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外覆件和用于搭建建筑物外覆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1379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建筑物外覆件和用于搭建建筑物外覆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搭建建筑物外覆件、尤其建筑物屋顶和/或建筑物正面的方法,在其中支撑结构被装配在建筑物上或在其处且由尤其瓦楞形的成型轨道、尤其立边咬合成型轨道在规定的布局中组成的覆盖物经由成型轨道支架、尤其立边咬合支架在某几处被支撑在支撑结构上。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这样的方法所搭建的建筑物外覆件。



背景技术:

这样的方法和相应制成的建筑物屋顶由文件de-u20122820得悉。在该处建议了作为根据呈t形的被截取的型材段的基本形状的立边咬合支架,其被固定在建筑物侧的支撑结构上。在此寻求立边咬合成型轨道的纵向可移动的保持,而关于支撑结构未进一步公开。特别在自由型面的情形中(如其同样出于对于建筑物外覆件而言的建筑艺术原因更多被期望的那样),在现场经常不能遵循必要的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由此出发,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即,改善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制造或者装配方法和外覆件结构且说明一种还鉴于制造和装配成本和精度经优化的结构。

为了实现该目的建议了在专利权利要求1或13中所说明的特征组合。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由从属的权利要求得出。

本发明由如下思想出发,即,通过精确预制的结构件简化在工地上的工作。相应地根据本发明作如下建议,即,多个下支承轨道作为支撑结构的部分被分布地装配在建筑物上,测量下支承轨道的空间位置,由支承轨道相对布局的相对位置计算测定用于支撑元件的结构数据,且相应于结构数据单独预制支撑元件且为了支撑型材轨道支架被定位在支承轨道上。因此可实现鉴于期望的轮廓精度和装配速度的显著的品质优点。通过预装还可排除故障源且降低在不利的工地条件情形下的制造成本。

有利地,多个支撑元件被分布地预装在上支承轨道上,从而使得配备有支撑元件的上支承轨道可被运输到建筑物上且在该处可与下支承轨道相连接。必要时,多个支承轨道还可区段地彼此相连接。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设置成,下支承轨道和上支承轨道具有优选直线的u形轮廓且在其侧向接片的区域中在构成盒轮廓的情形下彼此相连接。以该方式,底面还可供用于与支承壳或者支撑元件的简单的连接。然而原则上,也可使用平坦的成型轨道。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有利的是,下支承轨道的空间位置利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来检测。

对于成型轨道支架的精确的空间定位而言有利的是,结构数据由下支承轨道相对布局的规定的成型轨道线的距离和定向来测定。在此,成型轨道线可直地或呈曲线状延伸。

制造技术的简化可由此实现,即,支撑元件由相应于结构数据被单独裁剪和倒棱的板带构成。将单独的板裁剪件变形成弯曲件的倒棱优选为90°的角度,从而使得弯曲过程可简单地实施。在该方向上的另一改善方案由此得出,即,经倒棱的板带的弯曲线平行于板外棱边延伸。

就此而言如下还有利的是,支撑元件相应地通过两个呈帽状相连接的z形成型件构成。

有利地,成型轨道支架在通过结构数据被规定的相对于支撑元件的定向上被固定。

进一步的装配简化可由此实现,即,上支承轨道和支撑元件以及支撑元件和成型轨道支架设有用于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对应的穿孔。为了连接支撑元件和上支承轨道,穿孔的相互距离可被略微改变,以便于排除在预装情况中的换错。

为了无混淆地装配在下支承轨道上,有利的是,支撑元件设有合适的定位标记。

另一有利的措施在于,该布局作为规定的数据集通过直的或弯曲的成型轨道线来确定,该成型轨道线沿着待装配的成型轨道的侧面突出的成型轨道接片延伸。

进一步的制造技术简化设置成,相同的通用件被用作成型轨道支架。

在结构方面,开头所提及的目的在建筑物外覆件的情形中由此来实现,即,支撑结构具有多个横向于成型轨道的走向布置的、侧向彼此间隔的下支承轨道,且用于支撑成型轨道支架的支撑元件布置在下支承轨道与成型轨道支架之间的交叉区域中,其中,支撑元件相应于布局在其形状和位置上被匹配且成型轨道支架构造成通用件。“横向于成型轨道的走向布置的下支承轨道”的特征就此而言理解成,支承轨道和成型轨道在俯视图中倾斜地或垂直地交叉。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以截段的透视图示显示了立边咬合屋顶形式的建筑物外覆件;

图2以相应于图1的图示显示了作为立边咬合屋顶的支撑结构的部分的支承轨道装置;

图3显示了与立边咬合屋顶的规定的立边咬合布局相联系的支撑结构;

图4显示了图3的放大的截段;

图5以俯视图显示了用于支撑结构的单独的支撑元件的裁剪图案;

图6以透视图显示了支撑元件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所显示的立边咬合屋顶10包括被装配在建筑物12上的支撑结构14和由不同地弯曲的立边咬合成型轨道16组成的、经由立边咬合支架18在某几处被支撑在支撑结构上的覆盖物或者屋顶覆件20,其相应于规定的立边咬合布局作为所谓的自由型面撑开在空间上弯曲的面。

