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木质地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木质资源需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产生了矛盾,而最佳的缓解方案就是充分利用珍贵硬阔叶材的边角料和速生材的资源,因而具有较好稳定性且充分整合利用了珍贵硬阔叶材单板、边角料以及速生材资源的框架地板应运而生,广义上的框架地板是指由速生材木条拼接形成基板、表面贴有装饰木皮的一种地板。如中国专利CN201420595804.6新型框架地板,包括表层、芯板和底板,芯板包括由木条拼接而成的支撑框,支撑框嵌有主板,主板由一组木块拼接而成。上述结构利用速生材小木条拼接形成地板主体,利用珍贵硬阔叶材形成地板的装饰表面,不仅提高了木材综合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地板的尺寸稳定性,从而不论是两层结构还是三层结构的框架复合地板都受到了生产工厂和市场的欢迎。
然而,虽然框架地板的稳定性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变形,但框架地板在安装后常出现响声问题。有技术人员通过调整组成地板主体的木条的含水率,使木条间的含水率偏差最小;也有技术人员通过调整铺装方式,采用悬浮(不使用龙骨的直接铺装方式)铺装的方式,以避免龙骨对相邻地板间的安装位置和自由伸缩的影响。然而上述的解决方式都没能很好的克服这一技术问题,而响声的问题,也成为了框架地板销售和使用中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通过提高复合框架地板的企口强度,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响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包括表板和基板,所述基板包括一对侧部和一对端部,两个所述侧部和两个所述端部围成封闭边框,所述侧部包括多个木纤维方向垂直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设置的侧部单体,所述侧部单体的至少一个端面组成该复合地板的侧边;所述端部包括一个或多个木纤维方向与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重合的端部单体。
与普通实木地板相比时,以相同的安装方式、相同的企口结构、相同的使用含水率时,相对稳定性更好的框架复合地板在使用者踩踏时反而更容易在企口拼接的位置出现响声,如前所述,通过含水率的调整和铺装方式的改变、以及在企口的公榫和母榫处设置无纺布材质的静音贴条,均无法根本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人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框架地板产生响声的原因在于企口强度差。总所周知,现有的框架地板的基材主体的矩形框架结构是由速生材长条在其纤维长度方向收尾相连形成的,形成的复合基材的四个外侧边均是速生材长条材的弦切面或径切面,因而如图1所示,框架复合地板的企口是制作在速生材的弦切面或径切面上,制成的企口的长度方向与速生材的纤维长度方向重合一致。当现有技术的框架复合地板铺装后,使用者踩踏企口拼接位置时,由于公榫与母榫是抵靠配合安装,公榫会向下挤压与之配合安装的相邻地板的母榫的内侧面,当企口的长度方向与速生材的纤维长度方向重合一致时,企口宽度方向的强度取决于纤维素之间的分子结合力,因而企口强度较弱,在公榫边缘的挤压下,母榫内侧面产生了微量的形变,公榫与母榫发生摩擦,从而产生了响声。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是一种包括表板和基板的框架式复合地板,所述基板包括基板主体、侧部和端部;所述侧部包括多个横切面朝向与该复合地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侧面的指向重合的侧部单体,即侧部单体的木材的木纤维方向与该复合地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侧部单体至少一个端面(横切面端面)组成该复合地板的侧边;所述端部包括一个或多个木纤维方向与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重合的端部单体。此时,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制成的企口的长度方向与侧部单体的木纤维方向垂直,由此企口宽度方向的强度取决于纤维素本身的分子强度,而纤维素是木材的支撑结构,是木材结构的主要强度决定元素,因而其本身的分子强度极大。此时安装后,使用者踩踏企口拼接处时,由于提高的企口强度,使公榫或母榫内侧均不易产生形变,避免了摩擦,因而解决了框架式复合地板的响声问题。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还带来的好处是避免了该复合地板在运输或安装时榫头因碰撞而断裂,也使该复合地板的两个端部和两个侧部的结构强度足以用于加工锁扣式的企口,现有技术中,由于侧部和端部的力学强度不足,使其难以制作可靠的锁口式的企口,由其在地板整体厚度小于12mm时,则无法加工出完整的锁口式的企口。
