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上下金属网的填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39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上下金属网的填充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填充材料,尤其是一种带上下金属网的填充箱,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

(二)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随着大跨度混凝土结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楼板采用空心楼盖结构技术。用轻质填充材料来代替部分混凝土基本不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但是可以大大减轻结构的自重。

近年来,浮力很小的上下透气式填充箱在空心楼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人曾提出“一种带阻浆片的组合式金属填充箱”(CN105239710A),在施工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浇筑混凝土时,为了保证填充箱底部混凝土的浇筑密实,必然要将振捣棒在相邻的填充箱之间的混凝土实心肋中来回振捣,使得混凝土能够顺利流入填充箱底部。同王本淼先生的“一种用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成孔的现浇空心楼盖”(CN203514592U)、“一种用钢网与有机物体组合成孔的现浇空心楼盖”(CN104005501A)和“一种空心楼盖成孔用钢网与薄板组合填充体”(CN104631681A)等技术一样,CN105239710A也存在混凝土从填充箱侧部的网眼中渗入填充箱的情况,这使得空心楼盖的实际空心率低于设计的理想值,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徐焱先生也曾提出过CN105239708A“一种带金属网面层的轻质材料填充箱”,该技术在填充箱的四周不再采用有网眼的材料,网眼材料仅限于填充箱的顶部和底部。在CN105239708A中,在边框板顶部和底部设有卡槽,金属网的边缘铺放在卡槽中,通过往卡槽内塞入卡条的方式来固定金属网,但是在施工,该种固定方式施工效果较差,当金属网受力时(如浇筑混凝土),卡条容易从卡槽中脱落使得金属网而出现质量事故。另外,当边框板刚度较小时,即使有加劲内板的加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填充箱也容易发生竖向变形,同样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下,开发一种既克服混凝土浇筑过程混凝土对填充材料的浮力、侧向不漏浆、整体性好、竖向刚度大、且运输方便的箱型填充产品,已成为当前空心楼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技术实现要素:

在现有空心楼盖技术中,存在填充材料浮力较大导致施工困难,或者填充材料整体性差、竖向刚度较小、侧向容易漏浆或者运输成本过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上下金属网的填充箱。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上下金属网的填充箱,该填充箱包括边框板、加劲内板、连接加强柱、上金属网、下金属网,通过钉子锚固、铁丝绑扎或胶水粘贴的方式,将边框板固定在连接加强柱上,首尾相接的4片边框板围成一矩形平面,矩形平面内每个方向至少有1片或1片以上加劲内板,不同方向的加劲内板彼此正交,边框板和加劲内板共同构成一种上下敞开的箱型结构,在箱型结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安装上金属网和下金属网,边框板和加劲内板为硅钙板类轻质材料或硬质塑料,连接加强柱为木条、金属柱或硬质塑料。相对于CN105239710A等现有技术,本方案除上浮力同样小之外,不会发生混凝土从侧边流入填充箱的情况。相对于CN105239708A等现有技术,本方案设置连接加强柱既可以作为相邻边框板固定在一起的连接件,又可以对边框板的竖向刚度进行加强,当边框板为硬质塑料薄板时,效果尤其好。在本方案中,当施工现场离生产车间距离较远时,可以在工厂只将构成填充箱的边框板、加劲内板、连接加强柱、上金属网、下金属网各标准配件生产出来,但不组装成填充箱,而是将各配件层叠起来以体积最小的方式运至施工现场。因为各配件的总净体积仅占所组装成型的填充箱毛体积的15-25%,所以可以大大节省长途运输的费用;而连接加强柱的存在,使得标准配件在施工现场组装方便,且组装以后的填充箱整体性好且竖向刚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通过钉子锚固、铁丝绑扎或胶水粘贴的方式,将每张上金属网和下金属网的至少两条边,固定在边框板顶部或底部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加劲内板与边框板的交接处,或者不同方向加劲内板的交接处,设有连接加强柱。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金属网或下金属网是由厚度小于0.5mm的金属薄板制造而成的开口网,开口网上有冲切成型的密集网眼,单个网眼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长向尺寸≥5mm且≤15mm,从网眼中被冲切出来的金属片形成向外翘起的阻浆片,阻浆片的一端仍与金属薄板母材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开口网上有利用金属薄板母材形成的加劲肋。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金属网或下金属网是由细钢丝编织而成的钢丝网,钢丝网中正方形网眼宽度≥3mm且≤12mm。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金属网或下金属网是由厚度小于0.5mm的金属薄板制造而成的扩张网,扩张网上有先剪切再拉伸成型的密集网眼,单个网眼形状近似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单个网眼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长向尺寸≥6mm且≤20mm。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填充箱可以减小甚至完全消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浮力,首先解决了现有空心楼盖技术中内置式填充材料产生浮力的缺陷;其次还具有以下效果:1、不会从填充箱侧边向填充箱内部漏浆;2、填充箱的水平和竖向刚度大尤其是填充箱侧壁的竖向刚度得到加强;3、填充箱拼装方便且整体性好;4、因为可以在施工现场拼装填充箱,能大大减少运输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填充材料浮力较大导致施工困难,或者产品刚度小、填充材料容易漏浆、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上下金属网的填充箱,生产、运输和安装都很方便,力学性能好,用这种产品形成的空心楼盖跨度大、重量轻、隔音、隔热效果好,结构的可靠性、抗震性、抗裂性也较好。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对建筑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填充箱竖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填充箱侧向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填充箱中上、下金属网采用开口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开口网上金属薄板冲切形成阻浆片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开口网上金属薄板挤压形成加劲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填充箱中上、下金属网采用钢丝网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填充箱中上、下金属网采用扩张网的示意图。