支撑结构14被支承在建筑物12的支承壳22上,其具有相比屋顶覆件20的自由型面更简单的轮廓。通过支撑结构14实现该支撑的轮廓或者距离匹配且必要时创造用于未显示的绝热结构的间隙。适宜地,支撑结构14包括多个在支承壳22上分布的下部的呈u形的支承轨道24,其与上部的呈u形的支承轨道26在构成盒轮廓的情形下相连接,以及包括多个用于支撑各一个立边咬合支架18的支撑元件28。在此,支撑元件28相应于立边咬合布局在形状和定向上被匹配,而立边咬合支架18作为通用件彼此结构相同或者一致地构造。

立边咬合成型轨道16由辊压成型的金属形成且沿着其纵侧设有向上倒棱的成型轨道接片30,其在封入立边咬合支架18的支架头32的情形下被成对地折叠,其中,以已知的方式较小的咬边孔眼和较大的咬边孔眼一同被封闭地压紧。该压紧在现场借助于沿着咬边被引导的卷边机实现。立边咬合连接的进一步的细节例如由文件de-u20122820得悉,就此而言明确参照该文件。原则上也可设想其它的连接结构,例如用于预成形的成型轨道接片的夹子连接。

如在图2中图解说明的那样,为了搭建和装配立边咬合屋顶10首先下支承轨道24彼此侧向间隔地被固定在支承壳22上。这可由此实现,即,下轨道底部被拧紧,其中,精确的定位是不必要的。

然后在进一步的步骤中,精确测定下支承轨道24的空间位置。为此,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可例如以如下方式得到使用,即,借助于位置固定地架设的视距仪测定和存储角点的点坐标。通过点坐标结合下支承轨道24的已知的u形轮廓形状来精确限定其空间位置。原则上还可设想其它的测量方法,例如完全的3d扫描或还有仅借助于比例尺的手工的控制测量。

下支承轨道24的所获得的位置数据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中、例如在cad系统中被置于与规划的建筑物草图的关系中,以便于计算用于支撑元件18的结构数据。

如在图3和4中所显示的那样,立边咬合布局在规划上通过相应于成型轨道接片30的期望的走向的成型轨道线36,36’来定义。成型轨道线36,36’相对下支承轨道24和可被精确匹配地放置到其上的上支承轨道26横向或者弯曲地延伸。利用这些位置数据34,36,36’可实现的是,处理器辅助地测定支撑元件28的结构数据。在此,单独地确定其必要的高度、角度位置、斜率和轨道纵向位置,从而使得立边咬合支架18在期望的装配位置中定向。为了确保这些,还确定在用于连接呈帽状的支撑元件28的底部边腿的上支承轨道26中的螺钉孔38和在用于连接立边咬合支架18的支撑元件28的顶侧上的螺钉孔40的位置。螺钉孔40的距离可根据钥匙-锁原理被如此地改变,即,在预装配的情况中避免无意的换错。支撑元件28相应地通过两个彼此相连接的z形成型件42,44由板裁剪件构成,如其在下面所阐述的那样。

图5和6图解说明了用于简单制造单独匹配的支撑元件28的适宜的操作方法。相应于所获得的结构数据,对于所有需要的支撑元件28而言测定板裁剪件42’的轮廓,其作为由板材或板带构成的完整的套件(satz)被剪开且设有必要的螺钉孔38,40(图5)。额外地,定位标记46以两排孔图案的形式被带入。在此,其中一个孔排的孔数表示附属的支承轨道26且另一孔排表示在相关支承轨道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无混淆的装配被变得容易。原则上,代替孔图案的还可使用更简单地可读的符号、例如包括文字与数字的符号,必要时在板剪裁的过程中可将其带入。

如此经cnc控制地预制的裁剪件42’然后通过在经计算的棱边位置处的倒棱被带到图6中所显示的z形中。通过相关联的z形轮廓件44的不同的边腿高度还可实现在组装的状态中的上支撑面48的倾斜状态。立边咬合支架18相对于支承轨道26的纵轴线的角度位置可通过螺钉孔40的布置来确定。因此可实现对于立边咬合支架18的期望的定位的所有必要的自由度。上支承轨道26同样经由cnc机床设有所需用于支撑元件28的螺钉孔38。

在进一步的方法步骤中,上支承轨道26配备有支撑元件28,其中,这还可在工业化的生产环境中不取决于建筑物12以高的精度和效率实现。然后,经配备的上支承轨道26被带到建筑物12上且例如以如下方式在该处以在图1中所显示的布置与下支承轨道24相连接,即,侧向的u形接片在对应的螺钉通道中被彼此拧紧。立边咬合轨道16可被轮廓精确地放置到如此安装的支撑结构14上,而不需要在工地上的高技术化的工作步骤。原则上,该方法同样可被用于建筑物正面的建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