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42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材,具体是一种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



背景技术: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第三,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土地面积的减少,为了满足人们工作和居住的需求,高层建筑的比例越来越多,高层建筑虽然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现有的高层建筑都是采用水泥沙或者瓷砖胶进行高层建筑的外部装饰,施工强度大,对于高层建筑的横向负载要求高,经常发生水泥沙或者瓷砖胶起泡、脱落和开裂的现象,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包括板身和边缘,所述板身和边缘均采用陶瓷材料制作,板身和边缘表面均设置有釉料,板身的厚度大于边缘的厚度并且边缘的厚度和五金挂件的上下卡槽的宽度匹配,边缘环绕在板身四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釉料采用高温烧结的方式设置在板身和边缘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产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款式多,重量轻,可以和保温材料复合加工;该产品降低了施工强度,减轻了高层建筑的横向负载要求,不会发生起泡、脱落和开裂的现象,使用寿命与墙体相同;该产品采用高温加釉面烧结的方式一次性烧成,表面具有自洁能力,抗污能力强,不会褪色,装饰性和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的主视图。

图2为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的侧视图。

其中:1-板身,2-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镶嵌式压边陶瓷薄板,包括板身1和边缘2,所述板身1和边缘2均采用陶瓷材料制作,板身1和边缘表面2均设置有釉料,板身1的厚度大于边缘2的厚度并且边缘2的厚度和五金挂件的上下卡槽的宽度匹配,边缘2环绕在板身1四周。釉料采用高温烧结的方式设置在板身1和边缘2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产品的施工工艺如下:第一,成品保护:对门窗边框和五金等容易被施工污染的部位用美纹纸等材料保护起来,使得被保护物品无裸露在外。第二,基层偏差测量与处理:用激光经纬仪、尼龙线和钢卷尺测量建筑物外立面长、宽、高与洞口偏差;并用2米靠尺或拉通线检查基层墙体的墙面平整度、立面垂直度和阴阳角方正度,使得表面平整度≤4mm,立面垂直度≤4mm,阴阳角方正度≤4mm,对达不到普通抹灰的要求,应及时填平处理,对空鼓起壳的地方应敲除后修补。第三,弹线分格:先确定横向及竖向的基准线,然后根据基准线在待贴的墙面上按照经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确认的外立面分格设计图进行弹线,弹出薄板板排列图,使得垂直度≤4mm,水平度≤4 mm,尺寸偏差≤2mm。第四,拉控制线:以3m左右为间距在分格线上吊垂线,沿横向分格线方向拉水平线,蓝线和水平控制线与墙面的距离为薄板与粘结剂的厚度之和。第五,拌和、批涂专用粘结剂:搅拌机拌和均匀专用粘结砂浆,在薄板背面批刮搅拌好的专用粘结砂浆,批刮时应到边框四周,板材中间采取点块批挂,4-6个点每块,以增加每块板的强度均匀并且对板的透气与热胀冷缩有较好的控制,使得拌和胶粘剂均匀无疙瘩,批涂胶粘剂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无明显抹痕。第六,粘贴薄板:将批刮专用粘结砂浆的薄板贴于墙面并压实,两块薄板之间用十字卡定位,再贴第二块薄板,粘贴时先贴阴阳角,然后按分格线将薄板粘贴到墙面上,并压实,使得表面平整度≤4mm,阴阳角方正度≤4mm,门窗上口和下口的边沿线水平度偏差≤3mm,门窗洞口的侧沿线垂直度偏差≤3mm。第七,锚固:用冲击钻在墙上打孔,然后用橡皮锤将锚栓套管敲入孔内,最后用螺丝刀将螺钉拧紧调整这一块薄板的平整度,使得锚栓入墙深度不小于40mm。第八,打硅胶:用硅胶枪把硅胶注入到缝口两侧,将PVC密封条卡在嵌缝条上,并用力向下挤压,使硅胶向上溢至PVC密封条两侧将缝口密封,及时用湿抹布擦净薄板表面,使得密封条低于薄板表面,缝口饱满并且平滑,密封条与十字卡接口处密封严密,薄板表面无残留硅胶即可。

该产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款式多,重量轻,可以和保温材料复合加工;该产品降低了施工强度,减轻了高层建筑的横向负载要求,不会发生起泡、脱落和开裂的现象,使用寿命与墙体相同;该产品采用高温加釉面烧结的方式一次性烧成,表面具有自洁能力,抗污能力强,不会褪色,装饰性和使用效果好。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