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滴水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598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滴水槽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辅助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滴水槽结构。



背景技术:

滴水槽(线)施工虽然在大型的建筑物中是一个极小的分项工程,但是它的施工质量好坏非常重要,特别是对防止外墙出现大面积渗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滴水槽( 线 )可有效防止建筑外立面女儿墙、门窗洞口以及外墙面装饰腰线因所积灰尘遇水冲刷流淌而污染墙面,并可防止外门窗洞口遇下雨时水顺风向爬越门窗楣,从而引起门窗渗漏等质量问题。因此,建筑要求凡雨水冲刷室外立面(包括墙面、女儿墙压顶,阳台、门窗、腰线等)后顺立面下流,至下部平面再可能向室内方向流动的部位,均须设置滴水槽(线),以隔断水流使水向下滴落而不致进入室内或影响装饰效果。

但是现有的滴水槽结构为单重隔断,隔断效果较差,在雨水较大时,易造成雨水漫过滴水槽而顺墙面下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滴水槽结构为平面结构,隔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巧妙,施工简单,雨水隔断效果好,实用性强的建筑物滴水槽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滴水槽结构,包括建筑物延结构及设于建筑物延结构表面的抹灰层,所述建筑物延结构的底面靠近阳角位置处的抹灰层上设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为嵌于抹灰层内的U型条,所述U型条的开口处端面与抹灰层齐平,所述建筑物延结构的阳角与U型条之间的抹灰层向下凸出形成外厚内薄的滴水护角,所述滴水护角为外低内高的坡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滴水槽为嵌于抹灰层内的U型条,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雨水隔断效果好;建筑物延结构的阳角与U型条之间的抹灰层向下凸出形成外厚内薄的滴水护角,雨水落至滴水护角后就会在滴水护角线处跌落,从而可以有效隔断雨水向内流;本实用新型通过滴水护角与滴水槽的双重隔断,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雨水隔断效果,有效减少建筑物外立面渗漏水隐患,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为优选,所述U型条与建筑物延结构之间通过掺胶砂浆粘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U型条包括U型槽体,所述U型槽体底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固定部。U型槽体底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固定部,固定部一是可以增大U型条与建筑物延结构之间的粘结面积,提高粘结强度,二是可以增大U型条与抹灰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U型条材质为塑料、铝合金、铜或不锈钢。

作为优选,所述滴水护角最大厚度至少为10mm。滴水护角最大厚度至少为10mm以保证阻断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建筑物延结构的阳角与U型条之间的抹灰层向下凸出形成外厚内薄的滴水护角,建筑物延结构的底面靠近阳角位置处的抹灰层上设有滴水槽,通过滴水护角与滴水槽的双重隔断,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雨水隔断效果,有效减少建筑物外立面渗漏水隐患,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U型槽体底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固定部,既可以增大U型条与建筑物延结构之间的粘结面积,提高粘结强度,又可以增大U型条与抹灰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中U型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建筑物延结构1,抹灰层2,U型条3,滴水护角4,掺胶砂浆5,

U型槽体6,固定部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建筑物滴水槽结构,包括建筑物延结构1及抹于建筑物延结构表面的抹灰层2,建筑物延结构的底面靠近阳角位置处的抹灰层上设有滴水槽,滴水槽为嵌于抹灰层内的U型条3,U型条材质为塑料,U型条包括U型槽体6,U型槽体底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固定部7,U型条与建筑物延结构之间通过掺胶砂浆5粘结固定,U型条的开口处端面与抹灰层齐平,建筑物延结构的阳角与U型条之间的抹灰层向下凸出形成外厚内薄的滴水护角4,滴水护角为外低内高的坡面结构,滴水护角最大厚度h至少为10mm。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施工简单,雨水落至滴水护角后就会在滴水护角线处跌落,从而可以有效隔断雨水向内流,而内流的雨水又会遭滴水槽的隔断,通过滴水护角与滴水槽的双重隔断,可以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雨水隔断效果,有效减少建筑物外立面渗漏水隐患,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