图中:1.填充箱,2.边框板,3.加劲内板,4.连接加强柱,5.上金属网,6.下金属网,7.开口网,8.网眼,9.阻浆片,10.加劲肋,11.钢丝网,12.扩张网。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方式实现:

在图1-图3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带上下金属网的填充箱,该填充箱(1)包括边框板(2)、加劲内板(3)、连接加强柱(4)、上金属网(5)、下金属网(6),通过钉子锚固、铁丝绑扎或胶水粘贴的方式,将边框板(2)固定在连接加强柱(4)上,首尾相接的4片边框板(2)围成一矩形平面,矩形平面内每个方向至少有1片或1片以上加劲内板(3),不同方向的加劲内板(3)彼此正交,边框板(2)和加劲内板(3)共同构成一种上下敞开的箱型结构,在箱型结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安装上金属网(5)和下金属网(6),边框板(2)和加劲内板(3)为硅钙板类轻质材料或硬质塑料,连接加强柱(4)为木条、金属柱或硬质塑料。

在图1、图2、图4所示实施例中,通过钉子锚固、铁丝绑扎或胶水粘贴的方式,将每张上金属网(5)和下金属网(6)的至少两条边,固定在边框板(2)顶部或底部的侧边。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在加劲内板(3)与边框板(2)的交接处,或者不同方向加劲内板(3)的交接处,设有连接加强柱(4)。

在图2、图4-6所示实施例中,上金属网(5)或下金属网(6)是由厚度小于0.5mm的金属薄板制造而成的开口网(7),开口网(7)上有冲切成型的密集网眼(8),单个网眼(8)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长向尺寸≥5mm且≤15mm,从网眼(8)中被冲切出来的金属片形成向外翘起的阻浆片(9),阻浆片(9)的一端仍与金属薄板母材相连。

在图2、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开口网(7)上有利用金属薄板母材形成的加劲肋(10)。

在图1、图7所示实施例中,上金属网(5)或下金属网(6)是由细钢丝编织而成的钢丝网(11),钢丝网中正方形网眼(8)宽度≥3mm且≤12mm。

在图1、图8所示实施例中,上金属网(5)或下金属网(6)是由厚度小于0.5mm的金属薄板制造而成的扩张网(12),扩张网(12)上有先剪切再拉伸成型的密集网眼(8),单个网眼(8)形状近似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单个网眼的短向尺寸≥4mm且≤12mm,长向尺寸≥6mm且≤20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