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套筒式端模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879发布日期:2018-07-07 21:0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套筒式端模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涵洞及框架桥上部结构及现浇梁(支架现浇及悬臂浇筑)施工时,端头模板(堵头模板)的加固措施是一项施工难度较大的施工工序,目前基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或综合进行端模加固:

1、外支撑法

在外部设置支撑对端模进行加固,采用此方法的缺点是加固工作量相当大,且加固质量无法保证,一般用于涵洞或框架桥,现浇梁因无支撑空间一般不采用。

2、结构钢筋加固法

利用结构既有钢筋进行加固,采用此方法的缺点是拆除加固体系时需要对连接处进行切割分离,对结构钢筋造成损伤,存在质量隐患,此方法目前施工普遍采用,涵洞及框架桥端节因无结构钢筋外露,故采用第一种方法较多。

3、模板开孔拉筋加固法

在两侧模板对应位置进行开孔,横穿拉筋,利用拉筋的横向强度和刚度进行加固。采用此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对模板进行开孔,且无法保证上次开孔位置能满足下次使用要求,故在循环使用过程中,需对模板多次进行开孔及补孔,且利用拉筋的横向强度和刚度进行加固,故加固效果取决于拉筋的横向强度及刚度,实际使用时一般构件及拉筋均存在变形等问题,此方法主要用于悬臂梁腹板端模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套筒式端模加固装置,以克服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内置套筒式端模加固装置,包括模板面板、带螺纹拉筋、长螺杆、套筒以及后座体系,所述后座体系包括槽钢和双螺母,所述槽钢和双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模板面板设有圆孔,所述长螺杆尾部一端分别穿过双螺母、圆孔和垫圈并与套筒的内螺纹连接,所套筒另一端与带螺纹拉筋螺纹连接;所述槽钢位于长螺杆头部与模板面板之间,并紧贴模板面板。

优选的,所述模板面板为钢板。

优选的,所述槽钢和双螺母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长螺杆与带螺纹拉筋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长螺杆的长度为1/2套筒长度、垫圈厚度以及槽钢高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加固工程量较小,施工过程较快。

2、不需要对结构钢筋进行分离,不会对结构钢筋造成损伤。

3、无需对两侧模板进行开孔,对模板无损伤。

4、加固效果较好。

5、开孔位置基本固定,第一次开孔后无需多次开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面板,2-长螺杆,3-带螺纹拉筋,4-套筒,5-垫圈,6-圆孔,7-槽钢,8-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内置套筒式端模加固装置,包括模板面板1、带螺纹拉筋3、长螺杆2、套筒4以及后座体系,所述后座体系包括槽钢7和双螺母8,所述槽钢7和双螺母8固定连接;

所述模板面板1设有圆孔6,所述长螺杆2尾部一端分别穿过双螺母8、圆孔6和垫圈5并与套筒4的内螺纹连接,所套筒4另一端与带螺纹拉筋3螺纹连接;所述槽钢7位于长螺杆2头部与模板面板1之间,并紧贴模板面板1。

所述模板面板1为钢板或其他材质面板。

所述槽钢7和双螺母8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长螺杆2与带螺纹拉筋3直径相等。

所述长螺杆2的最小长度为1/2套筒长度、垫圈厚度以及槽钢高度之和。

使用方法:

1、在带螺纹拉筋3对应位置的模板面板1上进行开圆孔6;

2、安装带螺纹拉筋3、套筒4及垫圈5。

3、安装长螺杆2及后座体系,拧紧长螺杆2后安装完成。

4、拆模前拧出长螺杆2,长螺杆2及后座体系可循环使用。

作用如下:

1、带螺纹拉筋3一头(不设螺纹侧)与结构钢筋做可靠连接,设螺纹侧利用螺纹拧入套筒4中。

2、套筒为连接结构,一端连接带螺纹拉筋3,另一端连接长螺杆2,垫圈5为加强套筒4的受力面积而设置。

3、长螺杆2的最小长度为1/2套筒4长度+垫圈5厚度+槽钢7高度,主要作用为承受带螺纹拉筋3拉力,采用螺杆能保证安装及拆除过程顺利,长螺杆2利用螺纹与套筒4及后座体系进行连接;圆孔4能保证长螺杆2不受模板影响,能与套筒进行连接。

4、后座体系由槽钢7及双螺母8焊接组成,双螺母利用螺纹承受带螺纹拉筋3拉力,利用槽钢的紧贴模板面板提供反作用力,槽钢7数量优选为两根,及双螺母8位于两槽钢7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