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墙面热桥效应及地面防潮的建筑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9573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墙面热桥效应及地面防潮的建筑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防止墙面热桥效应及地面防潮的建筑构造,涉及了土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冬季室内温度普遍较高而室外温度偏低,因此导致住宅外部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外室内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室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热桥可造成房屋内墙结露、发霉甚至滴水,进而影响了墙面美观及居住环境。

建筑物墙角部位属于热桥现象易出现的区域。与此同时,地面及地下潮气容易进入室内。因此,建筑物底层墙角处在热桥效应及潮气的共同作用下墙面更容易发生霉变。传统的地面防潮处理多采用三油两毡的做法,即通过热沥青及油毡进行地面防潮。这种做法不仅耗费时间,且防潮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建筑构造的不足,设计了一种防止墙面热桥效应及地面防潮的建筑构造,其特征在于施工效率高,经济快捷;而且能很好的防止建筑物墙角处的热桥效应以及地面潮气引发的墙面霉变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防止墙面热桥效应及地面防潮的建筑构造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墙面构造,第二部分为地面防潮层构造。

作为优选,建筑墙体填充材料选用EPS夹层T型砌块。其中,砌筑T型砌块可以使砌块边与边之间互相咬合,避免了出现传统砌筑方式中的横向通缝。因此很好地阻碍了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的路径,并且采用T型砌块能减小砌块之间的横向错动,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T型砌块中间含有T型EPS泡沫,即聚苯乙烯泡沫。其导热性很小,同时其外部裹有混凝土砌块,空气无法形成对流,因此减少了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的可能。

更进一步地,T型砌块外侧设有聚氨酯外墙保温板。T型砌块与聚氨酯外墙保温板通过结构胶粘接在一起,为增加连接强度,在保温板交界处设有锚钉。

更进一步地,聚氨酯外墙保温板外侧涂抹防水砂浆面层。

再进一步地,底层混凝土结构层下面铺设一层防水砂浆找平层。

再进一步地,防水砂浆找平层下面设置两层EPS保温板作为保温防潮构造。作为优选,两层EPS保温板之间设置有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其施工过程不需要热熔,能很好的起到保护EPS保温板与防水防潮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底层保温板下层设有防水砂浆找平层与细石混凝土垫层。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上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有效防止由于热桥效应及地面潮气引发的墙角霉变现象,且施工过程方便,无须热熔,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一种防止墙面热桥效应及地面防潮的建筑构造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一种防止墙面热桥效应及地面防潮的建筑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EPS夹层T型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聚氨酯外墙保温板铺贴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EPS夹层T型砌块,2-锚钉,3-聚氨酯外墙保温板,4-防水砂浆面层,5-混凝土结构层,6-防水砂浆找平层,7-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8-EPS保温板,9-细石混凝土垫层,101-EPS泡沫,102-混凝土砌块。

具体实施方式

铺设mm100厚细石混凝土垫层9,铺设完成后再铺设防水砂浆找平层6。

在防水砂浆找平层上铺设EPS保温板8,并在两层EPS保温板之间铺设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7。其中,如附图1所示,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的铺贴应顺延至T型砌块1,并绕过聚氨酯外墙保温板3。

在EPS保温板8之上再铺设一层细石混凝土垫层6,并完成混凝土结构层5的浇筑。

砌筑EPS夹层T型砌块1,砌筑方式为对接,如附图2所示。

将锚钉2锚入T型砌块1,并用结构胶将聚氨酯外墙保温板3与T型砌块1的外表面铺贴在一起,其铺贴方式应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横向铺贴,并错缝1/2板长,如附图4所示。

聚氨酯外墙保温板3外再铺设一层砂浆面层4,并完成外墙粉刷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