担,由于始终存在三层导线交叉,因此大大降低了各种相序排列的满足率。通过分析统计,在理论上两回线路相序排列组合共计36种,按照工程应用情况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同相序、逆相序、异相序;常规双回路终端塔能满足此条技术要求的相序排列共5种,占13.8%,其中只能满足同相序、异相序两类,而不能满足工程中大量使用的逆相序,因此常规双回路终端塔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工程一般需求。该实用新型双回路终端塔导线采用四层横担,左右回路仅有两层导线存在交叉,因此大大提高了各种相序排列的满足率。通过分析统计,在理论上两回线路相序排列组合共计36种,该实用新型双回路终端塔能满足此条技术要求的相序排列共24种,占66.7%,且同时满足了同相序、逆相序、异相序三类相序排列,由于在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序排列远小于排列组合数量,且大部分是逆相序,因此该塔型的满足率几乎接近100%。

三、能够满足相序调整的需要。有时两侧变电所相序不对应,只能在本基双回路终端塔上进线相序调整,因此该实用新型双回路终端塔采用左右两侧垂直排列,可在进线档上进线相序调整。

四、铁塔高度低。为了提高经济性,一方面要降低终端塔的高度,降低耗钢量,与相同呼高的同塔四回路终端塔相比,该实用新型的重量仅为同塔四回路的38%,另一方面降低终端塔的高度,可减小最上层相导线的弧垂下压值,以便更好的满足带电体对塔身的安全电气间隙。

五、电磁环境满足要求且最优。当不存在调相需求时,建议新型双回路终端塔采用上下回路布置,这样中间两层长横担每一侧均为同名相,由于两相之间的相互屏蔽作用,使得新型同塔双回路终端塔的电磁环境远优于常规双回路塔,指标与单回路相当,电磁环境得到极大优化。

六、结构简单,受力清晰,传力清晰。本实用新型双回路终端塔整体结构型式仍然采用常规多回路塔型结构,由塔柱和悬臂横担组成,结构简单,传力清晰,仅仅通过横担巧妙的错位,满足了双回路与双层门型构架的对接。

七、与常规双回路架设过渡方便。很多工程为了节约线路走廊,常常同名线路或同方向线路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采用该新型双回路终端塔,两回线路采用左右布置,可直接与下一基常规双回路对接,两回线路相导线侧视图及俯视图均不存在交叉现象,满足工程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单臂横担跳线外伸支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回路上下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回路左右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接线示意图。

图中:1—塔身,2—塔腿,3—上导线横担,4—中上导线横担,5—中下导线横担,6—下导线横担,7—上导线横担跳线支架,8—下导线横担跳线支架,9—地线横担,10—上导线挂点,11—上导线跳线挂点,12—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13—下一基铁塔,D1—左侧地线挂点,D2—右侧地线挂点,A1—第一回路A相挂点,B1—第一回路B相挂点,C1—第一回路C相挂点,A2—第二回路A相挂点,B 2—第二回路B相挂点,C2—第二回路C相挂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330kV双回线路进变电所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包括塔身1、塔腿2、设置在塔头的地线横担9与导线横担;地线横担9下面依次设置上导线横担3、中上导线横担4、中下导线横担5与下导线横担6;上导线横担3、下导线横担6为单悬臂,上导线横担3与下导线横担6相错设置,上导线横担3与下导线横担6的外端即指远于塔身的一端分别设有横担跳线支架,横担跳线支架外端设有导线挂点、导线跳线挂点。中上导线横担4长度短于中下导线横担5的长度,两者形成正梯形布置。

参见图2:上导线横担跳线支架7外端设有上导线挂点10、上导线跳线挂点11。同理,下导线横担跳线支架8外端设有下导线挂点、下导线跳线挂点。

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采用上字型和下字型组合布置,两回线路根据需要,可上下布置,也可左右布置,布置灵活。最上层与最下层两层单悬臂短横担各采用一个外伸跳线支架,从而有效的缩短了相邻导线横担的长度,地线对导线的防雷保护角小于0度。

如图3所示:当两回线路无调相要求,且仅仅采用一基新型双回路终端塔时,采用上下布置方式,以图3的图面所示:地线横担9的左侧外端是左侧地线挂点D1,中上导线横担4的左侧外端是第一回路A相挂点A1,上导线横担3的导线挂点是第一回路B相挂点B1,中上导线横担4的右侧外端是第一回路C相挂点C1,地线横担9的右侧外端是右侧地线挂点D2,中下导线横担5的左侧外端是第二回路A相挂点A2, 中下导线横担5的右侧外端是第二回路C相挂点C2;下导线横担6的导线挂点是第二回路B相挂点B2。由于该方式的电磁环境指标接近于一个单回路,所以电磁环境最优。

如图4所示:当两回线路有调相要求时,必须采用左右布置,以图4的图面所示:地线横担9的左侧外端是左侧地线挂点D1,中上导线横担4的左侧外端是第一回路A相挂点A1,中下导线横担5的左侧外端是第一回路B相挂点B1,下导线横担6的导线挂点是第一回路C相挂点C1,地线横担9的右侧外端是右侧地线挂点D2,上导线横担3的导线挂点是第二回路A相挂点A2,中上导线横担4的右侧外端是第二回路B相挂点B2,中下导线横担5的右侧外端是第二回路C相挂点C2。表1是两回线路左右布置时,两回线路相序排列方式满足要求情况一览表,应用时需注意两回线路相序的排列方式,应满足表1的要求。

如图5所示:若两回线路全线采用同塔双回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可采用左右布置,紧邻的下一基铁塔13可采用常规双回路铁塔,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12两种塔型导线可直接对接,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12的相序布置采用逆相序布置,即左侧横担相序布置为上A1、中B1、下C1,右侧横担相序布置为上C1、中B1、下A1,下一基铁塔13的相序布置与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12的布置方式相同,下一基铁塔13与双层门架新型终端塔12相同相序对接,即完成过渡架线,过渡架线满足技术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