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形成扩径预制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103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形成扩径预制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扩径预制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大力推广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和应用。装配式结构是预先根据设计尺寸在加工厂预制构件,通过现场吊装装配而成。具有环境污染少,噪音低,施工速度快,节约工作量,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等的优点。在装配式建筑中,构件的连接位置必须预留锚孔(预制灌浆孔或连接孔),锚孔形状多为直孔或内螺纹孔,制作、拆模方便但是抗剪强度弱,对灌浆料要求严格,往往需要其他弥补措施。急需一种安装和拆卸方便且能够增加灌浆体与预制之间的粘结力或咬合力的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和拆卸方便且能够增加灌浆体与预制之间的粘结力或咬合力的用于形成扩径预制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形成扩径预制孔的装置,包括撑开装置、弹性套、驱动杆,驱动杆与撑开装置连接,弹性套套设在撑开装置外;压入驱动杆,撑开装置与驱动杆联动撑开,从中间位置将弹性套向外撑开;抽出驱动杆,撑开装置与驱动杆联动收缩,弹性套复位。

作为优选,撑开装置包括若干环绕驱动杆的撑开机构,撑开机构包括固定臂、滑动臂、传动臂、驱动臂,固定臂的上端转动定位,滑动臂的上端与固定臂滑动连接,滑动臂的下端与传动臂的上端转动连接,传动臂的下端转动定位;驱动臂的内端与驱动杆转动连接,驱动臂的外端与传动臂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底板,撑开机构均布在底板的上表面,传动臂的下端与底板转动连接,驱动杆穿设于底板的通孔。

作为优选,驱动杆包括导杆、把手,导杆穿设在底板上,导杆的顶端与撑开机构的固定臂的上端转动连接,把手设置在导杆的底端,位于底板的下表面一侧。

作为优选,驱动杆还包括顶板,导杆的顶端固定在顶板上;顶板向四周延伸出对应撑开机构的固定杆的固定板,固定臂的上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导杆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驱动板,撑开机构的驱动臂的内端与驱动板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导杆在底板下表面一侧设置有转动卡板,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槽,压入导杆,转动卡板从卡槽的开口进入卡槽内,旋转转动卡板,并卡装在卡槽内。

作为优选,卡槽包括对称相向设置的“L”型卡块,“L”型卡块之间的间隔宽于转动卡板的宽度,小于转动卡板的长度。

作为优选,固定臂上开设有滑槽,滑动臂的上端为对称的双夹片,双夹片夹装在滑槽的两侧,双夹片之间连接有轴销,轴销穿设在滑槽内。

作为优选,底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环,弹性套的开口与连接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形成扩径预制孔的装置,通过撑开装置可形成中间大两端小的扩径轮廓,在向预制构件浇筑混凝土前在构件的预制孔位置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硬化后,撑开装置收缩拆模,可以轻易地从养护好的预制构件中取出,制作出扩径预制孔,可加强后期灌浆料与孔壁之间的连接性能,增加灌浆料和预制孔之间的机械咬合力,以及预制浆锚构件连接后的抗剪性能和锚固性能。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通过调节固定臂的位置、固定臂的长度或滑槽的长度来控制预制孔成型之后菱形斜边的斜率,具有安装方便快捷,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尤其适合工厂中批量生产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撑开装置收缩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撑开装置撑开状态);

图3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改变撑开机构的撑开斜率的原理分析图;

