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017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隔震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橡胶隔震支座是安装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层之间的隔震层,可有效地减小或消弱传向上部结构的地震力和能量,大大减少结构的动力变形,保护上部构件和节点免遭地震破坏,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减震效果。但是,现有的橡胶支座主体为确保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能力,其相对重量较重,吊装时具有较大的摇摆惯性或更换已老化损坏的橡胶支座主体时操作空间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安装操作的难度,劳动成本大,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通过在下预埋板侧面增设定位条,有效地解决了橡胶支座主体安装时难以快速准确定位的问题,安装施工方便快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地震时可对地震产生的水平预应力起到一定的消弱作用,安全可靠性强,可有效提高隔震减震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预埋板、上连接板、橡胶支座主体、下连接板和下预埋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与橡胶支座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上预埋板的顶部设置有上预埋套筒,所述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端部穿过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后与上预埋套筒的下部螺纹连接,所述上预埋套筒的上部固定有上预埋锚筋;所述下预埋板的底部设置有下预埋套筒,所述下连接板和下预埋板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端部穿过下连接板和下预埋板后与下预埋套筒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下预埋套筒的下部固定有下预埋锚筋;所述下预埋板的侧壁上连接有用于对橡胶支座主体装配定位的定位条。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埋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下预埋板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所述定位条为长方体板。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条分别连接在下预埋板的相邻两侧。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定位条分别连接在下预埋板的前后两侧和下预埋板的左侧,或者三个所述定位条分别连接在下预埋板的前后两侧和下预埋板的右侧。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设置在下预埋板侧壁的中部,所述定位条的长度为下预埋板安装侧长度的1/3~1/2,所述定位条的宽度为下预埋板高度的1.2~2倍。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通过第一螺钉与橡胶支座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通过第二螺钉与橡胶支座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条通过第三螺钉固定连接在下预埋板的侧壁上。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埋套筒和下预埋套筒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上预埋套筒对称布设在上预埋板的四个角上,四个所述下预埋套筒对称布设在下预埋板的四个角上。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埋锚筋与上预埋套筒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下预埋锚筋与下预埋套筒的下部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埋板的中心设置有注浆孔。

上述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均为高强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安装施工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预埋板的两个或三个侧面所安装的定位条,准确快速的使橡胶支座主体与下预埋板定位并固定,施工操作方便快捷,解决了吊装时由于橡胶支座主体的摇摆惯性或更换已老化损坏的橡胶支座主体操作空间狭小,安装操作难以快速准确定位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下预埋板设有的定位条,地震时可对地震产生的水平预应力起到一定的消弱作用,安全可靠性强,可有效提高隔震减震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下预埋板和定位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下连接板、下预埋板和定位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下预埋板和定位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预埋锚筋; 2—上预埋套筒; 3—上预埋板;

4—上连接板; 5—橡胶支座主体; 6—下连接板;

7—下预埋板; 7-1—定位条; 7-2—第三螺钉;

8—下预埋套筒; 9—下预埋锚筋; 10-1—第一螺栓;

10-2—第二螺栓; 11-1—第一螺钉; 11-2—第二螺钉;

12—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能快速定位装配的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预埋板3、上连接板4、橡胶支座主体5、下连接板6和下预埋板7,所述上连接板4和下连接板6均与橡胶支座主体5固定连接,所述上预埋板3的顶部设置有上预埋套筒2,所述上预埋板3和上连接板4通过第一螺栓10-1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栓10-1的端部穿过上预埋板3和上连接板4后与上预埋套筒2的下部螺纹连接,所述上预埋套筒2的上部固定有上预埋锚筋1;所述下预埋板7的底部设置有下预埋套筒8,所述下连接板6和下预埋板7通过第二螺栓10-2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栓10-2的端部穿过下连接板6和下预埋板7后与下预埋套筒8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下预埋套筒8的下部固定有下预埋锚筋9;所述下预埋板7的侧壁上连接有用于对橡胶支座主体5装配定位的定位条7-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埋板3、上连接板4、下连接板6和下预埋板7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所述定位条7-1为长方体板。实际制作时,定位条7-1为条形定位钢板。

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条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条7-1分别连接在下预埋板7的相邻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条7-1设置在下预埋板7侧壁的中部,防止影响第一螺栓10-1、第二螺栓10-2的固定与松开操作;所述定位条7-1的长度为下预埋板7安装侧长度的1/3~1/2,所述定位条7-1的宽度为下预埋板7高度的1.2~2倍。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上连接板4通过第一螺钉11-1与橡胶支座主体5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6通过第二螺钉11-2与橡胶支座主体5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条7-1通过第三螺钉7-2固定连接在下预埋板7的侧壁上,连接方便可靠,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埋套筒2和下预埋套筒8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上预埋套筒2对称布设在上预埋板3的四个角上,四个所述下预埋套筒8对称布设在下预埋板7的四个角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埋锚筋1与上预埋套筒2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下预埋锚筋9与下预埋套筒8的下部螺纹连接,连接方便可靠。

如图1所示,所述下预埋板7的中心设置有注浆孔12,方便注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10-1和第二螺栓10-2均为高强螺栓,橡胶支座主体5为叠层橡胶主体、铅芯橡胶主体或高阻尼支座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先将装配有下预埋套筒8和下预埋锚筋9的下预埋板7与基础层用混凝土浇筑成型水平固定,再吊装合适的装配好上连接板4和下连接板6的橡胶支座主体5,通过下预埋板7侧面固定的定位条7-1可以快速方便的使橡胶支座主体5与下预埋板7准确定位并固定,最后将装配有上预埋套筒2和上预埋锚筋1的上预埋板3的底部与上连接板4固定,顶部与上部结构用混凝土浇筑成型,从而达到隔离上部结构和基础层。因橡胶隔震支座主体的上连接板4与上预埋板3通过第一螺栓10-1固定连接,下连接板6与下预埋板7通过第二螺栓10-2固定连接,所以在防震加固或更换已损坏的橡胶支座主体5时,可以松开第一螺栓10-1和第二螺栓10-2,支撑起上部建筑结构,通过下预埋板7侧面的定位条7-1可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能够快速准确地更换新的橡胶支座主体5,再固定上第一螺栓10-1和第二螺栓10-2,操作简单方便。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条7-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定位条7-1分别连接在下预埋板7的前后两侧和下预埋板7的左侧,或者三个所述定位条7-1分别连接在下预埋板7的前后两侧和下预埋板7的右侧。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