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边缘构件和制备方法及构成的剪力墙结构和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265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预制边缘构件和制备方法及构成的剪力墙结构和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为改善传统的先绑扎钢筋再现浇混凝土的建筑施工方式所造成的施工速度慢、施工现场脏乱差的问题,建筑行业已经实施产业化的施工方式,不仅提高速度、施工现场整洁,而且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产业化的施工方式中,大面积的普通墙体、拐角处及安装门窗的墙体都采用预制构件组装而成。其中组装成用于安装门窗的墙体的预制构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如果设计不合理,所组成墙体的强度也容易达不到使用要求。

在多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为达到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规范强制要求在建筑墙体门及窗洞口两侧的部份墙体定义为边缘构件墙体,必须按照边缘构件进行结构设计。由于边缘构件是墙体中主要的受力区域,边缘构件构造的结构设计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本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1181495.8)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采用在墙板边肋预留横向孔洞,插入符合国家搭接长度的水平钢筋,无需开设贯通整个墙板的横孔,插入的水平钢筋长度大大缩短,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穿设横向钢筋的工作量和施工难度。但由于横向孔洞与板体内的纵孔相互贯通,施工过程中,纵孔内既要穿设竖向钢筋,也要穿设横向钢筋,钢筋数量多且相互阻挡,当穿设完毕竖向钢筋之后,横向钢筋则因为竖向钢筋的阻挡无法穿入,而且因为竖向钢筋的阻挡无法放置混凝土振捣棒。因此,如何解决该施工难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

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包括板体竖向筋;其中,部分或全部所述的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所述板体竖向筋还包括直线型钢筋。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非直线型钢筋沿板体的高度方向从板体的上端、板体的下端或者板体的上下两端伸出一段距离。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边缘构件的板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纵孔;所述第一纵孔为变截面孔,其横截面在板体内一定高度处开始发生渐变;所述第一纵孔的上下两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纵孔中横截面面积最小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为长圆形;

另一端的横截面和所述的长圆形横截面相比,其长度大于长圆形横截面的长度,其宽度在第一纵孔横截面长度方向的左部、中部、右部均发生扩展;

所述板体竖向筋中的非直线型钢筋埋设于第一纵孔的孔壁的混凝土中;所述非直线型钢筋位于板体内的部分随着第一纵孔横截面的变化而发生弯曲。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纵孔中横截面面积最大的横截面的最宽处的宽度≥“长圆形横截面宽度+2倍的非直线型钢筋直径”,其最窄处的宽度等于“长圆形横截面宽度”。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边缘构件的板体右侧内设有若干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一横孔,边缘构件的板体左侧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二横孔。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横孔中平行于板体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第一横孔之间的间隔≥80mm;所述板体的上下两侧边上设有沿板体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凹槽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圆形;所述非直线型钢筋呈“Z”字型,其弯曲部位位于第一纵孔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第一纵孔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距离板体的上端或下端的高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第二横孔的数量为1个,开设位置位于从上向下数起的第1个第一横孔和第2个第一横孔之间;所述第二横孔与第一纵孔相互贯通;

所述边缘构件的板体的左上角形成长方形缺口,所述缺口的下沿与第二横孔的下沿平齐。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边缘构件的板体右侧边上设有沿板体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所述纵向开口凹槽内设有多个第一横孔;所述第二横孔与第一纵孔相连通;第一横孔的深度为板体的右侧外沿与板体内的第一纵孔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位于板体内的第一横孔与板体内的第一纵孔相互贯通。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边缘构件的板体右侧边上设有沿板体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所述纵向开口凹槽内设有多个第一横孔;边缘构件的板体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纵孔;第二纵孔的横截面为长圆形;位于板体内的第一横孔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相互贯通;板体内的第一纵孔和第二纵孔之间不连通;第一横孔的深度为板体的右侧外沿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其中,边缘构件的板体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纵孔;第二纵孔的横截面为长圆形;位于板体内的第一横孔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相互贯通;板体内的第一纵孔和第二纵孔之间不连通;第一横孔的深度为板体的右侧外沿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

