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54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外墙保温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墙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节能降耗,建筑外墙普遍采用保温材料来提高墙体的热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较好的保温材料是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XPS)和聚苯乙烯保温板(EPS),二者都具有良好的热阻和较低的导热系数,但是它们的阻燃级数只能达到B1级,如果采用上述材料作为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虽然保温效果良好,但是在发生火灾时,不能很好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影响保温效果的情况下,提高外墙保温系统的阻燃级别。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墙保温系统,包括:第一保温结构,所述第一保温结构位于墙体的一侧;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固定于所述墙体上;第一保温砂浆层,所述第一保温砂浆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温结构上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第二保温结构,所述第二保温结构通过所述第一保温砂浆层与所述第一保温结构粘结;第二保温砂浆层,所述第二保温砂浆层位于所述第二保温结构上远离所述第一保温砂浆层的一侧;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通过所述第二保温砂浆层与所述第二保温结构粘结,其中,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包括阻燃保温层,所述阻燃保温层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保温砂浆层的一侧,且所述阻燃保温层为含氧化钙的无机保温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保温结构还包括:第二金属支撑层,所述第二金属支撑层位于靠近所述第二保温砂浆层的一侧,所述阻燃保温层和所述第二金属支撑层通过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包括: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位于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第一金属支撑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和所述第一金属支撑层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是阻燃保温层的厚度的1.5倍-2.5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4cm-6cm,所述第一保温层包括石墨聚苯乙烯保温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燃保温层的厚度为2cm-4c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支撑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支撑层为波浪形的金属丝构成的网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0.8mm-1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状结构的每个网格的边长为14mm-18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锚固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

有益效果

通过在外墙保温系统中设置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这种双层保温结构,能够显著提高保温效果,同时,第二保温结构中包括含氧化钙的无机保温层,使得该系统在具备保温作用的同时,提高了阻燃的级别,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其具有0.028-0.050W/m·k的导热系数和A1级别的阻燃能力,从而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很好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的第一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的第二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实施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第一保温结构2,该第一保温结构2位于墙体1的一侧;第一固定部件3,该第一固定部件3用于将第一保温结构2固定于墙体1上;第一保温砂浆层4,该第一保温砂浆层4位于第一保温结构2上远离墙体1的一侧;第二保温结构5,该第二保温结构5通过第一保温砂浆层4与第一保温结构2粘结;第二保温砂浆层6,该第二保温砂浆层6位于第二保温结构上远离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一侧;防水层7,该防水层7通过第二保温砂浆层6与第二保温结构5粘结,其中,第二保温结构5包括阻燃保温层,该阻燃保温层位于靠近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一侧,且该阻燃保温层为含氧化钙的无机保温层。

本实施例通过在外墙保温系统中设置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这种双层保温结构,能够显著提高保温效果,同时,第二保温结构中包括含氧化钙的无机保温层,使得该系统在具备保温作用的同时,提高了阻燃的级别,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其具有0.028-0.050W/m·k的导热系数和A1级别的阻燃能力,从而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很好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下结合图1至图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这些具体实现方式仅为了便于理解,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第一保温结构2和第一固定部件3

本实施例中,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保温结构2可以位于墙体1的一侧,第一固定部件3用于将第一保温结构2固定于墙体1上,换句话说,第一保温结构2可通过借助于第一固定部件3固定于墙体1的外表面上。

第一保温结构2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可以用于外墙保温系统中的保温结构,例如可以是单独的保温板,或者是保温板与支撑部件组合后所构成的结构等。

第一固定部件3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可以将第一保温结构固定于墙体的上的部件,例如固定件、粘合剂等。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固定部件3可以是锚固件,例如保温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的第一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保温结构2可以包括第一保温层21和第一金属支撑层22。其中,第一保温层21位于靠近墙体1的一侧,第一金属支撑层22位于远离墙体1的一侧。第一保温层21和第一金属支撑层22可以通过第一固定部件3固定连接。

举例来说,以第一固定部件3是锚固件如保温钉为例,可使保温钉依次穿过第一金属支撑层22和第一保温层21后,钉入墙体,从而将第一保温结构2固定于墙体1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保温层21的厚度是阻燃保温层51的厚度的1.5倍-2.5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保温层21的厚度可以为4cm-6cm,例如5cm,第一保温层21可以是有机保温层,例如XPS保温板、EPS保温板等,也可以是无机保温层,例如无机保温砂浆、发泡水泥板等。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保温层21可以是石墨聚苯乙烯保温板,例如该石墨EPS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可以为0.028W/m·k,阻燃级别为B1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保温层2的材料及厚度等进行选择和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金属支撑层22可以是波浪形的金属丝构成的网状结构。例如,可以是波浪形的金属丝交错组合形成的网格结构。其中,金属丝可以是铁丝、钢丝或者镀锌铁丝等,金属丝的直径可以为0.8mm-1mm,例如0.9mm。网状结构的每个网格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图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等,每个网格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每个网格的边长可以为14mm-18mm,以网格为四边形,如正方形为例,每个网格的边长可以是16mm。第一金属支撑层22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能够对第一保温层21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结构,具体结构(例如包括波浪形等)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作限制。

通过利用第一金属支撑层可以对第一保温层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如果第一保温层为无机保温层,则第一金属支撑层可以有效地支撑第一保温层,以防止其断裂;如果第一保温层为有机保温层,则第一金属支撑层可以有效地支撑第一保温层,以防止其因为重力作用而导致支撑力不够,还可以增强第一保温层与第一保温砂浆层之间的结合力。

