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钢生态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568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土钢生态建筑。



背景技术:

在城市绿化面积逐渐缩小的现代都市中,如何在建筑(如高层住宅或商用办公楼等)上栽植树木,以节约土地资源、扩大绿化面积、净化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减少碳排放、降低热效应、消减城市噪音,营造宜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在现有的生态建筑中,往往采用花盆、大缸或直接在楼层结构层上进行楼顶绿化种植,而且经常需要人工进行维护和处理,其存在种植面积偏小、维护困难、灌水量难以准确把握等问题,导致树木成活率较低、维护成本过高,无法实现理想的生态建筑且难以有效、批量进行大面积种植、推广。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使生态建筑更加绿化和美观,需要提供一种维护简便、种植面积更大、更为美观、维护成本较低且树木成活率较高的生态建筑。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钢生态建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钢生态建筑,包括屋顶、由轻钢骨架支撑的土墙体,所述屋顶内设有若干分格,所述分格的底部设有渗水材料,分格的下方设有排水系统;

所述排水系统连接至集水坑;

还包括滴灌系统,所述滴灌系统连接集水坑;

所述集水坑还连接有补水系统;

所述土墙体内分布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连接集水坑或补水系统。

进一步,所述土墙体的内墙面为彩钢材料。

进一步,所述集水坑设置在屋顶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滴灌系统包括压力表、水泵和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补水系统包括水槽、水泵和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毛细管包括平行设置在土墙体内的主管道和连接主管道的若干分支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建筑,采用具有渗水功能的渗水材料将分隔内的水通过渗水材料自动输送排水系统,再经过滴灌系统回收利用,随时提供泥土所需水份并确保一定的湿度,避免植物烂根或干死,极大了方便了管理;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维护成本较低且树木成活率较高的特点。还在土墙体内设置毛细管,可以在内外墙表面都种植苔藓类植物,使环境更加美观,种植面积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建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土钢生态建筑,包括屋顶1、由轻钢骨架支撑的土墙体2,所述屋顶内设有若干分格3,所述分格3的底部设有渗水材料4,泥土内的积水经过挡土板再进入渗水材料4中,下方设有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若干连通分格3的排水通道5,水分经过渗水材料,排入排水通道5,各排水通道5连通至集水坑6;滴灌系统7包括水泵8、控制阀9和压力表10,滴灌系统7通过管道连接集水坑6,可以回收利用积水;集水坑6还连接有补水系统11;补水系统11包括水槽、水泵13和控制阀14,在土墙体内分布有毛细管12,毛细管12包括平行于土墙体的主管道和连接主管道的若干分支管道。所述毛细管12连接集水坑6或补水系统11。水槽可以使用家用的储水槽,也可以直接连接水龙头,对补水系统进行补水。

土墙体2的双面采用彩钢,内填生土,适当根据门及墙的尺寸按土墙自重计算分格,先立分格架,浇筑土墙,待土墙干固后焊接双面彩钢,墙厚200mm。外墙室内侧采用单面彩钢,分格同内墙,毛细管12的主管道通过上面的渗水材料从分格内渗水或从集水坑6里渗水,通过分支管道进入土墙中,并渗透外墙的内外壁外,从而外墙外表面可以种植彩色苔藓,外墙外表面未种植苔藓处可焊接彩钢。

屋顶考虑夏天的降雨,设计不超过10°的坡度,为防止土被雨水冲走,分格的边长不超过1.5米,屋顶土层厚度不低于200mm。每个分格格之间设给排水管网,排水系统统一收集到集水坑6,给水主要是考虑屋顶种植蔬菜和花卉的水肥需要,通过自动控制的滴灌系统7进行灌溉,主要从集水坑6抽水,也可以通过补水系统11从水槽中补水。为防止彩钢长期处于潮湿土下生锈,在彩钢上可以做防锈防水保护层。

根据苔藓种植图案设计,把配制好的苔藓种液喷涂在土墙上,通过埋在土墙里的毛细管12每天供给土墙表面水或者苔藓营养液,也可以每天喷洒营养液,两个星期就可以长出设计图案。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