一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由两块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上下拼接组成;其中,一块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非直线型钢筋的延伸部分伸入至另一块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第一纵孔内。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中,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上部缺口放置有连梁构件;其中,所述连梁构件中穿设有连梁横向钢筋;所述连梁横向钢筋伸入至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第二横孔内;

连梁构件正下方放置有窗口构件;其中,所述窗口构件的下沿与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下沿平齐;所述窗口构件穿设有窗口横向钢筋;所述窗口横向钢筋伸入至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内。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中,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内开设有第一横孔的一侧连接有混凝土预制墙板;所述混凝土预制墙板内设有横向孔洞,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横向孔洞与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第一横孔相连通并且穿设有横向钢筋。

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其中,钢筋笼中连接有非直线型钢筋,并从模具的上端、下端或者上下两端延伸出一段距离;

(2)放置横向芯管和变截面的纵向芯管;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安放竖向钢筋;

(2)将若干个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围合;

(3)穿设横向钢筋;

(4)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及其构成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效果在于:

(1)同本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1181495.8)相比,本发明将板体竖向筋预埋设在板体的混凝土内,第一纵孔内无需另外穿设竖向钢筋,可以保证与横向穿设的钢筋不发生相互阻挡;而且穿设好钢筋后,容易放置混凝土振捣棒。

(2)本发明的部分或全部板体竖向筋向外继续延伸一段距离,且第一纵孔为变截面孔。当与其他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进行上下拼接时,该板体竖向筋的延伸段伸入至相邻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第一纵孔内,可以保证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3)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可以减少在第一纵孔内穿设单独的竖向钢筋,减少了钢筋使用量,同时减轻了施工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及其构成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左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主视透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右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仰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左视图;

图8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主视透视图;

图9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右视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仰视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图;

图12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13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左视图;

图14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主视透视图;

图15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右视图;

图16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仰视图;

图17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图;

图18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19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左视图;

图20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主视透视图;

图21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右视图;

图22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仰视图;

图23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图;

图24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25为实施例5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26为实施例5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水平钢筋连接之前的俯视透视图;

图27为实施例5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水平钢筋连接之后的俯视透视图;

图28为实施例5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围合而成的墙体的俯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6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板体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由板体水平筋110、板体竖向筋、板体拉筋112组成,其中,部分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101,板体竖向筋还包括直线型钢筋111。

非直线型钢筋101沿板体的高度方向从板体的上端伸出一段距离,其延伸长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板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纵孔102;第一纵孔102为变截面孔,其横截面在板体内一定高度118处开始发生渐变;第一纵孔102的上下两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

第一纵孔102中上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其横截面116形状为长圆形;

下端的横截面114和长圆形横截面116相比,其长度大于长圆形横截面116的长度,其宽度在第一纵孔横截面长度方向的左部、中部、右部均发生扩展;第一纵孔102中下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大,横截面114的最宽处的宽度≥“长圆形横截面116宽度+2倍的非直线型钢筋101直径”,其最窄处的宽度等于“长圆形横截面116宽度”。

板体竖向筋中的非直线型钢筋101埋设于第一纵孔102的孔壁的混凝土中;非直线型钢筋101位于板体内的部分随着第一纵孔102横截面的变化而发生弯曲。

板体右侧内设有若干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一横孔103,板体左侧的上部设有1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二横孔105。

第一横孔103中平行于板体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第一横孔103之间的间隔≥80mm;板体的上下两侧边上设有沿板体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106、107),凹槽(106、107)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圆形;非直线型钢筋101呈“Z”字型,其弯曲部位位于第一纵孔1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118;第一纵孔1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118距离板体的下端的高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第二横孔105与第一纵孔102相连通;

