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40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



背景技术:

EPS模块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空腔结构作为EPS模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通过连接桥在EPS模块之间形成空腔结构也是一种重要方法。目前,连接桥的形式与种类多样,如山东省《EPS模块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B37/T000-2014中的有标准Ⅰ型、标准Ⅱ型、自由Ⅰ型和自由Ⅱ型四种以及鸿盛房屋节能体系中的普通型(PL)和加强型(JL)两种等,这些连接桥与EPS模块形成空腔结构,装配时,需要先在EPS模块上打孔(对拉螺栓孔),接着在EPS模块两侧支护木模,最后用对拉螺栓锁紧固定,工序复杂,过程繁琐,如果将这种结构应用于非承重墙体中,无疑会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应用于非承重墙体中,使安装工序简单,节省材料和安装工时,节约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包括套筒、两个第一盘垫和两个螺钉,所述套筒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套筒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盘垫的外形为圆盘状,所述套筒位于外设的两面EPS模块之间,EPS模块还位于所述第一盘垫和所述套筒之间,所述第一盘垫上设有通孔,一个螺钉穿过一个第一盘垫与所述套筒的一端螺接,另一个螺钉穿过另一个第一盘垫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螺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盘垫,所述第二盘垫的外形为圆盘状,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一第二盘垫,一个所述第二盘垫的左端面与所述套筒的左端面平齐,另一个所述第二盘垫的右端面与所述套筒的右端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盘垫与所述第二盘垫的外形适配。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盘垫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盘垫的外侧面按照圆周阵列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盘垫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每个第二盘垫的内侧面按照圆周阵列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还与所述套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连接桥应用于非承重墙体,套筒和第一盘垫结构简单,节省材料,便于加工,节省建筑用材料成本;通过螺钉实现连接桥与EPS模块之间的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EPS模块的重复利用,节省现场安装工时,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的断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位于套筒左侧的第一盘垫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位于套筒左侧的第一盘垫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5的A-A断面视图。

标号说明:

1、套筒;2、第一盘垫;3、螺钉;4、第二盘垫;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EPS模块;8、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套筒、两个第一盘垫和两个螺钉实现两个EPS模块的连接,应用于非承重墙体,使结构简单,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包括套筒1、两个第一盘垫2和两个螺钉3,所述套筒1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套筒1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盘垫2的外形为圆盘状,所述套筒1位于外设的两面EPS模块7之间,EPS模块7还位于所述第一盘垫2和所述套筒1之间,所述第一盘垫2上设有通孔,一个螺钉3穿过一个第一盘垫2与所述套筒1的一端螺接,另一个螺钉3穿过另一个第一盘垫2与所述套筒1的另一端螺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盘垫4,所述第二盘垫4的外形为圆盘状,所述套筒1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一第二盘垫4,一个所述第二盘垫4的左端面与所述套筒1的左端面平齐,另一个所述第二盘垫4的右端面与所述套筒1的右端面平齐。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套筒1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一第二盘垫4,增大套筒1与EPS模块7的接触面积,增强EPS模块7承受侧压力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盘垫2与所述第二盘垫4的外形适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盘垫2与第二盘垫4外形适配,使EPS模块7两侧对称受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设置在所述第一盘垫2的外侧面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盘垫2上设置第一加强筋5,增强第一盘垫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盘垫2的外侧面按照圆周阵列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加强筋5。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加强筋5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盘垫2的外侧面,使第一盘垫2的结构强度均匀性好。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设置在所述第二盘垫4的内侧面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二盘垫4上设置第二加强筋6,增强第二盘垫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的,每个第二盘垫4的内侧面按照圆周阵列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加强筋6。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加强筋6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盘垫4的内侧面,增强第二盘垫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6还与所述套筒1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加强筋6还与套筒1的外圆面连接,增强套筒1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包括套筒1、两个第一盘垫2和两个螺钉3,所述套筒1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套筒1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盘垫2的外形为圆盘状,所述套筒1位于外设的两面EPS模块7之间,EPS模块7还位于所述第一盘垫2和所述套筒1之间,所述第一盘垫2上设有通孔,一个螺钉3穿过一个第一盘垫2与所述套筒1的一端螺接,另一个螺钉3穿过另一个第一盘垫2与所述套筒1的另一端螺接。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盘垫4,所述第二盘垫4的外形为圆盘状,所述套筒1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一第二盘垫4,一个所述第二盘垫4的左端面与所述套筒1的左端面平齐,另一个所述第二盘垫4的右端面与所述套筒1的右端面平齐;优选地,所述第一盘垫2与所述第二盘垫4的外形适配。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设置在所述第一盘垫2的外侧面上;优选地,每个第一盘垫2的外侧面按照圆周阵列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加强筋5。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设置在所述第二盘垫4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加强筋6还与所述套筒1的外圆面连接;优选地,每个第二盘垫4的内侧面按照圆周阵列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二加强筋6。

使用时,将套筒1放置在两面EPS模块7之间,一个螺钉3依次穿过一个第一盘垫2和一面EPS模块7与套筒1的左端螺接,另一个螺钉3依次穿过一个第一盘垫2和另一面EPS模块7与套筒1的右端螺接,此时,在两面EPS模块7之间形成了空腔结构,然后将混凝土8浇灌在两面EPS模块7之间。待混凝土8干结后,如果该墙体不需要使用EPS模块7,可以将螺钉3从套筒1上拧下,将EPS模块7拆卸下来,实现EPS模块7的重复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筒式EPS模块连接桥,将套筒1放置在两面EPS模块7之间,套筒1通过第二盘垫4与EPS模块7接触,螺钉3通过第一盘垫2与EPS模块7接触,结构简单,加工便捷,安装和拆卸便捷,节省材料,保证了连接桥与EPS模块7之间的接触面结,结构稳固,适用于非承重墙体,节省安装工时,节省材料,节约人力物力,便于EPS模块7的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