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堆叠的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92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堆叠的墙板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堆叠的墙板结构,属于新型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隔墙板是指JG/T169-2005《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规定的用于建筑物内部隔墙的墙体预制条板,隔墙板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板、玻璃纤维增强石膏空心条板、钢丝(钢丝网)增强水泥条板、轻混凝土条板、复合夹芯轻质条板等等。一般用于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主要结构。其中,发泡水泥复合板又作为一种新型隔墙板,具有环保节能无污染,轻质、抗震、防火、保温、隔音、施工快捷的明显优点,自投放市场以来,倍受建材专家青睐,引起了众多建筑公司的热切关注。

现有的隔墙板大多为板状结构,对于高层住宅中,常常需要设计出直角隔墙,此时需要针对性的设计出直角形状的隔墙板,现有技术中,此类形状的隔墙板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转角处结构牢固性欠佳,特别是在芯体压制后未完全固化成型期间,转角处容易产生微裂纹,因此使用后结构强度可靠性不理想,存在安全隐患;第二,自重较重,由于是异性结构,若采用空心结构,则难以确保牢固强度;第三,该类墙板堆叠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侧滑,运输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堆叠的墙板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堆叠的墙板结构,包括直角形芯体,所述芯体上开设有沿芯体延展方向贯穿的减重孔,所述芯体侧面覆盖有水泥面层,所述水泥面层两侧分别具有连接凸起和连接凹陷,所述相邻墙板的连接凸起和连接凹陷相互嵌合,所述连接凸起上一侧边缘设置有定位凸部,所述连接凹陷上开设有与定位凸部配合的定位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凹陷上定位槽的数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连接凹陷两侧边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凸起和连接凹陷上邻近两侧直角面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墙板结构两个一组进行堆叠放置,放置时其中一个墙板结构上的定位凸部抵靠到同组中另一个墙板结构的密封槽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芯体上减重孔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玻璃纤维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减重孔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各个减重孔上的玻璃纤维层之间交叉缠绕有加强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强筋为钢丝或玻璃纤维丝。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定位凸部配合的定位槽的设计,能够在满足连接凸起和连接凹陷正常对接的同时,确保连接凸起与连接凹陷精准对接;

(2)减重孔与玻璃纤维层相互配合,能够解决直角形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减轻墙板自重,提高运输效率;

(3)通过墙板叠加后对应的定位凸部与密封槽相互约束,避免墙板运输时发生侧向滑动,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堆叠的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墙板相互堆叠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堆叠的墙板结构,包括直角形芯体10,所述芯体10上开设有沿芯体10延展方向贯穿的减重孔11,所述芯体10侧面覆盖有水泥面层20,所述水泥面层20两侧分别具有连接凸起21和连接凹陷22,所述相邻墙板的连接凸起21和连接凹陷22相互嵌合,所述连接凸起21上一侧边缘设置有定位凸部211,所述连接凹陷22上开设有与定位凸部211配合的定位槽221。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芯体10上开设减重孔11,减轻墙板自重;连接凸起21和连接凹陷22的结构,能够提高墙板在安装过程中,与相邻墙板间的对接准确性;定位凸部211配合的定位槽221的设计,能够在满足连接凸起21和连接凹陷22正常对接的同时,确保连接凸起21与连接凹陷22精准对接,当连接凸起21与连接凹陷22对接时出现些许错位时,定位凸部211将偏移出定位槽221外,此时对接处将产生较大缝隙以提示安装人员重新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凹陷22上定位槽221的数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连接凹陷22两侧边缘,该优选方案采用对称设计的定位槽221,从而实现本实施例中的墙板在安装时,无论朝向哪一侧,连接凸起21上一侧边缘的定位凸部211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定位槽221进行嵌入式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凸起21和连接凹陷22上邻近两侧直角面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槽23,安装时,该墙板结构与相邻墙板对接后,在相邻的密封槽23的位置铺设一层腻子条,即可将对接产生的缝隙进行密封。

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墙板结构可以两个一组进行堆叠放置,放置时其中一个墙板结构上的定位凸部211抵靠到同组中另一个墙板结构的密封槽23上。该优选方案通过两两叠加后对应的定位凸部211与密封槽23相互约束,避免墙板运输时发生侧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芯体10上减重孔11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玻璃纤维层30,该环形玻璃纤维层30可以在墙板成型前包覆到成型机的芯棒上,这样成型后抽出芯棒,即可制出附着有玻璃纤维层30的减重孔11,该玻璃纤维层30的作用是弥补采用减重孔设计后产品自身强度的不足,并且能够充当墙板的骨架结构,避免后未完全固化成型期间,转角处容易产生微裂纹。

更进一步的,减重孔11的数目可以为多个,所述各个减重孔11上的玻璃纤维层30之间交叉缠绕有加强筋31,加强筋31的材质可以为钢丝或玻璃纤维丝,其选材主要依据筋体自身的耐碱性和柔韧性,方便人工约束,加强筋31的设置方式与玻璃纤维层30的放置时机相同,可以在芯棒上包覆完玻璃纤维层30后,卷绕到各个芯棒上的玻璃纤维层30之间,其卷绕顺序可以采用有序或无序的方式。

本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大多数条形墙板,也可以适用于附图中所示的直角形或其他形状的异形截面墙板,相应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于异形墙板,由于减重孔11的分布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加强筋31的卷绕需要依次以相邻两个玻璃纤维层30为基础的卷绕单元进行递推式卷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