边缘构件的板体的左上角形成长方形缺口113,缺口113的下沿与第二横孔105的下沿平齐。缺口113下方为板体的左侧板104。

边缘构件的板体右侧边上设有沿板体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115;纵向开口凹槽115内设有多个第一横孔103;位于板体内的第一横孔103与板体内的第一纵孔102相互贯通;第一横孔103的深度为板体的右侧外沿与板体内的第一纵孔102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第二横孔105的开设位置位于从上向下数起的第1个第一横孔103和第2个第一横孔103之间。

板体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两个沿板体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分别为中间缺口108和右侧边缺口109。中间缺口108沿板体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右侧边缺口109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中间缺口108和右侧边缺口109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结合图4-6所示,非直线型钢筋101的数量为6根,均匀的埋设于第一纵孔102孔壁四周的混凝土中;同一根非直线型钢筋101的最上端与最下端在铅垂面上的投影的偏移距离≥非直线型钢筋101的直径。非直线型钢筋101的直径≥直线型钢筋111的直径。6根非直线型钢筋101上端的铅锤投影落入到第一纵孔102最下端横截面的宽度扩展部位。

该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板体竖向筋、板体水平筋和板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左侧的六根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

(2)在钢筋笼的六根非直线型钢筋围成的空腔内中放置变截面的纵向芯管,钢筋笼中右侧放置若干个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钢筋笼中左侧上端放置有1个横向芯管,该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左侧上端的横向芯管的位置位于右侧最上端的两根横向芯管之间。上述所有左侧和右侧的横向芯管均伸入至纵向芯管内。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右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凸台,纵向凸台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凸台;凸台包括中间凸台和右侧边凸台;中间凸台的数量为1个,右侧边凸台的数量为1个。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右侧边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模具的左上角设有直角凸台,高度≥160cm。

实施例2

结合图7-12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板体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由板体水平筋210、板体竖向筋、板体拉筋212组成,其中,部分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201,板体竖向筋还包括直线型钢筋211。

非直线型钢筋201沿板体的高度方向从板体的上端伸出一段距离,其延伸长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板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纵孔202;第一纵孔202为变截面孔,其横截面在板体内一定高度218处开始发生渐变;第一纵孔202的上下两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

第一纵孔202中上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其横截面216形状为长圆形;

下端的横截面214和长圆形横截面216相比,其长度大于长圆形横截面216的长度,其宽度在第一纵孔横截面长度方向的左部、中部、右部均发生扩展;第一纵孔202中下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大,横截面214的最宽处的宽度≥“长圆形横截面216宽度+2倍的非直线型钢筋201直径”,其最窄处的宽度等于“长圆形横截面216宽度”。

板体竖向筋中的非直线型钢筋201埋设于第一纵孔202的孔壁的混凝土中;非直线型钢筋201位于板体内的部分随着第一纵孔202横截面的变化而发生弯曲。

板体右侧内设有若干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一横孔203,板体左侧的上部设有1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二横孔205。

第一横孔203中平行于板体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第一横孔203之间的间隔≥80mm;板体的上下两侧边上设有沿板体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206、207),凹槽(206、207)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圆形;非直线型钢筋201呈“Z”字型,其弯曲部位位于第一纵孔2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218;第一纵孔2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218距离板体的下端的高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第二横孔205与第一纵孔202相连通;

边缘构件的板体的左上角形成长方形缺口213,缺口213的下沿与第二横孔205的下沿平齐。缺口213下方为板体的左侧板204。

位于板体内的第一横孔203与板体内的第一纵孔202相互贯通;第一横孔203的深度为板体的右侧外沿与板体内的第一纵孔202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第二横孔205的开设位置位于从上向下数起的第1个第一横孔203和第2个第一横孔203之间。

