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型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063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C型钢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建筑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型钢结构。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具有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较轻等优点,在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采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由于3层地面增设实验设备载荷,需要对二层顶进行加固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型钢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型钢结构,包括腹板1和固定在腹板1两侧的翼板2,所述腹板1包括W型基板3和固定在W型基板3两侧的过渡板4,所述W型基板3包括支撑板5和固定在支撑板5两侧的V型突起部6,支撑板5上均匀设置有应力分散孔7,应力分散孔7边缘设置有向腹板1内侧延伸的翻边8,翻边8与支撑板5为一体式结构,冲压拉伸而成,过渡板4上均匀设置有连接孔9。

所述的V型突起部6的高度为28-40mm,翼板2的高度为40-85mm。

所述的V型突起部6包括斜边A10和斜边B11,斜边A10和斜边B11之间具有过渡圆弧段12。

所述的应力分散孔7为卵形应力分散孔,卵形应力分散孔的大端朝向翼板2。

所述的应力分散孔7共设置有两排,分别是第一排应力分散孔和第二排应力分散孔,第一排应力分散孔和第二排应力分散孔相错设置。

所述的翻边8的高度为5-10mm。

所述的C型钢结构的材质为镀锌钢材。

所述连接孔9呈椭圆形。

所述的侧板包括翼板2与过渡板4之间的夹角钝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房屋大梁上钻预埋板孔:固定预埋板,预留出安装C型钢结构的位置;C型钢结构两端分别与预埋板焊接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与层顶固定连接,过渡板、支撑板均与层顶紧密贴合,对层顶起到支撑作用;除锈、防锈处理;防火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施工简单,造价较小,可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的加固改造中;2、过渡板上均匀设置有连接孔,方便与层顶安装;3、支撑板上均匀设置有应力分散孔,同等承重下,减轻自身重量;4、结构加单,安全实用,应力分散孔为卵形应力分散孔,且应力分散孔边缘设置有翻边,防止应力集中,增强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其中,1-腹板,2-翼板,3-W型基板,4-过渡板,5-支撑板,6-V型突起部,7-应力分散孔,8-翻边,9-连接孔,10-斜边A,11-斜边B,12-过渡圆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C型钢结构,包括腹板1和固定在腹板1两侧的翼板2,所述腹板1包括W型基板3和固定在W型基板3两侧的过渡板4,所述W型基板3包括支撑板5和固定在支撑板5两侧的V型突起部6,支撑板5上均匀设置有应力分散孔7,应力分散孔7边缘设置有向腹板1内侧延伸的翻边8,翻边8与支撑板5为一体式结构,冲压拉伸而成,过渡板4上均匀设置有连接孔9。

所述的V型突起部6的高度为30mm,翼板2的高度为45mm。

所述的V型突起部6包括斜边A10和斜边B11,斜边A10和斜边B11之间具有过渡圆弧段12。

所述的应力分散孔7为卵形应力分散孔,卵形应力分散孔的大端朝向翼板2。

所述的应力分散孔7共设置有两排,分别是第一排应力分散孔和第二排应力分散孔,第一排应力分散孔和第二排应力分散孔相错设置。

所述的翻边8的高度为6mm。

所述的C型钢结构的材质为镀锌钢材。

所述连接孔9呈椭圆形。

所述的侧板包括翼板2与过渡板4之间的夹角钝角。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房屋大梁上钻预埋板孔:固定预埋板,预留出安装C型钢结构的位置;C型钢结构两端分别与预埋板焊接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与层顶固定连接,过渡板、支撑板均与层顶紧密贴合,对层顶起到支撑作用;除锈、防锈处理;防火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施工简单,造价较小,可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的加固改造中;2、过渡板上均匀设置有连接孔,方便与层顶安装;3、支撑板上均匀设置有应力分散孔,同等承重下,减轻自身重量;4、结构加单,安全实用,应力分散孔为卵形应力分散孔,且应力分散孔边缘设置有翻边,防止应力集中,增强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