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2305发布日期:2018-12-22 09:35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对城市的交通和环境起着重大的影响。而停车难问题的出现,也给机械停车设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在这商机与竞争并存的时候,我国的机械停车设备行业也将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未来市场是巨大的,但对产品的需求,将会向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极端就是价格的极端,市场大量需要低价格的机械停车设备,它只要能够达到增加停车位的目的,能够保证最基本的使用性能,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这一部分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70%-80%;另一个极端就是技术与性能的极端,要求停车设备具有优越的使用性能、方便的操作方式、快捷的存取速度。通过国内外机械停车设备使用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人们在利用机械停车设备存取车时,首先追求的是存取车速度、等待时间以及方便程度。此外,未来的机械停车设备市场,将更加注重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故障导处理系统将是用户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完善,机械停车设备行业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朝阳行业,机械停车设备的技术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地面建筑以及绿化都逐渐增多,使得地上停车位严重不足,在地上建造立体车库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局限非常大,因此,地下立体车库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而如何构建地下立体车库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致研究的课题。

然而如何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增设地下立体车库,解决目前车辆存取困难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致研发的课题。

因此,对于开发一种新的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充分利用了道路地下资源,解决了车辆存放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在道路下方设置地下立体车库,所述地下立体车库包括地下墙体,所述地下墙体所围绕的地基底部安装有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内设有提升通道,所述提升通道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搬运器,所述钢结构框架内设有若干连通所述提升通道的泊位,在道路一侧设置地面层出入室,所述地面层出入室连通所述提升通道,所述地面层出入室设有一个车辆入口和一个车辆出口,所述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地面层出入室的两侧且均与道路顺行方向相连。

在本发明的所述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通道的两侧均设有泊位,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回转盘,所述搬运器设置于所述回转盘上。

在本发明的所述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道路两侧均设置有地面层出入室。

在本发明的所述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地面层出入室共用一组提升通道和升降平台。

在本发明的所述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结构框架的周边支撑于所述地下墙体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找到一种车辆存放的新渠道,也就是在道路地下设置地下立体车库,仅在道路侧面设置地面层出入室,既不占用道路空间,也不妨碍道路两侧的绿化、设施,而能够方便快捷的存取车辆,解决了当前存车难的问题。

(2)由于两个地面层出入室共用一组提升通道和升降平台,两个地面层出入室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来自道路上两个方向的车辆都可以顺利由顺行方向进入相应的地面层出入室,将车辆存放在地下立体车库,进一步解决了存车难的问题。

(3)由于钢结构框架的周边支撑于地下墙体上,利用地下墙体作为钢结构框架的外部支撑,省略了传统的外部钢构,不仅充分利用了地下墙体的空间,而且减少了钢构投入,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地下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地面层出入室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地面层出入室的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地下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地下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在图1至图7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

图中:1、地下墙体,2、钢结构框架,3、提升通道,4、泊位,5、升降平台,6、搬运器,7、回转盘,8、地面层出入室,9、道路,10、匝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在道路9下方设置地下立体车库,地下立体车库包括地下墙体1,地下墙体1所围绕的地基底部安装有钢结构框架2,钢结构框架2内设有提升通道3,提升通道3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升降平台5,升降平台5上设有搬运器6,搬运器6的种类有很多种,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设备,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7108028795说明书所公开的立体车库用搬运机器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7108028333说明书所公开的一种立体车库搬运机器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7213370720说明书所公开的一种回转搬运器,其使用方法和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参考,在此不再赘述,钢结构框架2内设有若干连通提升通道3的泊位4,在道路9一侧设置地面层出入室8,地面层出入室8连通提升通道3,地面层出入室8设有一个车辆入口和一个车辆出口,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分别位于地面层出入室8的两侧且均与道路9顺行方向相连。

地下立体车库的类型可以选择梳齿交换结构,也可以选择巷道堆垛结构,或者其他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找到一种车辆存放的新渠道,也就是在道路9地下设置地下立体车库,仅在道路9侧面设置地面层出入室8,既不占用道路9空间,也不妨碍道路9两侧的绿化、设施,而能够方便快捷的存取车辆,解决了当前存车难的问题。

存车时,车辆沿道路9顺行至地面层出入室8位置,从匝道10进入车辆入口,车头方向不变,进入升降平台5,搬运器6将车辆存放在泊位4位置,车头方向保持不变;取车时,搬运器6将泊位4的车辆取出,由升降平台5输送至地面层出入室8,车头方向与驶入时一致,此时驾驶员驾驶车辆从车辆出口驶出,由匝道10进入道路9的顺行方向。

实施例二: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其方法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如图1和图3所示,提升通道3的两侧均设有泊位4,升降平台5上设有回转盘7,搬运器6设置于回转盘7上,至于回转盘7与搬运器6的结合,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7108028795说明书所公开的立体车库用搬运机器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7108028333说明书所公开的一种立体车库搬运机器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7213370720说明书所公开的一种回转搬运器等专利申请中均有介绍,其使用方法和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参考,在此不再赘述,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地下立体车库的泊位4数量,进一步解决了存车难的问题。

存车时,车辆沿道路9顺行至地面层出入室8位置,从匝道10进入车辆入口,车头方向不变,进入升降平台5,搬运器6将车辆存放在泊位4位置,车辆存放在车头方向保持不变的泊位4或者回转盘7转动将车辆存放在车头方向相反的泊位4;取车时,搬运器6将泊位4的车辆取出,由升降平台5输送至地面层出入室8,回转盘7转动,使得车头方向与驶入时一致,此时驾驶员驾驶车辆从车辆出口驶出,由匝道10进入道路9的顺行方向。

实施例三: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其方法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如图4和图5所示,道路9两侧均设置有地面层出入室8,该方案就是在道路9两侧设置两组独立的地下立体车库,其车辆存取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其方法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如图6和图7所示两个地面层出入室8共用一组提升通道3和升降平台5,并且,在提升通道3两侧可以设置更多的泊位来存放车辆,也就是说,一个地下立体车库,具有两个地面层出入室8,两个地面层出入室8分别位于道路9的两侧,来自道路9上两个方向的车辆都可以顺利由顺行方向进入相应的地面层出入室8,将车辆存放在地下立体车库,其车辆存取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道路地下立体车库的布局方法,其方法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如图1所示,钢结构框架2的周边支撑于地下墙体1上,利用地下墙体1作为钢结构框架2的外部支撑,省略了传统的外部钢构,不仅充分利用了地下墙体1的空间,而且减少了钢构投入,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