板体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1个沿板体厚度方向贯通的中间缺口208。中间缺口208沿板体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中间缺口208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结合图10-12所示,非直线型钢筋201的数量为6根,均匀的埋设于第一纵孔202孔壁四周的混凝土中;同一根非直线型钢筋201的最上端与最下端在铅垂面上的投影的偏移距离≥非直线型钢筋201的直径。非直线型钢筋201的直径≥直线型钢筋211的直径。6根非直线型钢筋201上端的铅锤投影落入到第一纵孔202最下端横截面的宽度扩展部位。

该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板体竖向筋、板体水平筋和板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左侧的六根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

(2)在钢筋笼的六根非直线型钢筋围成的空腔内中放置变截面的纵向芯管,钢筋笼中右侧放置若干个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钢筋笼中左侧上端放置有1个横向芯管,该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左侧上端的横向芯管的位置位于右侧最上端的两根横向芯管之间。上述所有左侧和右侧的横向芯管均伸入至纵向芯管内。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1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中间凸台。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模具的左上角设有直角凸台,高度≥160cm。

实施例3

结合图13-18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板体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由板体水平筋310、板体竖向筋、板体拉筋312组成,其中,部分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301,板体竖向筋还包括直线型钢筋311。

非直线型钢筋301沿板体的高度方向从板体的上端伸出一段距离,其延伸长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板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纵孔302;第一纵孔302为变截面孔,其横截面在板体内一定高度318处开始发生渐变;第一纵孔302的上下两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

第一纵孔302中上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其横截面316形状为长圆形;

下端的横截面314和长圆形横截面316相比,其长度大于长圆形横截面316的长度,其宽度在第一纵孔横截面长度方向的左部、中部、右部均发生扩展;第一纵孔302下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大,横截面314的最宽处的宽度≥“长圆形横截面316宽度+2倍的非直线型钢筋301直径”,其最窄处的宽度等于“长圆形横截面316宽度”。

板体竖向筋中的非直线型钢筋301埋设于第一纵孔302的孔壁的混凝土中;非直线型钢筋301位于板体内的部分随着第一纵孔302横截面的变化而发生弯曲。

板体右侧内设有若干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一横孔303,板体左侧的上部设有1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二横孔305。第二横孔305与第一纵孔302相连通。

第一横孔303中平行于板体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第一横孔303之间的间隔≥80mm;板体的上下两侧边上设有沿板体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306、307),凹槽(306、307)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圆形;非直线型钢筋301呈“Z”字型,其弯曲部位位于第一纵孔3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318;第一纵孔3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318距离板体的下端的高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边缘构件的板体的左上角形成长方形缺口313,缺口313的下沿与第二横孔305的下沿平齐。缺口313下方为板体的左侧板304。

边缘构件的板体右侧边上设有沿板体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315;纵向开口凹槽315内设有多个第一横孔303;第二横孔305的开设位置位于从上向下数起的第1个第一横孔303和第2个第一横孔303之间。

板体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两个沿板体厚度方向贯通的缺口,分别为中间缺口308和右侧边缺口309。中间缺口308沿板体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右侧边缺口309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中间缺口308和右侧边缺口309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边缘构件的板体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纵孔317;第二纵孔317的横截面为长圆形;位于板体内的第一横孔303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317相互贯通;板体内的第一纵孔302和第二纵孔317之间不连通。第一横孔303的深度为板体的右侧外沿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317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

结合图16-18所示,非直线型钢筋301的数量为6根,均匀的埋设于第一纵孔302孔壁四周的混凝土中;同一根非直线型钢筋301的最上端与最下端在铅垂面上的投影的偏移距离≥非直线型钢筋301的直径。非直线型钢筋301的直径≥直线型钢筋311的直径。6根非直线型钢筋301上端的铅锤投影落入到第一纵孔302最下端横截面的宽度扩展部位。

该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板体竖向筋、板体水平筋和板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左侧的六根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

