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方便的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0873发布日期:2018-09-14 21:35阅读:1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方便的爬架结构。



背景技术:

爬架又叫提升架,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方便施工现场的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爬架主要由立杆、走道板和斜撑杆等搭设构成架体,走道板为一体式块状结构,由四周的矩形钢管围成的框架和固定在框架上面的托板所构成,各矩形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此通孔一方面能供连接螺栓穿设实现走道板之间的连接、拼连,另一方面还能减轻整体重量,走道板之框架的内、外侧矩形钢管固定在立杆上,网片固定在爬架外侧的立杆上。

但是,上述现有爬架因为走道板为托板与框架一体式预制块状结构,即板和框结合,所以加工成本高,而且,为了满足各所场所的安装需求,需要制定很多走道板标准件,组装时又需根据实际场所进行选择性装配,使得安装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的爬架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安装方便的爬架结构,由纵横交错的水平杆和立杆配合斜撑杆以及内外立杆之间的支撑杆构成架体,左右相邻的两根水平杆之间通过连接片和螺栓连接在一起,爬架外侧的水平杆上形成插槽,走道板为单纯的托板结构,走道板的外侧插在外侧水平杆的插槽中,而走道板的内侧直接搭在内侧的水平杆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完成走道板的铺设。

所述爬架还配备一通型转角板,一通型转角板由四周的矩形钢管围成的框架和固定在框架上面的托板所构成,各矩形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且框架的一边矩形钢管向外延伸出延伸段而形成一通造型。

所述爬架在平行的两组水平杆之间配备两个一通型转角板构成转角,两个一通型转角板平行放置,一个一通型转角板的左边矩形钢管延伸段与其相邻的水平杆通过连接片和螺栓连接,两个一通型转角板的前后相邻两边矩形钢管通过螺栓锁固在一起,另一个一通型转角板的右边矩形钢管延伸段与其相邻的水平杆通过连接片和螺栓连接。

所述爬架在平行的两组水平杆之间配备两个一通型转角板构成转角,两个一通型转角板相对放置,一个一通型转角板的左边矩形钢管延伸段与其相邻的水平杆通过连接片和螺栓连接,两个一通型转角板的左右相邻两边矩形钢管通过螺栓锁固在一起,另一个一通型转角板的右边矩形钢管延伸段与其相邻的水平杆通过连接片和螺栓连接。

所述爬架还配备弯头型转角板,弯头型转角板由四周的矩形钢管围成的框架和固定在框架上面的托板所构成,各矩形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且框架相邻的两边矩形钢管向外延伸出延伸段而形成弯头造型。

所述爬架在平行的两组水平杆之间配备两个弯头型转角板构成转角,两个弯头型转角板相对放置,两个弯头型转角板相对的两边矩形钢管延伸段通过水平杆和螺栓锁固在一起,两个弯头型转角板另外的两边矩形钢管延伸段分别与其相邻的水平杆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爬架还配备三通型转角板,三通型转角板由四周的矩形钢管围成的框架和固定在框架上面的托板所构成,各矩形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且框架将相对的左右两边和中间一边的矩形钢管向外延伸出延伸段而形成三通造型。

所述爬架在t型分布的三组水平杆之间配备一个三通型转角板构成转角,三通型转角板的左右两边和中间一边矩形钢管延伸段分别与其相邻的水平杆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爬架外侧的水平杆上固定网片。

所述支撑杆为z型结构,z型结构的两边成对安装内外立杆。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因为走道板为单纯的托板结构,即板和框分离,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预制各种规格的块状走道板标准件,而走道板的大小可以依需要裁切,所以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安装时只要先将水平杆安装好,再将走道板插在外侧水平杆的插槽中和搭设固定在内侧水平杆上,即完成走道板的铺设,操作十分方便。而且,利用连接片将水平杆连接在一起,大大方便了水平杆的拼装连接,更可以调节水平杆之间的间隙,以适应水平方向长度的变化,实现水平尺寸可调。另外,本发明走道板可依需要变化大小,比如在待建层可以采用窄的走道板,以保持与墙体的距离,而在施工层则选择宽的走道板,以营造与墙体的不同距离,方便施工作业。

本发明还可通过配备一通型转角板、弯头型转角板和三通型转角板等少数的预制标准件,来满足顺应建筑物外形变化的要求。

本发明是将网片固定在爬架外侧的水平杆上,网片可设计成等宽等高,方便安装,而且,因为不受网片的安装限制,所以立杆可以随意安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去掉网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去掉网片的外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水平杆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通型转角板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一通型转角板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弯头型转角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三通型转角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在待建层和施工层的走道板示意图。