作为优选,所述侧部单体的一个端面组成该复合地板的侧边,设置于两侧的所述侧部单体之间设有基板主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板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侧部,一对侧部均包括多个侧部单体,则一侧的侧部单体的端面组成其所在侧的复合地板的侧边,两侧的所述侧部单体通过基板主体连接。由此,用于制作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的公榫的侧部和用于制作与该公榫对应的母榫的侧部之间是分离的两个部分,二者之间填充有基板主体,二者与基板主体可以是拼摆、也可以通过胶黏剂连接,若为前者、用于制作企口的侧部与基板主体之间分离,若为后者、用于制作企口的侧部与基板之间通过胶黏剂柔性连接,减缓了当地板为一整体时榫头处杠杆式的压力(尤其是端部的榫头)、以及当该复合地板产生形变时主体的形变对榫头的影响。进一步避免安装后榫头之间摩擦产生的杂音。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主体包括多个木纤维方向垂直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且直线阵列排布的基板单体。
作为优选,所述封闭边框中设有两个分别和两个所述侧部接触的横梁,所述两个横梁之间设有所述基板主体,且所述横梁的纤维长度方向与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侧部单体的两个端面组成该复合地板的侧边,所述侧部上开设有一对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嵌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纤维长度方向与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的两个端部接触两侧的所述端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长度方向上设有纤维长度方向与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重合的横梁,所述横梁有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类,所述侧部与所述基板主体之间完全分离,所述侧部与所述基板主体之间通所述横梁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摆拼也可以为依次胶黏结合,此处摆拼是指按照设定的布局摆放所述侧部、所述端部和所述基板主体后,在三者的正表面(与所述表板的结合面)上施胶,通过所述表板将三者连接;第二类,所述侧部与所述基板主体为同一材料的自然连接,其上开设有一对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嵌设所述横梁,此时所述安装槽指向外部的一侧视为所述侧部、所述安装槽指向内部的一侧视为所述基板主体。所述横梁横穿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梁的两端面连接有两个所述端部。通过所述横梁的设置提高了本技术方案的两层结构复合地板的静曲强度、同时避免了长度方向的翘曲,当复合地板长度方向的静曲强度和稳定性足够时,可进一步避免公榫与母榫之间的摩擦、提高复合地板的静音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包括2-5层竹片侧压复合制成的竹条,所述横梁以单层竹片形成的水平面与该复合地板所在的水平面相垂直而设置,且所述横梁的厚度为1-3cm。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包括弦切面朝向所述表板设置的木条,且所述横梁的宽度为1-3cm。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可以是竹材也可以是木材,当所述横梁为竹材制条时,该竹条包括相互层叠胶黏的2-5层的竹片,每一层竹片形成一个平面,当所述横梁设置时,这个平面与本技术方案的复合地板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即所述横梁的厚度组成了本技术方案的复合地板宽度的一部分;当所述横梁为木材制条时,该木条包括木质整条或指接长条,当所述横梁设置时,该木条的弦切面向上设置,此处上方指代表板所在一侧的方向。所述横梁的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本技术方案的复合地板厚度方向的稳定性,避免了因横梁的尺寸变化或膨胀产生表面凸起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主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复合地板总宽度的65%。
作为优选,所述端部单体的宽度为3-6cm。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基板具有:
(1)静音无响声,通过加强企口强度和使制作企口的部位与地板主体分割减少公榫与母榫之间的摩擦;
(2)企口强度高,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易出现榫头损坏的问题,且在地板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根据需要制作锁扣式企口;
