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6519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导向和优惠政策的出台,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装配式整体剪力墙的结构思路是将建筑结构的构件划分成许多单元,然后在预制构件厂或者预制场对各个单元进行浇筑成型,在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吊装就位,最后利用湿式连接而成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以往在其竖向接合节点采用后浇混凝土暗柱连接,暗柱需配置竖向钢筋及箍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接合节点关乎结构的主体安全,接合节点处的连接施工效率低且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以解决装配式剪力墙的接合节点的连接构造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抗剪部,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抗剪部的第一抗剪筋,所述第一抗剪筋伸出所述第一抗剪部形成第一插接段;

第二预制剪力墙,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抗剪部,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中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抗剪部的第二抗剪筋,所述第二抗剪筋伸出所述第二抗剪部形成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二插接段通过挤压套筒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段,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与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以及

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浇筑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剪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抗剪部沿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中设有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插接段的第一竖向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剪部呈四棱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剪部呈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抗剪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抗剪部沿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中设有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插接段的第二竖向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的设有所述第一抗剪部的侧面为毛糙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的设有所述第二抗剪部的侧面为毛糙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通过于第一抗剪筋、第二抗剪筋上伸出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形成第一插接段和连接于第一插接段的第二插接段,避免传统的装配式剪力墙在两块墙体的接合部之间在竖向筋上设置大量的水平箍筋;进一步的,第一插接段通过挤压套筒连接于第二插接段,快速有效的将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提高了装配式剪力墙的接合部的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通过设置于第一预制剪力墙、第二预制剪力墙的第一抗剪部和第二抗剪部在浇筑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有效提高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的接合部的抗剪性和抗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用于内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用于内墙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1、第二预制剪力墙2、挤压套筒3和混凝土4。

第一预制剪力墙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抗剪部11,第一预制剪力墙1中设有贯穿第一抗剪部11的第一抗剪筋12,第一抗剪筋12伸出第一抗剪部11形成第一插接段121。

第二预制剪力墙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抗剪部21,第二预制剪力墙2中设有贯穿第二抗剪部21的第二抗剪筋22,第二抗剪筋22伸出第二抗剪部21形成第二插接段221。第二插接段221通过挤压套筒3连接于第一插接段121。第二预制剪力墙2与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所述浇筑空间中浇筑有混凝土4。

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通过于第一抗剪筋、第二抗剪筋上伸出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形成第一插接段和连接于第一插接段的第二插接段,避免传统的装配式剪力墙在两块墙体的接合部之间在竖向筋上设置大量的水平箍筋;进一步的,第一插接段通过挤压套筒连接于第二插接段,快速有效的将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提高了装配式剪力墙的接合部的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通过设置于第一预制剪力墙、第二预制剪力墙的第一抗剪部和第二抗剪部在浇筑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有效提高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的接合部的抗剪性和抗震性。

参阅图1和图2,第一抗剪部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抗剪部11沿第一预制剪力墙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抗剪筋12的数量与第一抗剪部11的数量相匹配,相应的,第一插接段121的数量与第一抗剪部11的数量相匹配。混凝土中设有连接于多个第一插接段121的第一竖向筋41。

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二抗剪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抗剪部沿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中设有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插接段的第二竖向筋。

第二抗剪部2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抗剪部21沿第二预制剪力墙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抗剪筋22的数量与第二抗剪部21的数量相匹配,相应的,第二插接段221的数量与第二抗剪部21的数量相匹配。混凝土中设有连接于多个第二插接段221的第二竖向筋42。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抗剪部11和第二抗剪部21为长方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剪部11和第二抗剪部21为梯形体。进一步的,第一抗剪部11和第二抗剪部21为四棱台。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挤压套筒3为冷挤压钢套筒。在现场施工时,将第一预制剪力墙1和第二预制剪力墙2通过机械吊装到位后,将第一插接段121插入挤压套筒的第一端,将第二插接段221插入挤压套筒的第二端,再通过冷挤压机的挤压钳挤压挤压套筒,使挤压套筒产生塑性变形与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的表面紧密压合形成接头。采用挤压套筒挤压连接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具有质量稳定可靠,不受环境影响,可全天候施工,而且接头的抗震性、耐疲劳性、耐低温性好等优点。

第一预制剪力墙设有第一抗剪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毛糙面。第二预制剪力墙的设有第二抗剪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毛糙面。具体的,当第一预制剪力墙、第二预制剪力墙在工厂预制生产时,在混凝土浇筑初凝时,可以通过水枪或刷子将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的设有第一抗剪部、第二抗剪部的侧面将混凝土冲刷或刷掉一层而形成毛糙面。

本实用新型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的施工顺序为:第一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安装完毕。第二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安装完毕。第一预制剪力墙与第二预制剪力墙之间的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通过挤压套筒挤压连接。将第一竖向筋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将多个第一插设部焊接连接于第一竖向筋。将第二竖向筋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将多个第二插设部焊接连接于第二竖向筋。于第一预制剪力墙和第二预制剪力墙之间的两侧架设内模板和外模板。于浇筑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拆除内模板和外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可以但不限于用于外墙结构,亦可以用于内墙墙结构。如图3所示为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于外墙结构上的应用,在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施工完毕后,在其外侧依次施工保温层5和装饰面层6。如图4所示为单排筋剪力墙结构竖向接合部连接结构于内墙结构上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