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569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尤其是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既有多层住宅多没有安装电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日趋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居住要求,对其改造势在必行。而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因存在多种问题而推广缓慢,其中问题多集中在建设资金筹集难和住户意见难统一。而住户意见难以统一的原因,多在于外加电梯是否存在改变原有房屋结构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加装电梯施工期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因此,降低加装电梯的造价,简化施工过程,缩短施工周期对既有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施工容易,整体性能好的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其中:由预制的连接横梁、顶板和左右两片预制梁柱框架组成,预制梁柱框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竖向框架柱和水平连接竖向框架柱的框架水平横梁,左右预制梁柱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横梁连接,顶板盖合在预制梁柱框架顶部,顶板内设置有暗梁。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竖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横梁整体预制成型,在竖向框架柱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同时垂直于竖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横梁的预制外伸短肢,外伸短肢端部伸出有若干个外伸钢筋。

上述的连接横梁两端设置有与外伸钢筋相适配的植筋孔。

上述的竖向框架柱顶部和位于最顶部的水平横梁预制成踏步状结构,相应地,顶板底部的轮廓与竖向框架柱顶部和位于最顶部的水平横梁顶部的轮廓相适应。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荷载要求,按照规范设计预制梁柱框架、连接横梁、顶板的尺寸及配筋;

二、预制成型梁柱框架、连接横梁和顶板,达到强度要求后,运至工程现场进行组装;

三、在电梯井基础位置竖立两片梁柱框架,使预留的外伸钢筋相向布置,将外伸钢筋与连接横梁的植筋孔对接,并对植筋孔灌浆;

四、将顶板吊装至预制梁柱框架顶部,顶板与预制梁柱框架之间以及顶板与最顶部的水平横梁之间的接缝处灌浆;

五、灌浆完成后,梁柱框架、连接横梁、顶板形成完整的电梯井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电梯井钢混框架的组件,然后再现场装配,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竖向框架柱上等间距设置有外伸短肢,外伸短肢位于竖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横梁的节点处,且外伸短肢同时垂直于竖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横梁,其有益效果是避免直接在竖向框架柱上进行拼装,保证竖向框架柱与框架水平横梁连接的完整性与牢靠性,外伸短肢端部留有外伸钢筋,连接横梁两端预留与外伸钢筋适配的植筋孔,其有益效果是预制框架和连接横梁之间通过植筋灌浆连接,使整个结构装配环节不出现后浇混凝土,缩短施工工期,减小施工现场脚手架措施。顶板内包括暗梁,其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机房和吊钩集中荷载的作用。竖向框架柱顶部和顶部水平横梁预制成踏步状,其有益效果是用于固定顶板,限制顶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柱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预制梁柱框架和连接横梁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预制梁柱框架1、竖向框架柱11、框架水平横梁12、外伸短肢13、外伸钢筋14、踏步状结构15、连接横梁2、植筋孔21、顶板3、暗梁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拼装过程简便,整体性能好,施工工期短,造价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包括:预制梁柱框架1、连接横梁2、顶板3。连接横梁2通过植筋灌浆方式将两片预制梁柱框架1连接形成框架式电梯井,顶板3吊装置于框架顶部。

如图1所示预制梁柱框架1,包括竖向框架柱11和框架水平横梁12,整体预制成型,在竖向框架柱11和框架水平横梁12节点处垂直于梁柱框架1方向预制外伸短肢13。外伸短肢13端部留有外伸钢筋14。

如图2所示,连接横梁2浇筑成型时预留与外伸钢筋14适配的植筋孔21。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混框架电梯井结构,其生产制备包括以下过程:

第一、根据荷载要求,按照规范设计预制梁柱框架1、连接横梁2、顶板3的尺寸及配筋;

第二、预制成型梁柱框架1 、连接横梁2和顶板3,达到强度要求后,运至工程现场进行组装;

第三、在电梯井基础位置竖立两片梁柱框架1,使预留的外伸钢筋14相向布置,将外伸钢筋14与连接横梁的植筋孔21对接,并灌浆;

第四、将顶板3吊装至预制梁柱框架1顶部,接缝处灌浆;

第五、梁柱框架1、连接横梁2、顶板3形成完整的电梯井结构。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