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薄板复合板及使用其构筑的装配式内隔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967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薄板复合板及使用其构筑的装配式内隔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构筑内隔墙的砖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薄板复合板及使用其构筑的装配式内隔墙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领域中在构筑建筑物的内隔墙时,一般都是现场用红砖或水泥砖头先砌起来墙的形状,再对墙的两面进行粉刷或者铺贴瓷砖等装,这样的施工方式,如果构筑的内隔墙是属于新修建筑物的一个施工环节,可能看不出问题,而如果消费者需要在早已入住的房子内重新构筑内隔墙,假使继续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进行,需要的工时就会很长,也会给消费者房子的其他空间造成污染和干扰,而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过长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构筑内隔墙的,可独立销售陶瓷薄板复合板,缩短构筑内隔墙的工时,减少构筑内隔墙的费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薄板复合板;包括左侧装饰薄板层、发泡陶瓷层和/或右侧装饰薄板层,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通过环氧胶层固定在所述发泡陶瓷层的左侧平面,和/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通过环氧胶层固定在所述发泡陶瓷层的右侧平面;

其中,所述发泡陶瓷层的厚度在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的厚度的5~10倍之间。

优选的,同一所述发泡陶瓷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安装凸块和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凸块和所述安装凹槽的形状能适应性卡装。

优选的,所述安装凸块是由所述发泡陶瓷层的侧壁中部向外凸出形成的块状结构,且其横截面的形状呈梯形;

适应性的,所述安装凹槽是由所述发泡陶瓷层的侧壁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且其横截面的形状呈梯形。

优选的,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所述发泡陶瓷层和/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均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和/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为陶瓷薄板或陶瓷薄砖。

优选的,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与所述发泡陶瓷层之间和/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与所述发泡陶瓷层之间都设有隔音层。

优选的,所述隔音层为隔音棉,其靠近左侧装饰薄板层和/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的一侧设有蜂窝式消音孔。。

一种上述的陶瓷薄板复合板构筑的装配式内隔墙系统,还包括干挂组件,若干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通过所述干挂组件在天花板和底面之间构筑成内隔墙;

所述干挂组件包括上部连接件、砖体间装饰连接件、底部连接件和固定钉;

所述底部连接件包括左贴底固定部、中部安装槽和右贴底固定部,所述左贴底固定部和所述右贴底固定部通过所述固定钉固定在地面,使得所述中部安装槽的槽口向上,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下端容纳在所述中部安装槽的槽口内,且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和所述中部安装槽相对的端面之间用垫块及瓷砖胶填充;

所述砖体间装饰连接件为U型槽结构,两所述U型槽结构夹装在相邻两块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且所述U型槽的槽口都向内,相邻两块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侧壁之间构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瓷砖胶;

所述上部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固定部、外凸部和右固定部,所述外凸部的外凸形状为适应所述安装凹槽的形状的梯形结构,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通过所述固定钉固定在天花板,使得所述外凸部的朝向向下,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安装凹槽设置在所述外凸部的正下方,且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与天花板的相对侧壁之间填充瓷砖胶。

优选的,所述上部连接件为热浸镀锌钢片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底部连接件为铝合金槽式连接件。

本技术方案中的陶瓷薄板复合板可单独销售,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陶瓷薄板复合板,将这些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侧壁与侧壁相互粘结,以各左侧装饰薄板层和各右侧装饰薄板层相互拼接的侧面作为内隔墙的两侧即可,简化了内隔墙的建筑步骤,大大节省工时和费用,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板复合板使用发泡陶瓷作为中间层的材料,利用发泡陶瓷坚硬的特点构筑内隔墙的强度,且限定了发泡陶瓷层的厚度在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的厚度的5~10倍之间,以进一步保证内隔墙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隔墙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左侧装饰薄板层1;发泡陶瓷层2,安装凸块21,安装凹槽22;右侧装饰薄板层3;干挂组件4,上部连接件41,左固定部411,外凸部412,右固定部413,砖体间装饰连接件42,底部连接件43,左贴底固定部431,中部安装槽432,右贴底固定部433,固定钉44;瓷砖胶6,垫块及瓷砖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陶瓷薄板复合板;包括左侧装饰薄板层1、发泡陶瓷层2和/或右侧装饰薄板层3,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1通过环氧胶层固定在所述发泡陶瓷层2的左侧平面,和/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1通过环氧胶层固定在所述发泡陶瓷层2的右侧平面;

其中,所述发泡陶瓷层2的厚度在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1或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3的厚度的5~10倍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的陶瓷薄板复合板可单独销售,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陶瓷薄板复合板,将这些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侧壁与侧壁相互粘结,以各左侧装饰薄板层1和各右侧装饰薄板层3相互拼接的侧面作为内隔墙的两侧即可,简化了内隔墙的建筑步骤,大大节省工时和费用,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板复合板使用发泡陶瓷作为中间层的材料,利用发泡陶瓷坚硬的特点构筑内隔墙的强度,且限定了发泡陶瓷层2的厚度在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1的厚度的5~10倍之间,以进一步保证内隔墙的强度。

同一所述发泡陶瓷层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安装凸块21和安装凹槽22,所述安装凸块21和所述安装凹槽22的形状能适应性卡装。

方便陶瓷薄板复合板的运输和后面的安装,提高其实用性。

所述安装凸块21是由所述发泡陶瓷层2的侧壁中部向外凸出形成的块状结构,且其横截面的形状呈梯形;

适应性的,所述安装凹槽22是由所述发泡陶瓷层2的侧壁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且其横截面的形状呈梯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1、所述发泡陶瓷层2和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3均为长方体结构;最常规的形状,以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适应性地裁切。

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1和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3为陶瓷薄板或陶瓷薄砖;选用陶瓷薄板或陶瓷薄砖,以降低陶瓷薄板复合板的重量。

所述左侧装饰薄板层1与所述发泡陶瓷层2之间,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3与所述发泡陶瓷层2之间都设有隔音层。为内隔墙增强隔音效果,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所述隔音层为隔音棉,其靠近左侧装饰薄板层1和所述右侧装饰薄板层3的一侧设有蜂窝式消音孔。

如图2及图3所示,一种使用上述的陶瓷薄板复合板构筑的装配式内隔墙系统,还包括干挂组件4,若干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通过所述干挂组件4在天花板和底面之间构筑成内隔墙;

所述干挂组件4包括上部连接件41、砖体间装饰连接件42、底部连接件43和固定钉44;

所述底部连接件43包括左贴底固定部431、中部安装槽432和右贴底固定部433,所述左贴底固定部431和所述右贴底固定部433通过所述固定钉44固定在地面,使得所述中部安装槽432的槽口向上,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下端容纳在所述中部安装槽432的槽口内,且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和所述中部安装槽432相对的端面之间用垫块及瓷砖胶7填充;

所述砖体间装饰连接件42为U型槽结构,两所述U型槽结构夹装在相邻两块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且所述U型槽的槽口都向内,相邻两块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侧壁之间构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瓷砖胶6;

所述上部连接件41包括依次连接的左固定部411、外凸部412和右固定部413,所述外凸部412的外凸形状为适应所述安装凹槽22的形状的梯形结构,所述左固定部411和所述右固定部413通过所述固定钉44固定在天花板,使得所述外凸部412的朝向向下,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的安装凹槽22设置在所述外凸部412的正下方,且所述陶瓷薄板复合板与天花板的相对侧壁之间填充瓷砖胶6。

所述上部连接件41为热浸镀锌钢片连接件。

所述底部连接件43为铝合金槽式连接件。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