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屋面装配式滑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249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坡屋面装配式滑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坡屋面浇筑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屋面装配式滑模装置。



背景技术:

坡屋面混凝土的浇筑一直是一个施工难题。传统的坡屋面混凝土浇筑方式包括累积浇筑、全部搭设或间隔搭设上模板进行浇筑的方式,以及在上模板上开浇筑孔的方式等。不论是以上哪种施工方式,均费工费时,混凝土浇筑的效果也不理想,浇筑的混凝土质量很难达到要求,后续缺陷修复工作量大、耗时长、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标准化施工的坡屋面装配式滑模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坡屋面装配式滑模装置,包括标准节、位于标准节两端的第一端节和第二端节,以及沿坡屋面的倾斜方向布置的导轨;所述标准节分别与第一端节和第二端节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一端节和第二端节的外侧对称安装有一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可沿导轨行走,带动整个装置沿坡屋面移动。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端节、标准节和第二端节均分别包括底模,以及两两相互垂直连接的横杆、纵杆和立杆,三者形成矩形框架式结构并固定于底模上。

按上述方案,在横向相邻的两个立杆之间,采用花篮螺栓拉紧加固。

按上述方案,沿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导轨支架,导轨安装在导轨支架上,导轨支架固定在预浇筑坡屋面中的钢筋网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导轨适配的行走滑轮,行走滑轮的下方设有防倾滑轮。

按上述方案,在第一端节和第二端节的外侧上部各设有一个轱辘,在所述滑模装置的外侧跨中下部设有钢筋端头,自其中一个端节的轱辘处牵引钢丝绳,钢丝绳经钢筋端头后固定于另一端节的轱辘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标准节分别通过螺杆与第一端节和第二端节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立杆与纵杆焊接连接;所述立杆与横杆之间、立杆与底模之间均分别采用插销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横杆、纵杆和立杆均分别采用方钢管制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标准节长2m,宽1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将整个坡屋面分成多次进行浇筑,多次浇筑时,每次浇筑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本装置的宽度,但可以减少装置数量;整个坡屋面也可一次成型浇筑,一次成型浇筑虽装置数量多,但浇筑质量更好,杜绝了后续缺陷修复的工作;

2、该装置上还能提供操作人员工作面,当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气泡等缺陷时能及时修复;

3、本装置基于装配式原则进行设计,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可根据坡屋面的实际浇筑宽度增减标准节,且标准节与标准节之间,标准节与端节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整个装置拆装方便,人工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此外,标准节及端节部分的各构件,多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拆装;

4、标准节等部件可多次周转使用,存放搬运方便,节约了制作成本;

5、本装置设计了防下挠装置(钢丝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一方面防止坡屋面浇筑长度较大时,所述滑模装置在移动过程中会松脱;另一方面方便施工人员可直接在滑模装置上施工,无需另外搭设脚手架等结构,避免了复杂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端节、标准节和第二端节的拆分示意图。

其中:1、标准节;2、第一端节;3、第二端节;4、导轨;5、导轨支架;6、底模;7、横杆;8、纵杆;9、立杆;10、花篮螺栓;11、插销;12、行走滑轮;13、防倾滑轮;14、钢丝绳;15、垫块;16、轱辘;17、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坡屋面装配式滑模装置,包括标准节1、位于标准节1两端的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以及沿坡屋面的倾斜方向布置的导轨5;所述标准节1分别与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的外侧对称安装有一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可沿导轨5行走,带动整个装置沿坡屋面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节2、标准节1和第二端节3的结构基本相同,长度不同;三者均分别包括底模6,以及两两相互垂直连接的横杆7、纵杆8和立杆9,三者形成矩形框架式结构并固定于底模6上。在横向相邻的两个立杆9之间,采用花篮螺栓10拉紧加固。本实施例中,立杆9与纵杆8焊接连接,形成网片;立杆9与横杆7之间、底模6与立杆9之间均分别采用插销11连接,插销11由截面尺寸为50×50×5mm的方钢管制成;所述标准节1分别通过螺杆17与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连接。立杆9、横杆7和纵杆8均由60×60×4mm的方钢管制成,其中立杆9长0.7m,纵杆8长0.91m,横杆7长0.88m;底模6为铝合金模板。

优选地,沿导轨4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导轨支架5,导轨4安装在导轨支架5上,导轨支架5采用扎丝固定在预浇筑坡屋面中的钢筋网上;导轨支架5的下部设有垫块15,垫块15埋设于已浇筑的混凝土内。本实施例中,每间隔20~40cm设置一个导轨支架5,导轨支架5由2m长的H型圆钢制成,浇筑完一段混凝土后将导轨支架5从混凝土中拔出收面。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导轨4适配的行走滑轮12,行走滑轮12的下方设有防倾滑轮13。

优选地,在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的外侧上部各设有轱辘16,在所述滑模装置的外侧跨中下部设有钢筋端头,自其中一个端节的轱辘16处牵引钢丝绳14(直径为5mm),钢丝绳14经钢筋端头后固定于另一端节的轱辘16上;两个轱辘16可绞紧钢丝绳14,防止整个装置下挠。

本实施例中,标准节1的长度为2m,宽度为1m,高度为0.7m,标准节2可多次周转利用;标准节1的底模6为铝合金模板,长度为2m、宽度为1m、翻边高0.07m(底模6可由模板厂家直接定制);第一端节2和和第二端节3的尺寸形同,均为长度为2.23m、宽度为1m、高度为0.7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坡屋面设计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坡屋面尺寸较小、浇筑宽度较窄时,可将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相连直接使用,中间无需插入标准节1;当坡屋面的尺寸较大、浇筑宽度较大时,可在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直接插入多个标准节1。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坡屋面的混凝土通常需分成次进行,每次浇筑的混凝土的长度不超过所述滑模装置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模装置的宽度为1m)。

利用本发明所述滑模装置浇筑坡屋面混凝土的具体过程为:

首先,根据坡屋面的浇筑宽度计算标准节1的数量,以及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的长度,制作第一端节2和第二端节3,并连接第一端节2、标准节1和第二端节3;

其次,按常规方法搭设混凝土底模板和两个混凝土侧模板;

再次,沿两个混凝土侧模板的长度方向铺设导轨4,导轨支架5可插入已浇筑初凝的混凝土内部;

接着,将所述滑模装置横跨在两个混凝土侧模板之上,并将所述滑模装置两侧的行走机构安装在导轨4上,此时,所述滑模装置的底模6位于混凝土底模板的正上方,混凝土底模板、两个混凝土侧模板,以及所述滑模装置的底模6,三者形成相对封闭的浇筑空腔;

接着,自坡屋面上方向浇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及初凝时间;

最后,待混凝土初凝后,缓慢向上移动所述滑模装置,施工人员可在所述滑模装置上进行混凝土收面施工;所述滑模装置向上滑动后,混凝土底模板、两个混凝土侧模板,以及所述滑模装置的底模6,再次形成一个新的浇筑腔,待上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达到凝固要求后对新的浇筑腔进行浇筑。反复移动所述滑模装置并浇筑混凝土,直至坡屋面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全部完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