(2)在钢筋笼的六根非直线型钢筋围成的空腔内中放置1个变截面的纵向芯管,变截面纵向芯管的右侧放置一个截面不变的纵向芯管,钢筋笼中右侧放置若干个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右侧一排的横向芯管伸入至截面不变的纵向芯管中;钢筋笼中左侧上端放置有1个横向芯管,其位置位于右侧最上端的两根横向芯管之间。该横向芯管伸入至变截面的纵向芯管内。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右侧边上设有沿墙板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凸台,纵向凸台中平行于墙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凸台;凸台包括中间凸台和右侧边凸台;中间凸台的数量为1个,右侧边凸台的数量为1个。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右侧边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模具的左上角设有直角凸台,高度≥160cm。

实施例4

结合图19-24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板体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由板体水平筋410、板体竖向筋、板体拉筋412组成,其中,部分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401,板体竖向筋还包括直线型钢筋411。

非直线型钢筋401沿板体的高度方向从板体的上端伸出一段距离,其延伸长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板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纵孔402;第一纵孔402为变截面孔,其横截面在板体内一定高度418处开始发生渐变;第一纵孔402的上下两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

第一纵孔402中上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小,其横截面416形状为长圆形;

下端的横截面414和长圆形横截面416相比,其长度大于长圆形横截面416的长度,其宽度在第一纵孔横截面长度方向的左部、中部、右部均发生扩展;第一纵孔402下端的横截面面积最大,横截面414的最宽处的宽度≥“长圆形横截面416宽度+2倍的非直线型钢筋401直径”,其最窄处的宽度等于“长圆形横截面416宽度”。

板体竖向筋中的非直线型钢筋401埋设于第一纵孔402的孔壁的混凝土中;非直线型钢筋401位于板体内的部分随着第一纵孔402横截面的变化而发生弯曲。

板体右侧内设有若干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一横孔403,板体左侧的上部设有1个左右不贯通的第二横孔405。

第一横孔403中平行于板体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第一横孔403之间的间隔≥80mm;板体的上下两侧边上设有沿板体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凹槽(406、407),凹槽(406、407)中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形状为开口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圆形;非直线型钢筋401呈“Z”字型,其弯曲部位位于第一纵孔4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418;第一纵孔402横截面发生渐变的位置418距离板体的下端的高度≥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第二横孔405与第一纵孔402相连通;

边缘构件的板体的左上角形成长方形缺口413,缺口413的下沿与第二横孔405的下沿平齐。缺口413下方为板体的左侧板404。

边缘构件的板体右侧边上设有沿板体高度方向上下贯通的纵向开口凹槽415;纵向开口凹槽415内设有多个第一横孔403;第二横孔405的开设位置位于从上向下数起的第1个第一横孔403和第2个第一横孔403之间。

板体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1个沿板体厚度方向贯通的中间缺口408。中间缺口408沿板体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当该墙板形成的墙体或者建筑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灌满墙板中的孔洞后,从中间缺口408流出,保证墙板与地板相互胶结牢固。

边缘构件的板体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纵孔417;第二纵孔417的横截面为长圆形;位于板体内的第一横孔403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417相互贯通;板体内的第一纵孔402和第二纵孔417之间不连通。第一横孔403的深度为板体的右侧外沿与板体内的第二纵孔417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其尺寸≥50mm。

结合图22-24所示,非直线型钢筋401的数量为6根,均匀的埋设于第一纵孔402孔壁四周的混凝土中;同一根非直线型钢筋401的最上端与最下端在铅垂面上的投影的偏移距离≥非直线型钢筋401的直径。非直线型钢筋401的直径≥直线型钢筋411的直径。6根非直线型钢筋401上端的铅锤投影落入到第一纵孔402最下端横截面的宽度扩展部位。

该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混凝土,组装模具、钢筋笼和配套预埋件;钢筋笼由板体竖向筋、板体水平筋和板体拉筋相互连接构成;钢筋笼左侧的六根板体竖向筋为非直线型钢筋;