图中:10是撑开机构,11是固定臂,12是滑槽,13是滑动臂,14是传动臂,15是驱动臂,21是导杆,22是把手,23是顶板,24是固定板,25是驱动板,26是转动卡板,27是卡垫,30是底板,31是卡槽,32是“L”型卡块,33是连接环,34是连接板,35是通孔,40是弹性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缺少安装与拆卸方便的预制孔装置,无法平衡操作方便与抗剪强度、灌浆工艺之间的矛盾,提供一种用于形成扩径预制孔的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撑开装置、弹性套40、驱动杆,驱动杆与撑开装置连接,弹性套40套设在撑开装置外;压入驱动杆,撑开装置与驱动杆联动撑开,从中间位置将弹性套40向外撑开;抽出驱动杆,撑开装置与驱动杆联动收缩,弹性套40复位。在向预制构件浇筑混凝土前在构件的预制孔位置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硬化后,撑开装置收缩拆模,可以轻易地从养护好的预制构件中取出,制作出扩径预制孔,可加强后期灌浆料与孔壁之间的连接性能,增加灌浆料和预制孔之间的机械咬合力,以及预制浆锚构件连接后的抗剪性能和锚固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撑开装置包括若干环绕驱动杆的撑开机构10,可预设得到截面为菱形的预制孔。如图1所示,撑开机构10包括固定臂11、滑动臂13、传动臂14、驱动臂15,固定臂11的上端转动定位,滑动臂13的上端与固定臂11滑动连接,滑动臂13的下端与传动臂14的上端转动连接,传动臂14的下端转动定位;驱动臂15的内端与驱动杆转动连接,驱动臂15的外端与传动臂14转动连接。固定臂11上开设有滑槽12,滑动臂13的上端为对称的双夹片,双夹片夹装在滑槽12的两侧,双夹片之间连接有轴销,轴销穿设在滑槽12内。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底板30,如图3所示,用于将撑开机构10、弹性套40均设置在底板30上,通过底板30对传动臂14进行转动定位,对驱动杆进行导向与压入时的定位。

撑开机构10均布在底板30的上表面,以便制得形状规则的菱形预制孔。传动臂14的下端与底板30的连接板34转动连接,对整个撑开机构10提供支撑力。本实施例中,撑开机构10成对设置,则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对撑开机构10,常用为设置2、3、4对。

驱动杆穿设于底板30的通孔35,具体的,驱动杆包括导杆21、把手22,导杆21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或者其他规则形状。导杆21穿设在底板30上,导杆21的顶端与撑开机构10的固定臂11的上端转动连接,把手22设置在导杆21的底端,位于底板30的下表面一侧。驱动杆还包括顶板23,如图4所示,导杆21的顶端固定在顶板23上。导杆21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驱动板25,撑开机构10的驱动臂15的内端与驱动板25转动连接。

顶板23向四周延伸出对应撑开机构10的固定杆的固定板24,固定臂11的上端与固定板24转动连接,为整个撑开机构10提供顶抵力,则整个撑开机构10在顶板23与底板30之间进行撑开与收缩。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导杆21压入后可稳定地保持压入状态,导杆21在底板30下表面一侧设置有转动卡板26,卡板26可绕导杆21作360°转动,转动卡板26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卡垫27,对转动卡板26进行定位;底板30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槽31。操作时,压入导杆21,转动卡板26从卡槽31的开口进入卡槽31内,旋转转动卡板26,并卡装在卡槽31内。本实施例中,卡槽31包括对称相向设置的“L”型卡块32,“L”型卡块32之间的间隔宽于转动卡板26的宽度,小于转动卡板26的长度。进而转动卡板26有足够的空间进入卡槽31内部,当需要抽出导杆21时,只需要将转动卡板26从卡位状态转动90°,即可将转动卡板26从卡槽31的开口脱出,避免导杆21需要转动过多角度而造成对撑开装置的驱动臂15过度拉扯而损坏。

底板30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接环33,弹性套40的开口与连接环33连接。

在向预制构件浇筑混凝土前在构件的预制孔位置安装本实用新型,并在与混凝土接触的界面涂刷上脱模剂,方便混凝土硬化以后的拆除。向预制构件中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至成型后,从卡槽31中旋转转动卡板26,抓住把手22将导杆21向外抽出,撑开装置自然收缩,即可拔出本实用新型。

当需要改变预设孔的形状或斜率时,可利用作图法确定固定臂11和滑槽12的长度,以得到需要的效率。如图5所示,以驱动板25的转动支点为初始点A,以导杆21压入的长度S可以确定A1点、F1点。以A1点为圆心,驱动臂15的长度r1(两端转动支点的中心距离)为半径,绘制圆形C1。以底板30上的连接板34的转动支点中心为圆心B点,传动臂14的半长度r2(中间转动支点和下端的转动支点的中心距离)为半径,绘制圆形C2。以B点为圆心,传动臂14的总长度r3(上端的转动支点和下端的转动支点的中心距离)为半径,绘制圆形C3。则圆形C1和C2相交于D点,连接BD两点,其延长线与圆形C3相交于E点。连接E点与F1点,所得到EF1的长度L2与初始长度L1的差值为滑槽12需要滑动的最短长度。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