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位式榫卯砖(系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5298发布日期:2019-01-02 22:4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错位式榫卯砖(系列)的制作方法

在建筑领域变革的形势下,这里再推出一项发明。本发明正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砌块,一种榫卯砖(系列)。特别能反映传统的砌墙模式变革的,可节约能源的一种免浆或少沙灰桨砌墙的一种错位式榫卯砖(系列)。



背景技术:

传统砖砌墙浪费资源,过多产生建筑垃圾;其外型结构单一而没能利用重力学原理,砖的左右两侧不受重力压迫,进而影响墙面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本发明实行免沙灰桨或少用沙灰桨砌墙,减少资源消耗:另外,砖的侧边做成非垂直而是斜面形态,充分考虑了重力学原理,使本来不受重力压迫的左右两侧都同样受到重力挤压,从而使墙面更加稳牢。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错位式榫卯砖(系列),这是一种构造相近,并有某种特殊关连的榫卯砖系列。先把一个有钝角的平行四边形或棱形立方体,看做三个可以分离的板块,这三个板块按需要作一定的位移或置换,拼成几种新的立方体——几种榫卯砖;它们都各自这样使本身其中两边变成榫头,另外两边变成榫卯;其榫头正好能插入另一块同种砖的榫卯,其本砖的榫卯也正好容纳另一块同种砖的榫头——都如此砌成墙体。

本发明能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免沙灰桨或少沙灰桨砌墙;另外,砖的梯形结构使本来不受重力压迫的两侧也受到重力挤压、或挤压趋势,使其砌成的墙面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并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该发明的款式一的一个立体图,图2是其正视平面图,图3是其建筑成墙正面效果图;图4是款式二的建筑成墙正面效果图;图5、6是款式三的两个不同角度立体图,图7是其正视平面图,图8是其建筑成墙正面效果图;图9、10是款式四的两个不同角度立体图,图11是其正视平面图,图12是其建筑成墙正面效果图;图13、14是款式五的两个不同角度立体图,图15是其正视平面图,图16是其建筑成墙正面效果图。

图中:

1、左榫头;2、右榫头;3、砖芯;4、右榫卯;5、左榫卯;6、侧块;7、款式三砖芯;8、款式四砖芯;9、款式五砖芯。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一种错位式榫卯砖(系列)。如果,把一个较厚的有钝角的平行四边形或棱形立方体,切离成三片较薄的平行四边形或棱形立方体。中间一片叫砖芯,旁边两片叫侧块;砖芯朝某个方向做一定的位移,或砖芯和侧块位置调换就形成不同款式的榫卯砖(这是为了说明问题而采取的程序,并非做实体砖的程序)。有以下五个款式:

款式一:

图1和图2中,两片侧块(6)不动,砖芯(3)朝其钝角的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它凸出的部分形成左榫头(1)和右榫头(2),凹进的部分形成右榫卯(4)和左榫卯(5)。左榫头(1)插入另一块砖的右榫卯(4),右榫头(2)对接另一块砖的左榫卯(5)——如此砌成墙体。

款式二:

图1中,砖芯(3)朝其锐角的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就形成款式二。

款式三:

图1和图5中,把款式一的砖芯(3)抽出来后旋转180度再放进去,这就变成款式三砖芯(7),砖芯(7)的顶边平面稍为凸出两旁侧块(6)的顶边平面并与之平行。顶边和两侧边凸出来的部分就作为榫头,下边和另两个侧边凹进的部分变成榫卯。一块砖的榫头跟另一块砖的榫卯相应对接就砌成墙体。

款式四:

图1和图9中,把砖芯(3)抽出不用,换成一个厚度和顶边长度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砖芯”,放在原砖芯(3)的位置——这是款式四砖芯(8);其顶边平面稍为凸出两旁侧块(6)的顶边平面并与之平行。跟款式三一样顶边和侧边凸出来的部分就作为榫头,下边和另两个侧边凹进的部分变成榫卯。一块砖的榫头跟另一块砖的榫卯相应对接就砌成墙体。

款式五:

图9和图13中,把砖芯和侧块掉换位置:两片款式四砖芯(8)在两侧,一片原侧块(6)在中间——原侧块(6)变成款式五砖芯(9)。其余各种原理跟款式四一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可以免沙灰桨或减少沙灰桨砌墙的,特别加固砖两侧的错位式榫卯砖(系列),它的主体是一个有钝角的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立方体,如果把这个较厚的立方体切离成稍薄的厚度大致相等的三片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立方体,中间一片做适当的移动、或做某种置换;这样,其凸出部分形成榫头,凹进部分形成榫卯,就此能做成五个款式的性能相近的榫卯砖。这种砖砌墙可节约能源和人工耗费,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一式
技术研发日:2018.06.14
技术公布日:2019.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