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通背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465阅读:2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通背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楞,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通背楞。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使用建筑模板进行建筑物成型,对建筑模板需要采用框架结构进行支撑,背楞放置于建筑模板的背部,用于支撑模板。现有大多数背楞不能组合使用,背楞相对模板多是一对一的加工,每次进行新的混凝土浇筑时都需要重新制备新的相应的背楞,所用材料不能重复再利用,非常浪费材料,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公开号为CN2048504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用背楞,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个背对背平行设置的槽钢以及连接两个槽钢的连接件,所述槽钢为带孔的C型槽钢,其翼缘板上沿C型槽钢延伸方向开有一列用于背楞与模板连接的长圆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个卡在两槽钢的腹板之间的U型卡,所述U型卡的两侧板板面与两侧槽钢的腹板板面平行并分别与腹板连接固定。

这种背楞虽然可以将背楞组合使用,但是由于U型卡与C型槽钢的腹板焊接固定,在下次使用时需要根据模板的长度,将C形槽钢切断合适的长度,再重新焊接上U型卡才可以进行使用,重复利用时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通背楞,具有重复利用时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通背楞,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方管,所述方管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方管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用于固定两块所述方管且使两所述方管之间形成固定槽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方管由固定组件固定而形成一体结构,并在方管之间形成固定槽,在固定模板时,模板上的锁扣件可以穿过固定槽并将背板拉紧固定在模板上,从而实现对模板的固定,由于方管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组件可以固定在方管上的不同位置;混凝土浇筑凝固完成后,将锁扣件解开即可将该背楞拆卸下来,并可以实现再次利用,再次利用时根据所需固定的模板的长度裁剪到合适的长度,再将固定组件重新固定到方管上,即可组装成新的背楞进行重复利用,拆装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取材方便,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的工作效率,同时方管具有一定防雨性能,减少了雨水在背楞中聚集而使背楞锈蚀,提高了背楞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且穿过两所述方管的固定件、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且位于两所述方管之间的固定套筒、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且抵触于所述方管的固定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筒用于将两块方管分隔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形成固定槽,固定帽拧紧抵触在腹板上时,即可将两块方管固定,形成稳定的背楞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固定组件的一侧均设有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的螺栓和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栓且抵触于所述方管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组件可以进一步将两块方管固定,使背楞的结构更加稳定,整体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螺栓组件均设置在靠近所述方管两端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螺栓组件可以将两块方管固定的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孔的直径为14-18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过固定孔的固定件和螺栓的直径也接近14-18mm,从而使固定件或螺栓的结构强度能够达到标准,且不至于过粗导致成本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45-5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的调节范围更广,在重复利用时也可以适配多种长度的模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方管之间的间距为30-4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固定槽的宽度为30-40mm,更将方便锁扣件将背楞固定在模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帽与所述方管之间设有弹簧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垫圈可以提高固定帽对方管的锁紧力,同时也使固定帽拆卸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和所述方管之间设有弹簧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垫圈可以提高螺母对方管的锁紧力,同时也使螺母拆卸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多个固定孔,固定组件可以固定到背楞的不同位置,拆装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取材方便,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的工作效率;同时方管具有一定防雨性能,减少了雨水在背楞中聚集而使背楞锈蚀,提高了背楞的使用寿命;

其二,在固定组件的一侧设置螺栓组件,进一步将两块方管固定,使背楞的结构更加稳定,整体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方管;11、固定孔;12、固定槽;2、固定组件;21、固定件;22、固定套筒;23、固定帽;3、螺栓组件;31、螺栓;32、螺母;4、弹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方通背楞,如图1所示,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方管1,在方管1上沿方管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1,固定孔11均匀分布在方管1上,且固定孔11的直径为14-18mm,相邻固定孔11之间间距为45-55mm,本实施例的固定孔11直径为16mm,相邻固定孔11之间的间距为50mm。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方管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件21、固定套筒22和固定帽23,固定件21穿设在固定孔11内且穿过两方管1并延伸出一段长度,固定件21采用螺栓31;固定套筒22套设在固定件21上且位于两方管1之间,从而将两方管1分隔开且在两方管1之间形成固定槽12,且固定套筒22长度为30-40mm,即两方管1之间的间距为30-40mm,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筒22的长度为35mm;固定帽23螺纹连接在固定件21上,且拧紧至与方管1相抵触,从而将两方管1紧固在一起形成背楞,固定帽23采用螺母32;在固定帽23与方管1之间还设有弹簧垫圈4,弹簧垫圈4套设在固定件2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若背楞长度较长,在背楞的中间位置也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2,从而使背楞更加牢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每组固定组件2靠近方管1端部的一侧均设有螺栓组件3,螺栓组件3包括穿设在固定孔11内且穿过两方管1的螺栓31和螺纹连接于螺栓31且抵触在方管1上的螺母32,在螺母32与方管1之间设有弹簧垫圈4,弹簧垫圈4套设在螺栓31上。

两块方管1由固定组件2固定而形成一体结构,并在方管1之间形成固定槽12,安装时,先将固定组件2拧紧在两方管1上,再将螺栓组件3拧紧在固定组件2的一侧即可形成结构稳定的背楞,在固定模板时,模板上的锁扣件可以穿过固定槽12并将背板拉紧固定在模板上,从而实现对模板的固定,由于方管1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1,固定组件2可以固定在方管1上的不同位置;混凝土浇筑凝固完成后,将锁扣件解开即可将该背楞拆卸下来,并可以实现再次利用,再次利用时根据所需固定的模板的长度裁剪到合适的长度,再将固定组件2重新固定到方管1上,即可组装成新的背楞进行重复利用,拆装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取材方便,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的工作效率,同时方管1具有一定防雨性能,减少了雨水在背楞中聚集而使背楞锈蚀,提高了背楞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