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7451发布日期:2018-08-08 08:53阅读:1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及尺寸在逐渐增大,相应的,对建筑物的基础底板的厚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对基础底板内的钢筋进行有效的支撑,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一般会根据混凝土的基础底板的厚度和钢筋的情况,用钢筋制作马凳,对于厚大的基础,钢筋马凳的密度大,用钢量也大,成本太高。

公开号为CN2054760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底板钢筋支撑的工具式可拼接支架,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且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的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支撑型钢以及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支撑型钢的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支撑型钢的连接处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点。通过在支撑型钢上可拆卸式连接多个支撑与地面等基础结构的支脚,该实用新型以型钢代替传统的钢筋,以可拆卸式代替传统的焊接式,大大提高稳定性,且支撑型钢与支脚之间可拆卸、组装,能适应不同大小施工类型。

但是,该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长度固定,搭建的拼接支架的宽度固定,无法对不同尺寸的基础底板进行有效的适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结构,其能够有效的调节支撑结构的宽度,对不同的基础底板钢筋进行有效的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结构,包括设于上层的底板钢筋下的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所述第二支撑型钢滑移设置于第一支撑型钢内,所述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的交接处下设有立柱进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上远离交接处的一端设有对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层的底板钢筋下设置有对上层的底板钢筋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第二支撑型钢滑移设置于第一支撑型钢中,因此,调节第二支撑型钢与第一支撑型钢之间的相对距离即可调整对上部的底板钢筋进行支撑的结构的宽度;在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的交接处下设置有立柱进行支撑,从而可有效的保证支撑结构的整体的稳定,还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上远离交接处的一端,可在支撑结构的端部对支撑结构进行有效的稳固支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为A字形的支撑架,两所述支撑架垂直于第一支撑型钢,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有中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装置设为A字形的支撑架,且两侧的支撑架都垂直于第一支撑型钢,因此,两侧的A字形的支撑架可使整个支架形成空间支撑体系,避免平面的状态会发生整体的倾斜或结构的失稳,可有效的提高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在支撑架的中部设置中梁可保证支撑架自身结构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有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设于下层的底板钢筋之下,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与预埋板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的下方设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设置于下层的底板钢筋的下方,因此,放置支撑架时将支撑架的下端和预埋钢板进行焊接,由于预埋钢板预设于下层的底板钢筋下,因此,预埋底板的位置较为固定,将两侧的支撑架焊接于预埋钢板后能有效的保证支撑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设有若干个斜撑,所述斜撑焊接于以下位置:第一支撑型钢中部与相邻支撑架上中梁之间、第一支撑型钢中部与立柱之间、第二支撑型钢中部与相邻支撑架上中梁之间、第二支撑型钢中部与立柱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个位置设置有斜撑,可有效的提高支撑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避免发生侧向的倾覆,同时,也能够承担支撑结构竖直方向上的压力,提高支撑结构的承载力。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下设有立柱底座,所述立柱底座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锚固钢筋,两根所述锚固钢筋设于立柱底部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的下方设置有立柱底座,立柱底座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锚固钢筋,两根锚固钢筋焊接于立柱的底部,增强立柱的锚固力,从而可提高整体的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为槽钢或角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设为槽钢或者角钢,其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可有效的承担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对上部的底板钢筋具有较好的承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型钢与第二支撑型钢的交接处设有对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进行固定的加固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的铰接处设有加固装置,由于第一支撑型钢与第二支撑型钢滑移连接,因此,在两者的连接处的位置设置有加固装置,可有效的提升两者连接的紧密程度,避免支撑结构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倾覆。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装置包括设于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的两侧的加固片,所述加固片与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中穿有螺栓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装置包括设于铰接处两侧的加固片,并且在加固片与第一支撑型钢之间及加固片与第二支撑型钢之间均穿设有螺栓进行固定,从而可对调整完位置后的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的位置进行固定,增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支撑型钢及第二支撑型钢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进行调节,从而可更好的适配不同的宽度的厚基础底板钢筋;

2、在两侧的A形的支撑架底部设有预埋钢板,可有效的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1、第一支撑型钢;2、第二支撑型钢;3、立柱;31、立柱底座;311、锚固钢筋;4、支撑架;41、中梁;5、斜撑;6、加固片;61、螺栓;7、预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结构,参照图1,包括两根滑移设置的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第二支撑型钢2滑移设置于第一支撑型钢1内,且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设置于上层的底板钢筋的下方,对上部的底板钢筋进行支撑,将第二支撑型钢2在第一支撑型钢1内滑移,即可对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整,使其满足不同的宽度的底板钢筋的需求;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为槽钢或者角钢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槽钢制成,且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的开口向上。

为保证对上部的钢筋进行支撑过程中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参照图2,在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交接处的下方设有立柱3进行支撑,立柱3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型钢1的底侧,且立柱3的底部设有立柱底座3对立柱3进行支撑,立柱底座3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锚固钢筋311,两根锚固钢筋311焊接于立柱3的底部的两侧,对立柱3进行拉锚固定;在第一支撑型钢1与第二支撑型钢2的交接处设有加固装置对交接处进行加固,本实施例中,加固装置包括设于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的两侧的加固片6,在加固片6与第一支撑型钢1、加固片6与第二支撑型钢2中均穿设有多个螺栓61进行固定,从而可有效的保证调节位置后的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的位置的固定。

为增强支撑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参照图1,在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上远离交接处的位置上设有支撑装置,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为垂直于第一支撑型钢1设置的A字形的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下端设有预埋钢板7,预埋钢板7施工前埋设于下层的底板钢筋的下方,安装支撑架4时,将支撑架4的下端焊接于预埋钢板7上,即可完成支撑架4的安装,且能保证支撑架4的整体结构的稳定;同时,在支撑结构上还设有多个斜撑5,斜撑5设置于以下几个位置:第一支撑型钢1中部与相邻支撑架4的中梁41之间、第一支撑型钢1中部与立柱3之间、第二支撑型钢2中部与相邻支撑架4的中梁41之间、第二支撑型钢2中部与立柱3之间,斜撑5可提高整体的承载力,同时也增强了整体结构的侧向的抗倾覆能力。

工作原理:

首先完成下层的底板钢筋的放置,放置的同时将支撑架4的预埋钢板7放置于底板钢筋的下方,之后,根据上层底板钢筋的宽度调整第一支撑型钢1与第二支撑型钢2之间的距离,之后,在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的交接处放置加固片6,并且在加固片6与第一支撑型钢1及第二支撑型钢2的连接处穿设螺栓61进行固定,随后,依次进行两侧的支撑架4、立柱3底板及斜撑5的焊接,完成对结构整体的进一步的加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