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165阅读:18408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装箱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活动板房逐渐取代工棚,而活动板房又渐渐地被集装箱房所取代,集装箱房宽敞明亮,方便清洁,便于移动,且具有坚固、密封、隔热、防潮等优点,以工地租用做为办公室、会议室、职工宿舍、餐厅、库房等,被广泛应用于铁路、住宅小区、公路、市政、水利等工地,只需外接电源即可使用,最大优势是价格便宜,因此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现有集装箱房经折叠又展开之后,结构强度不高,容易被风吹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集装箱房,其结构牢固,拆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底座、顶盖、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所述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可折叠,所述前板与左板和右板的相接处均设有立柱,所述后板与左板和右板的相接处均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立柱铰接,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向集装箱房内折叠。

安装时,提起顶盖,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展开,第一立柱和第二 立柱起支撑顶盖的作用,再立起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安装完成。

折叠时,将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折叠于集装箱房内,再折叠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折叠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结构牢固,拆装便捷。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抵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和右横梁,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和右横梁均包括两个竖板,所述两个竖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两个竖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和右横梁的高度分别为:8cm、8cm、14cm和20cm。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立柱内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立柱外表面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抵接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对第一立柱一侧板的内端和外端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竖片,所述竖片的上端支出第二立柱的上端,所述竖片的上端为圆弧过渡,所述竖片设于与所述第一立柱一侧板相应的第二立柱的一侧板。

进一步,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一侧板相邻的两个侧板均设有第一限位件。

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竖块,所述竖块的上端支出第二立柱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的下端均与底座铰接,所述顶盖内端设有弹簧钢,所述弹簧钢包括连接段和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相对于连接段更靠近于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所述弹性段的非连接端向下倾斜,所述顶盖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对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的外端限位。

进一步,所述左板和右板均由两块板组成,所述两块板通过Z型连接件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其结构牢固,拆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层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左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抵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呈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7的右视图。

图10是图7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顶盖、左板和右板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左板与左横梁结合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左板与左横梁结合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左板与左横梁结合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左板与左横梁结合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省略顶盖)。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顶盖;3、前板;4、左板;5、第一立柱;6、 第二立柱;7、前横梁;8、后横梁;9、左横梁;10、右横梁;11、竖板;12、竖片;13、竖块;14、连接段;15、弹性段;16、挡块;17、Z型连接件;18、销子;19、第一弹力绳;20、第二弹力绳;21、角钢;22、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5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顶盖2、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所述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可折叠,所述前板3与左板4和右板的相接处均设有立柱,所述后板与左板4和右板的相接处均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所述第一立柱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盖2和第二立柱6铰接,所述第二立柱6的下端与底座1铰接,所述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向集装箱房内折叠。

安装时,提起顶盖2,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展开,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起支撑顶盖2的作用,再立起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安装完成。

折叠时,将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折叠于集装箱房内,再折叠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折叠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结构牢固,拆装便捷。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立柱5与第二立柱6抵接。

如图2和4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前横梁7、后横梁8、左横梁9和右横梁10,所述前横梁7、后横梁8、左横梁9和右横梁10均包括两个竖板11,所述两个竖板1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两个竖板11通过连接件连接。

此结构能起到防水作用。如果雨水通过缝隙进入到横梁,雨水可以通过两个竖板11之间留有的间隙排出。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前横梁7、后横梁8、左横梁9和右横梁10的高度分别为:8cm、8cm、14cm和20cm。此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为:先折叠前板3和后板,再折叠左板4,最后折叠右板。此实施例中,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的厚度为6cm。

如图5-10所示,为加强第一立柱5与第二立柱6的抵接强度,所述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立柱6内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立柱6外表面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立柱5与第二立柱6抵接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对第一立柱5一侧板的内端和外端进行限位。

如图6-10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竖片12,所述竖片12的上端支出第二立柱6的上端,所述竖片12的上端为圆弧过渡,所述竖片12设于与所述第一立柱5一侧板相应的第二立柱6的一侧板。

如图6-10所示,与所述第二立柱6的一侧板相邻的两个侧板均设有第一限位件。

如图5-10所示,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竖块13,所述竖块13的上端支出第二立柱6的上端。

如图11所示,所述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的下端均与底座1铰接,所述顶盖2内端设有弹簧钢,所述弹簧钢包括连接段14和弹性段15,所述弹性段15相对于连接段14更靠近于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所述弹性段15的非连接端向下倾斜,所述顶盖2设有挡块16,所述挡块16对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的外端限位。

以前板3为例,前板3的下端与前横梁7铰接,前板3的上端内面通过弹性段15限位。收折前板3时,向上推动弹性段15的非连接端,解除对前板3上端内面的限位。

如图11所示,所述挡块16设有销子18,所述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的上端均设有孔,所述销子18与孔插接配合。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前板3、后板、左板4和右板的下端分别与底座1上的前横梁7、后横梁8、左横梁9和右横梁10铰接。

如图12所示,所述左板4和右板均由两块板组成,所述两块板通过Z型连接件17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集装箱房为两层结构。

图13、14和16是左板4与左横梁9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作用在于防水。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5857392U的专利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弹力绳19和第二弹力绳20结构,第一弹力绳19和第二弹力绳20均位于立柱内。

如图15所示,合页22可被隐藏至矩管内。

如图17所示,所述左板4和右板与第一立柱5之间均设有角钢21,所述角钢21固定于第一立柱5。所述左板4和右板与第二立柱6之间均设有角钢21,所述角钢21固定于第二立柱6。与左板4和右板抵接的角钢21面均设有销子18,所述左板4和右板均对应设有孔,所述销子18与孔插接配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