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79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



背景技术:

受压构件是建筑结构中最主要的受力构件之一,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由于兼备了钢筋和混凝土两者的优点而在工程中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是建筑结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浇筑足尺或缩尺的钢筋混凝土试件,然后对其进行承载力试验,或进行承载力计算软件的适用性验证。制作钢筋混凝土试件需要成型用的模板,现有技术中的模板存在以下问题:

1)混凝土柱模板功能单一,重复利用次数低,一种模板只能制作一种构件,例如,浇筑矩形柱的模板只能用来浇筑矩形柱,浇筑T形柱的模板只能用来浇筑T形柱;

2)耗时耗力操作复杂、浪费钢材木材等模板用材、工作量大、造价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同时浇筑不同截面尺寸受压构件的模板。

一种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包括:底板、立置在底板上且顶部开放的外框、以及在外框内部隔开不同浇筑区域的可拆卸的内隔板,所述外框的内壁设有与内隔板相配合的等间距排列的若干插槽,还设有用于遮盖冗余插槽的衬板。

外框的截面形状为凸多边形,优选采用矩形,外框的内壁等间距排列有若干插槽,插槽的开口宽度与内隔板的厚度相同。

根据构件的形状设置内隔板的截面形状,并将内隔板插入位置匹配的插槽中,没有与内隔板插接的插槽为冗余插槽,利用衬板遮盖冗余插槽,保证浇筑的构件具有平整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由至少两块单元板首尾对接而成。相邻两块单元板设有相互贴靠的折边,通过贯穿折边的螺栓固定连接对应的单元板。

内隔板为至少两块,将外框的内部空间同时划分为多个浇筑区域,可一次性浇筑多个不同的受压构件。

为了便于脱模,优选地,外框与内隔板相交处为相邻两块单元板的邻接处。所述外框的底沿设有外翻边,通过贯穿外翻边和底板的螺栓固定连接外框和底板。

所述底板上排布有若干用于插设纵筋的定位槽,并设有遮盖闲置定位槽的垫板。

对于内隔板分割出的每个浇筑区域,浇筑区域的横截面为凸多边形,凸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的定位槽中插设纵筋,其余闲置的定位槽由垫板遮盖,保证浇筑件的底面的平整。

所述内隔板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所述内隔板为平板,或具有直角折弯的折弯板。通过平板、折弯板的组合,在外框内划分出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浇筑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与内隔板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内隔板插接在不同的插槽内,将外框内的空间划分为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浇筑区域,装拆方便,操作简单;

2、现有技术中,浇筑一根柱子需要4N块侧板,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隔板划分不同浇筑区域,使相邻的两个构件可以共用一个侧板,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的第一种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的第二种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的第三种组合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受压构件的组合式浇筑模板,包括:底板1、立置在底板1上且顶部开放的外框2、以及在外框2内部隔开不同浇筑区域的内隔板5,外框2的内壁设有与内隔板5相配合的插槽3。外框2与内隔板5的高度相同。

各插槽3在外框2的内壁上等间距排列,内隔板5的形状为平板或带有在直角折弯的折弯板,将平板或折弯板的侧沿插入对应的插槽3中,可以将外框2内部划分为不同的浇筑区域,例如,如图1所示,划分为A、B、C、D、E五个区域,同时浇筑出横截面为矩形,T形,L形的受压构件。

没有插设内隔板5的插槽3,由衬板4遮盖,使浇筑出的受压构件具有平整的表面。

外框2由两块横截面为L形的单元板首尾对接而成,两块单元板的对接处设有相互贴靠的折边,通过贯穿折边的螺栓固定连接对应的单元板。

外框2也可以由多块单元板首尾对接而成,外框2与内隔板5相交处(例如图中的F指示的相交处)为相邻两块单元板的邻接处。

外框2的底沿设有外翻边,通过贯穿外翻边和底板1的螺栓固定连接外框2和底板1。

底板1上排布有若干用于插设纵筋的定位槽,并设有遮盖闲置定位槽的垫板。每个浇筑区域的顶点处的定位槽中插设纵筋,其余定位槽由垫板遮盖,保证构件的底面平整。

图2和图3示出另外两种内隔板5的组合方式,图2中,内隔板5将外框2内部空间划分为3个浇筑区域,可以同时浇筑出截面为L形和Z形的受压构件,图3中,内隔板5将外框2内部空间划分为3个浇筑区域,可以同时浇筑出截面为H形和矩形的受压构件。

在进行模板组装时,可根据需要先将纵筋插入对应的定位槽内,然后在纵筋外围设置箍筋,然后将外框与底板固定连接,最后将内隔板插入对应的插槽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