(2)在钢筋笼的六根非直线型钢筋围成的空腔内中放置1个变截面的纵向芯管,变截面纵向芯管的右侧放置一个截面不变的纵向芯管,钢筋笼中右侧放置若干个横向芯管,横向芯管不贯穿钢筋笼,横向芯管长度≥100mm;横向芯管平行于墙板侧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两个横向芯管之间的间隔≥80mm;右侧一排的横向芯管伸入至截面不变的纵向芯管中;钢筋笼中左侧上端放置有1个横向芯管,其位置位于右侧最上端的两根横向芯管之间。该横向芯管伸入至变截面的纵向芯管内。

(3)将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芯管,再次进行养护,达到出模强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模具的下侧边上设有沿墙板宽度方向左右贯通的凸台;凸台的高度均为0-120mm。模具的下侧边上间隔设有1个沿墙板厚度方向贯通的中间凸台。中间凸台沿墙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模具的左上角设有直角凸台,高度≥160cm。

实施例5

一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由两块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0、600)上下拼接,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600的非直线型钢筋601的延伸部分伸入至另一块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0的第一纵孔内。

上述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可进一步改进为,结合图25所示,两块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0、600)中间还铺设有楼板602。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0上面铺设有楼板502,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0的非直线型钢筋501从楼板502中穿出。

另一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合图25所示,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0、600)的上部缺口均放置有连梁构件(503、603);其中,连梁构件(503、603)中穿设有连梁横向钢筋(504、604);连梁横向钢筋(504、604)均伸入至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0、600)的第二横孔内。

上述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可进一步改进为,结合图25所示,连梁构件603正下方放置有窗口构件605;其中,窗口构件605的下沿与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600的下沿平齐;窗口构件605穿设有窗口横向钢筋;窗口横向钢筋伸入至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600内。

另一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合图25-27所示,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6内开设有第一横孔的一侧连接有混凝土预制墙板505;混凝土预制墙板505内设有横向孔洞,混凝土预制墙板505的横向孔洞与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6的第一横孔相连通并且穿设有横向钢筋507。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6与混凝土预制墙板505拼接前,横向钢筋507的大部分位于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506的第一横孔内;拼接后,横向钢筋507向混凝土预制墙板505的方向移动,直至其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

实施例6

结合图28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将若干个实施例5中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围合。其中,701-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702-实施例2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703-混凝土预制墙板,704-实施例1的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705-“L”型现浇柱,706-“T”型现浇柱。

墙体的纵孔中设置有竖直钢筋网片或钢筋笼,上述横向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相互连接。

墙体的转角处设置有“L”型现浇柱,墙体的“T”型交叉处设置有“T”型现浇柱。

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或者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横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或者混凝土预制墙板的的横向孔洞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的相结合处的横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设有水平钢筋,穿设的水平钢筋伸入到“L”型或“T”型现浇柱边缘;

所述通孔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墙板中钢筋笼的墙体水平筋构成搭接连接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长度;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或者混凝土预制墙板与“L”型现浇柱或“T”型现浇柱之间的横向孔洞中穿设的水平钢筋与预制墙板中钢筋笼的水平钢筋构成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搭接连接;所述孔洞内浇筑有混凝土。

该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安放实施例5中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所需要的纵向受力钢筋;

(2)安放所需的实施例5中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使其围合成所需墙体;

(3)在墙体中的横向孔洞中穿设横向钢筋;

(4)所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

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围合构成建筑内外承重墙体,在相邻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混凝土预制墙板结合处及墙板的空心孔洞内分别配置钢筋笼及钢筋网片,墙体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及边缘构件部位均设置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或者混凝土预制墙板连接处及所有空心孔洞均采用混凝土浇筑;相邻混凝土预制边缘构件、混凝土预制墙板结合处和现浇墙、现浇柱均通过不贯通的横向孔洞内的水平钢筋进行有效的搭接,建筑的所有钢筋固定连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使整个建筑的墙体成为一个符合抗震要求的整体。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