标号说明

水平杆1,插槽11,立杆2,支撑杆3,斜撑杆4,网片5,连接片6,螺栓7,走道板8,一通型转角板91,框架911,托板912,通孔913,延伸段914,弯头型转角板92,框架921,托板922,通孔923,延伸段924、925,三通型转角板93,框架931,托板932,通孔933,延伸段934、935、936,待建层a,施工层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安装方便的爬架结构,由纵横交错的水平杆1和立杆2配合斜撑杆4以及内外立杆2之间的支撑杆3构成架体,左右相邻的两根水平杆1之间通过连接片6和螺栓7连接在一起,爬架外侧的水平杆1上形成插槽11,走道板8为单纯的托板结构,走道板8的外侧插在外侧水平杆1的插槽11,而走道板8的内侧直接搭在内侧的水平杆1上并通过螺栓7固定,即完成走道板8的铺设。

其中,支撑杆3是起到支撑定位内外立杆1的作用,具体可以为z型结构,z型结构的两边成对安装内外立杆1。

本发明将走道板8和框架分离,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预制各种规格的块状走道板标准件,所以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安装时只要先将水平杆1安装好,再将走道板8插在外侧水平杆1的插槽11中和搭设固定在内侧水平杆1上,即完成走道板的铺设,操作十分方便。而且,利用连接片6将水平杆1连接在一起,大大方便了水平杆1的拼装连接,更可以调节水平杆1之间的间隙,以适应水平方向长度的变化,实现水平尺寸可调。另外,本发明走道板8可依需要变化大小,如图10所示,在下方的待建层a可以采用窄的走道板8,以保持与墙体的距离,而在上方的施工层b则选择宽的走道板8,以营造与墙体的不同距离,方便施工作业。

进一步,本发明为了满足顺应建筑物外形变化的要求,还可以配备一通型转角板91、弯头型转角板92和三通型转角板93等少数的预制标准件。

如图6和图7所示,爬架还配备一通型转角板91,一通型转角板91由四周的矩形钢管围成的框架911和固定在框架911上面的托板912所构成,各矩形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913,通孔913既可以供连接螺栓7穿设实现与水平杆1或连接片6或框架911之间的连接、拼连,也能够减轻整体重量,且框架911的一边矩形钢管向外延伸出延伸段914而形成一通造型。具体的拼接方式本文揭示了两种,一种如图6所示,爬架在平行的两组水平杆1之间配备两个一通型转角板91构成转角,两个一通型转角板91相对放置,一个一通型转角板91的左边矩形钢管延伸段914与其相邻的水平杆1通过连接片6和螺栓7连接,两个一通型转角板91的左右相邻两边矩形钢管通过螺栓锁固(受视图角度限制,图中未示出)在一起,另一个一通型转角板91的右边矩形钢管延伸段914与其相邻的水平杆1通过连接片6和螺栓7连接;另一种如图7所示,爬架在平行的两组水平杆1之间配备两个一通型转角板91构成转角,两个一通型转角板91平行放置,一个一通型转角板91的左边矩形钢管延伸段914与其相邻的水平杆1通过连接片6和螺栓7连接,两个一通型转角板91的前后相邻两边矩形钢管通过螺栓锁固在一起,另一个一通型转角板91的右边矩形钢管延伸段914与其相邻的水平杆1也通过连接片6和螺栓7连接。

如图8所示,爬架还配备弯头型转角板92,弯头型转角板92由四周的矩形钢管围成的框架921和固定在框架921上面的托板922所构成,各矩形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923(其功用与通孔913相同),且框架921相邻的两边矩形钢管向外延伸出延伸段924、925而形成弯头造型。具体的拼接方式本文揭示了一种,如图8所示,爬架在平行的两组水平杆1之间配备两个弯头型转角板92构成转角,两个弯头型转角板92相对放置,两个弯头型转角板92相对的两边矩形钢管延伸段924通过水平杆1和螺栓7锁固在一起,两个弯头型转角板92另外的两边矩形钢管延伸段925分别与其相邻的水平杆1通过螺栓7连接。

如图9所示,爬架还配备三通型转角板93,三通型转角板93由四周的矩形钢管围成的框架931和固定在框架931上面的托板932所构成,各矩形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933(其功用与通孔913相同),且框架931相对的左右两边和中间一边的矩形钢管向外延伸出延伸段934、935、936而形成三通造型。具体的拼接方式本文揭示了一种,如图9所示,爬架在t型分布的三组水平杆1之间配备一个三通型转角板93构成转角,三通型转角板93的左右两边和中间一边矩形钢管延伸段934、935、936分别与其相邻的水平杆1通过螺栓7连接。

本发明是在爬架外侧的水平杆1上固定网片5,网片5可设计成等宽等高,方便安装,而且,因为不受网片5的安装限制,所以立杆2可以随意安装。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结构设计或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