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轨道板用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9373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轨道板用钢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创造属于铁路轨道板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轨道板用钢模。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建设,高速铁路轨道板的需求量及质量得到提高,对轨道板钢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生产轨道板的钢模比较传统,造成了轨道板生产的工艺复杂,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生产轨道板用钢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产轨道板用钢模,包括模体和底座,所述模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模体包括一个底模、两个侧模和两个端模,其中一个底模和两个侧模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形成一个U型的槽体,两个所述端模分别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两端开口处,两个所述端模之间通过若干预应力钢筋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端模各与设置在本侧的若干支撑柱的上部相连,两侧的所述支撑柱的下部之间通过若干预应力钢筋连接,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固定,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中部套在所述底座的套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模的下部固定,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中部套在所述底模底部的套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侧由下向上地向外倾斜,与底模成90°~96°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端模为内窄外宽的倒梯形,与所述侧模边缘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端模通过栓接和锁孔定位与所述槽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上两侧对称布置若干个承轨槽和成孔器。

进一步的,所述承轨槽为冲压成型或数控铣成型,采用镶嵌或螺栓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底模上;所述成孔器为锥形结构,靠近所述底模的一端直径大,靠螺栓与所述底模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与侧模之间通过栓接、焊接、铸造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模上设有若干个预应力筋锚穴,呈单层且截面中心布置;所述端模上设有若干个预应力筋锚穴,呈双层且截面中心对称布置。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方案的特点是模体为整体结构,提高了钢模的强度,增加了钢模使用的稳定性,放张后端模能够自动向外打开和侧模上宽下窄便于脱模。即减轻了钢模的总体总量,节约了材料,又对轨道板关键尺寸的保证提高了可靠性。侧模不用拆装、端模自动开合减少了操作工序,减少了用工量,提高了工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中端模张拉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中端模放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中底模和两个侧模形成的槽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中端模和侧模的结合部示意图。

图中:

1、底模 2、侧模 3、端模 4、底座

5、预应力钢筋 6、支撑柱 7、承轨槽 8、成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创造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创造,但是本发明创造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创造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创造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创造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创造包括模体和底座4,所述模体安装在所述底座4上方,所述模体包括一个底模1、两个侧模2和两个端模3,其中一个底模2和两个侧模3通过栓接、焊接、铸造等方式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形成一个U型的槽体,两个所述端模3通过栓接和锁孔定位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两端开口处,两个所述端模3之间通过若干预应力钢筋5连接。当解除端模3与槽体间的固定关系时,在预应力钢筋的作用下,端模3与侧模2形成3~10mm的缝隙。

端模间的预应力连接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每个所述端模3各与所在侧面的若干支撑柱6的上部相连,两侧的所述支撑柱6的下部之间通过若干预应力钢筋5连接,所述预应力钢筋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6固定,所述预应力钢筋5的中部套在所述底座4的套孔中。所述预应力钢筋可在所述套孔中滑动。

方式二:所述预应力钢筋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模3的下部固定,所述预应力钢筋5的中部套在所述底模1底部的套孔中。所述预应力钢筋可在所述套孔中滑动。

所述侧模2由下向上地向外倾斜,与底模1成90°~96°夹角。使两侧模2顶部之间的间距比两侧模2底部之间的间距扩大3~10mm。所述端模3为内窄外宽的倒梯形,与所述侧模2边缘紧密配合。

底模1上两侧对称布置若干个承轨槽7、2个标识牌和3个成孔器8。所述承轨槽7为冲压成型或数控铣成型,采用镶嵌或螺栓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底模1上;所述成孔器8为锥形结构,靠近所述底模1的一端直径大,靠螺栓与所述底模1连接。

所述侧模2上设有若干个预应力筋锚穴,呈单层且截面中心布置;所述端模3上设有若干个预应力筋锚穴,呈双层且截面中心对称布置。

本发明创造的侧模2与底模1为整体结构,足以在预应力筋张拉力下不发生形变。两个端模3之间靠钢柱、钢管或预应力钢棒、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底模相连,能够保证在预应力筋张拉力不产生形变,也不致“U”形模体产生形变。

使用时先对钢模进行清洁并涂抹脱模剂,安装双向先张轨道板预埋件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并锁紧张拉力,此时模体与两端模密贴,所有张拉力都加载在钢模上,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待达到脱模强度后可自动或手动放张,两端模自动向外打开,此时可通过轨道板上的起吊装置将成品轨道板吊出钢模,钢模可进入下一个循环重复使用。

本专利的特点是模体为整体结构,提高了钢模的强度,增加了钢模使用的稳定性,放张后端模能够自动向外打开和侧模上宽下窄便于脱模。即减轻了钢模的总体总量,节约了材料,又对轨道板关键尺寸的保证提高了可靠性。侧模不用拆装、端模自动开合减少了操作工序,减少了用工量,提高了工效。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