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消防水泵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045阅读:2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式消防水泵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式消防水泵房。



背景技术:

凡担负消防供水任务的水泵房均称为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按作用分为取水泵房、送水泵房和加压泵房;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生产、消防合用泵房(如水厂内),生产、消防合用泵房(如工业企业内部),生活、消防合用泵房(如民用建筑物内)、独立的消防水泵房(如油罐区)。

目前的水泵房建设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定位,打垫层,砌筑砖墙,顶板采用彩钢岩棉板,侧面设置双开门。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按传统设置的施工现场临时消防水泵房尽管满足消防使用要求,但这种水泵房的缺点是施工繁琐,由于包括砌筑结构,不能重复利用,使用完毕后只能拆除,影响施工进度并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消防水泵房,以解决现有的消防水泵房不能重复利用,影响施工进度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整体式消防水泵房,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位置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底面和顶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围成水泵房腔体,底面与侧面的底侧连接,顶面与侧面的顶侧连接;

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包括由两根角柱、上横梁和下横梁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外墙板上设有推拉窗安装口;推拉窗安装在第一侧面的推拉窗安装口位置;

第三侧面包括由两根角柱、上纵梁和下纵梁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所述第四侧面包括由两根角柱、上纵梁和下纵梁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第四侧面的外墙板中部设有双开门安装口;双开门安装在第四侧面的双开门安装口位置;

所述底面包括由下横梁、下纵梁和下龙骨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底板;所述顶面包括由上横梁、上纵梁和上龙骨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顶板。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进一步,所述角柱为规格150*150*6mm的矩形钢管;下横梁为14#b国标槽钢,下纵梁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下龙骨为规格100*50*2.5mm的矩形钢管;上横梁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纵梁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龙骨为规格80*40*2.5mm的矩形钢管。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进一步,外墙板和顶板均为1.2mm厚的压型钢板,底板为6mm厚的钢板。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进一步,外墙板内侧安装岩棉复合板,在岩棉复合板内安装铝塑板装饰层;顶板内侧安装岩棉保温层,在岩棉保温层内安装铝塑板装饰层。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进一步,水泵房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安装在所述角柱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消防水泵房的优点在于安装就位方便、可重复使用,并且缩短安装周期,降低火灾发生风险,适用于不同建筑面积的在施工程。传统临时消防水泵房采用拼装式彩钢板房搭建而成,施工单位进场搭建完成后,进行管道及设备安装,而本设计只需现场选址就位,一次成功,现场安装拆卸方便、快捷,节省劳动力,降低消防风险。为现代化施工做出巨大贡献,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二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三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四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底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顶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吊耳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侧面;

2、第二侧面;

3、第三侧面;

4、第四侧面;

5、顶面,51、上横梁,52、上纵梁,53、上龙骨;

6、底面,61、下横梁,62、下纵梁,63、下龙骨;

7、角柱,71、盖板,72、开孔,73、吊板,74、限位板,75、吊孔;

8、双开门;

9、推拉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位置相对的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底面6和顶面5;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围成水泵房腔体,底面6与侧面的底侧连接,顶面5与侧面的顶侧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均包括由两根角柱7、上横梁51和下横梁61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第一侧面1的外墙板上设有推拉窗9安装口;推拉窗9安装在第一侧面1的推拉窗9安装口位置;

如图4所示,第三侧面3包括由两根角柱7、上纵梁52和下纵梁62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如图5所示,第四侧面4包括由两根角柱7、上纵梁52和下纵梁62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第四侧面4的外墙板中部设有双开门8安装口;双开门8安装在第四侧面4的双开门8安装口位置;

如图6所示,底面6包括由下横梁61、下纵梁62和下龙骨63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底板;如图7所示,顶面5包括由上横梁51、上纵梁52和上龙骨53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顶板。

整体式消防水泵房的加工制作过程如下:首先螺栓连接下横梁、下纵梁和下龙骨,组成底面的框架,然后安装底板;角梁与底面的框架用螺栓固定,继续安装顶面的框架,在顶面框架上固定顶板;然后继续安装外墙板,最后安装双开门和推拉窗。

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消防水泵房不同于传统施工现场消防水泵房,告别了现场临时代建、竣工拆除等问题,现场就位方便、快捷,如遇到临时用地占地问题可及时调整,便于挪动,既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又降低了临设用房费用。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角柱7为规格150*150*6mm的矩形钢管,优选的,矩形钢管表面具有蓝色磁漆;下横梁61为14#b国标槽钢,下纵梁62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下龙骨63为规格100*50*2.5mm的矩形钢管;上横梁51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纵梁52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龙骨53为规格80*40*2.5mm的矩形钢管。外墙板和顶板均为1.2mm厚的压型钢板,优选具有白色烤漆;底板为6mm厚的钢板。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泵房的防火保温性能及美观程度,外墙板内侧安装岩棉复合板,在岩棉复合板内安装铝塑板装饰层;顶板内侧安装岩棉保温层,在岩棉保温层内安装铝塑板装饰层。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水泵房的吊装,提供另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式消防水泵房,该水泵房除了具有与图1示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外,还包括吊耳,吊耳安装在角柱7的上端。常规的吊耳可以选用U形的金属钩,将金属钩焊接在角柱的顶部,在进行吊装时,用吊钩勾住金属钩即可。但是这种吊耳无论是否使用,都会一直凸出于角柱顶部,美观性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式中,所采用的吊耳是伸缩式吊耳。如图8和图9所示,角柱7的顶部设有盖板71,盖板71设有用于安装吊耳的开孔72;在盖板71的下方还设有吊耳支撑板77,吊耳支撑板77焊接在角柱7的内腔,在吊耳支撑板77和盖板7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吊耳的容纳空间。吊耳包括吊板73和限位板74,吊板73与限位板74垂直焊接连接,吊板73上设有吊孔75。

需要移动水泵房时,将吊耳的吊板从盖板的开孔穿出,利用吊装设备的吊钩吊住吊板,此时限位板卡在盖板位置,实现水泵房的移动。移动完成后,释放吊耳,吊板向下落入容纳空间,提高水泵房的美观性。

水泵房吊装过程中采用汽车、轮胎式起重机吊装集成式水泵房靠近基础,悬停静止后,人工推动集成式垃圾箱与基础定位线就位。安装就位后。吊车松钢丝绳,摘除吊钩。起重机工作的场地必须进行清理,保证地面平坦坚实。遇到地表面不坚实的位置采取措施处理,垫板或者回填级配砂石增加地表承载力。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支腿,调整机体使回转支撑面的倾斜度在无载荷时不大于1/100(水准居中)。支腿的定位销必须插上,作业过程中不得扳动支腿操纵阀。调整支腿必须在无载荷时进行。起重作业前,应根据所吊重物的重量和起升高度,并按起重性能曲线,调整起重臂长度和仰角,测算吊索长度和重物本身高度,预留起吊空间。起吊重物达到额定重量50%以上时,使用低档位操作。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