进一步地,以波浪形的金属丝构成的网状结构作为第一金属支撑层,相比于非波浪形结构或其他结构,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其支撑能力更强,效果更好。

第一保温砂浆层4

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砂浆层4可以位于第一保温结构2上远离墙体1的一侧,换句话说,第一保温砂浆层4可以位于第一保温结构2与第二保温结构5之间,其可以使第一保温结构2与第二保温结构5粘结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外墙保温系统包括第一保温结构2和第二保温结构5,以具有双层保温结构,提高保温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保温砂浆层4可以包括石英砂、水泥和石墨聚苯乙烯(EPS)颗粒,并由三者加水后混合而成。其中,石墨EPS颗粒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0%,石英砂和水泥的重量比可以约为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石墨EPS颗粒、石英砂和水泥之间的比例,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举例来说,在一个示例中,如果第一金属支撑层22为波浪形的金属丝构成的网状结构,则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厚度可以根据第一金属支撑层的结构来进行设计,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厚度可以是非均匀的,例如,由于第一金属支撑层22为网状结构,第一金属支撑层22与第一保温层21结合之后并不是平整的平面,可以将保温砂浆涂抹在网状结构当中,以便使第一保温结构2中第一金属支撑层22所在的面可以形成平整的平面,从而可以与第二保温结构5更好的进行粘结。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厚度、强度等可根据实际,例如第一保温结构2的承受力、第一固定部件3的特性等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保温砂浆层4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可用于外墙保温结构中能够将第一保温结构2和第二保温结构5粘结在一起的胶黏剂等来替代。

第二保温结构5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墙保温系统的第二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保温结构5可以包括阻燃保温层51,该阻燃保温层51位于靠近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一侧,换句话说,该阻燃保温层51与第一保温结构2通过第一保温砂浆层4粘结在一起。阻燃保温层51为含氧化钙的无机保温层。

在一个示例中,阻燃保温层51可以由氧化钙与珍珠岩通过加水混合后固化制成,其中,氧化钙与珍珠岩的重量比可以约为1:1。阻燃保温层51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氧化钙与其他无机物质通过混合后制成,其中各物质含量及制作方法等,本实用新型均不作限制,阻燃保温层51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市场购买到的具有阻燃和保温效果的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由于氧化钙具有阻燃的特性,而珍珠岩具有保温的特性,将二者混合后所制成的层状材料具有阻燃和保温的双重特性,该阻燃保温层51的阻燃级别可以达到A1级,导热系数约为0.050W/m·k,将其应用于外墙保温系统中,在具有保温效果的同时,如果不幸发生火灾,可以很好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保温结构5还可以包括第二金属支撑层52,该第二金属支撑层52可以位于靠近第二保温砂浆层6的一侧,换句话说,第二金属支撑层52位于阻燃保温层51与第二保温砂浆层6之间,阻燃保温层51和第二金属支撑层52可以通过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锚固件,例如保温钉。以第二固定部件为保温钉为例,可使保温钉穿过第二金属支撑层后,钉入阻燃保温层,从而使阻燃保温层与第二金属支撑层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金属支撑层52可以是波浪形的金属丝构成的网状结构。其中,金属丝可以是铁丝、钢丝或者镀锌铁丝等,金属丝的直径可以为0.8mm-1mm,例如0.9mm。网状结构的每个网格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图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等,每个网格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每个网格的边长可以为14mm-18mm,以网格为四边形,如正方形为例,例如每个网格的边长可以是16mm。第二金属支撑层52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能够对阻燃保温层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其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支撑层52与第一金属支撑层22可以包含相同的结构,例如包括波浪形、金属的材质、金属丝的直径、网格的边长中的一个或多个等,二者也可以包括不同的结构,例如上述特征均不相同,或一部分不相同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利用第二金属支撑层可以对阻燃保温层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阻燃保温层断裂,提高外墙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保证外墙周围行人的人身安全。

第二保温砂浆层6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保温砂浆层6可以位于第二保温结构5上远离第一保温砂浆层4的一侧,或者说第二保温砂浆层4可以位于第二保温结构5与防水层7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保温砂浆层6可以包括石英砂、水泥和石墨聚苯乙烯(EPS)颗粒,并由三者加水后混合而成。其中,石墨EPS颗粒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0%,石英砂和水泥的重量比可以约为1:1。对于第二保温砂浆层6的厚度、强度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举例来说,以第二保温结构5还包括第二金属支撑层52、且该支撑层为网状结构为例,可以将保温砂浆涂抹在网状结构当中,并使该第二保温砂浆层6为平整的平面,以便于后续涂覆防水层7,方便工程操作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防水层的美观度,因此,第二保温砂浆层也可称为找平砂浆层。第一保温砂浆层与第二保温砂浆层的厚度、特性、制作方法等,可以完全相同,或者部分相同,又或者完全不相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利用第二保温砂浆层,在实现第二保温结构与防水层粘结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阻挡阻燃保温层中的氧化钙吸收外界的水分,以便保证阻燃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从而提高外墙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防水层7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7可以通过第二保温砂浆层6与第二保温结构5粘结,该防水层7可以是防水涂料涂抹在第二保温结构5上经固化后所形成的,其中防水涂料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具有防水功能的涂料,例如有机硅防水剂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防水层7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可以是几十到一百微米(例如10μm-100μm)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防水层,可以使外墙保温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等特性,例如防止雨水、冰雪或空气中的水分等对外墙保温系统的损害,从而提高外墙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