(3)稳定性好、地板静曲强度大,通过横梁的设置提高了本技术方案的复合地板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的剖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梁的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的剖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的剖分示意图;
图中:1-表板,2-基板,3-横梁,21-基板主体,22-侧部,23-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2所示的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规格为910m*120mm*12mm(长*宽*厚,下述中规格指代顺序相同),包括通过胶黏剂结合的表板1和基板2,在本实施方式中,表板1是厚度为3mm的重组竹刨切单板,厚度为9mm的基板2包括基板主体21、设于基板主体21两边侧的侧部22和设于基板主体21两端侧的端部23。一对端部23均由4个木纤维方向与该地板长度方向一致且沿该地板宽度方向直线阵列的端部单体组成,同一端的端部单体的朝向向外的端部组成该复合地板在这一端部上的端面;一对侧部22设于一对端部23之间,由15个木纤维方向与该地板长度方向垂直且在该地板长度方向横向直线陈列排布的侧部单体组成,一对侧部22和一对端部23组成包围基板主体21的框架结构;基板主体21设于一对侧部22和一对端部23之间形成的框架结构中,由15个木纤维方向与该地板长度方向垂直且在该地板长度方向横向直线陈列排布的基板单体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单体、侧部单体和端部单体均为杨木木条,基板单体的规格为78mm*40mm*9mm、端部单体的规格为155mm*30mm*9mm、侧部单体的规格为40mm*11mm*9mm,6个端部单体的宽度组成该复合地板的宽度、15个侧部单体的宽度与两端的端部单体的长度组成该复合地板的长度。侧部22与基板主体21之间还设有一对由2片竹条侧向复合压制制成的横梁3,横梁3的规格为600*9mm*10mm,横梁3竖直设置于侧部22和基板主体21之间,一对横梁3的厚度与侧部单体和基板单体的长度组成该复合地板的宽度。端部23与侧部22之间、端部23与基板主体21之间、侧部22与横梁3之间、横梁3与基板主体21之间均通过胶黏剂连接形成基板2,成型的基板2表面施胶与表板1复合形成该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的坯料,并通过在侧部22和端部23处制作企口形成该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
在本技术方案中,基板单体、侧部单体和端部单体的规格可以根据现有的速生材小料的规格进行选择,但是基板单体的长度(基板主体21的宽度)不可少于该复合地板总宽度的65%。横梁3也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其厚度在10mm-30mm之间选择,该复合地板的宽度越大、则选择的横梁3的厚度越大。同时,横梁3也可选择木纤维方向与该复合地板长度方向一致的木条,如图3所示,该木条弦切面朝向表板1设置于侧部22和基板主体21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15个侧部单体和15个基板单体可以是连为一体的杨木木条,在一体的杨木木条距离端部11mm处开设宽度为10mm、深度为5mm的安装槽,以安装槽为界划分侧部22与基板主体21,安装槽中嵌设有长度为600mm、宽度为5mm、厚度为10mm由2片竹条侧向复合压制制成的的横梁3。
同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板主体21可以指接板的整板或者密度板的整板等材料。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两层结构的复合地板,规格为1200m*180mm*18mm,包括通过胶黏剂结合的表板1和基板2,在本实施方式中,表板1是厚度为3mm的亚花梨框锯单板,厚度为15mm的基板2包括侧部22和端部23。一对端部23均由3个木纤维方向与该地板长度方向一致且沿该地板宽度方向直线阵列的端部单体组成,同一端的端部单体的朝向向外的端部组成该复合地板在这一端部上的端面;一对侧部22设于一对端部23之间,由20个木纤维方向与该地板长度方向垂直且在该地板长度方向横向直线陈列排布的侧部单体组成,侧部单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了该复合地板的两个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部单体和端部单体均为杉木木条,端部单体的规格为100mm*60mm*15mm、侧部单体的规格为180mm*50mm*15mm,6个端部单体的宽度组成该复合地板的宽度、20个侧部单体的宽度与两端的端部单体的长度组成该复合地板的长度,此时,与实施例1相比较,基板单体与侧部单体形成一体,可认为基板单体占该复合地板整体宽度的100%。各端部单体之间、各侧部单体之间、端部单体和侧部单体之间通过胶黏剂连接,形成基板2,并在基板2表面施胶与表板1复合形成该复合地板。
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如图5所示,侧部22与基板主体21直接通过胶黏剂连接,此时,侧部单体的规格为40mm*21mm*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