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14428发布日期:2018-12-08 08:10阅读:1259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发明人曾发明过一种预制墙体结构,预制墙体结构内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空腔,相邻的空腔之间排布有混凝土肋。如发明人所发明的,公开在cn107097331a的预制墙体结构为带有间隔排布空腔的直线型墙体,以及cn107511914a公开的带有间隔排布空腔的l型和t型预制墙体结构等。

但是,上述专利只记载了预制墙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但是没有公开如何使用这种墙体进行现场装配。由于这种墙体结构本身与传统的预制墙体不同,如仍然采用现有的常规装配方法,会使得装配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具有间隔排布空腔的预制墙体的装配,保证装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所述墙体内部构造有间隔排布的空腔,相邻的空腔之间设有混凝土肋,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所述墙体内部构造有间隔排布的空腔,相邻的空腔之间设有混凝土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清理、放线、标高测设:施工人员首先将地面清理干净、平整,然后根据施工图纸放设轴线、墙边线和控制线;抄测墙体下地面的标高;

s2:安装定位调平件:所述定位调平件包括底座和升降件两部分,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升降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升降件可沿着所述底座内侧升降;底座的底面设有竖向调节螺杆和竖向调节螺母,竖向调节螺杆上部穿过升降件的底面;底座的两侧侧面设有横向调节螺杆和横向调节螺母;

所述定位调平件的安装方式包括:在地面上打上定位孔,使第一安装孔与定位孔对正,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定位孔,调整定位调平件的位置,然后紧固螺栓,固定好定位调平件的底座;

s3:墙体吊装:起吊墙体,将定位调平件的升降件的第二安装孔和墙体的预埋内丝对正,然后用螺栓依次穿入升降件的第二安装孔和墙体的预埋内丝,拧紧螺栓,然后将墙体缓缓落下,进而将墙体上的升降件缓缓落于定位调平件的底座上;

s4:墙体定位调节:

s41:垂直度调节

在墙体的侧面安装斜支撑杆,斜支撑杆一端和墙体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斜支撑杆为可伸缩调节杆,通过调节斜支撑杆的长短调节墙体的垂直度,以满足要求;

s42:高度调节

使墙体在控制线上,调节定位调平件底座上的竖向调节螺母,竖向调节螺母向上旋转时,升降件抬高,进而带动墙体高度升高,竖向调节螺母向下旋转时,升降件降低,进而使得墙体高度降低;

s43:水平方向调节,水平方向调节包括前后和左右两个方向的调节;

调节定位调平件底座上的横向调节螺母,通过两侧的横向调节螺母的左右位置调节,确定墙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在斜支撑杆下方设有可伸缩调节的直杆,通过直杆调整墙体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s5:钢筋绑扎

相邻两个墙体横向连接时,先放置箍筋,然后在箍筋内放置竖向钢筋,上下两层墙体之间的竖向钢筋通过螺纹套筒连接,最后进行绑扎;

s6:支设现浇区域模板,以围合墙体在固定位置后形成的空隙,形成现浇区;安装墙体底部的垫方,以使得垫方将墙体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封堵;

s7:校正墙体垂直度

通过斜支撑杆对墙体的垂直度再进行校正;

s8:安装预制楼板支撑件

预制楼板支撑件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调节部三部分;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内侧,支撑部包括贯通固定部的管件,管件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体,下部固定有连接板;支撑体上方设有垫方;调节部包括贯通连接板和固定部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一端和固定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母;

预制楼板支撑件的安装方式为:将支撑件的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到墙体上;

s9:吊装预制楼板;

起吊预制楼板,将预制楼板安放在所述支撑部的垫方上;

s10:调节预制楼板支撑件

旋拧调节螺杆下方的调节螺母,向上旋动使得支撑部相对于固定部向上抬升,抬高预制楼板的高度,向下旋动使得支撑部相对于固定部下降,降低预制楼板的高度;

s11:在预制楼板上铺设钢筋;

s12:对所述空腔、现浇区和预制楼板进行浇筑。

可选地或优选地,若所述墙体为外墙体,在步骤s3之前,还包括外墙封浆的步骤,所述外墙封浆的步骤包括:

在地面上设置封浆部件,墙体起吊缓缓落下后,座在封浆部件上,将外墙体的外叶板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封合,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流出墙外;

在步骤s5之前,还包括外墙保温和防水的步骤,在两个外墙之间的空隙添加保温板条,保温板条之间设置外墙用防水胶条。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步骤s2中,定位调平件安放抄平时需参考墙体两端的高度,保证墙体底部的灌浆厚度和预制楼板与墙体的竖向距离。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步骤s3中,需按照以下标准操作:

墙体起吊过程中,吊点牢挂,墙体不得倾斜,轻起轻放;墙体吊至楼层上方后,距地面约一层高的位置进行位置调整,使之安装方向对正。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步骤s4中,需按照以下标准操作:

墙体调正时先固定好斜支撑杆,调节墙体垂直度,然后调节墙体高度方向位置,最后调节水平方向位置。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步骤s4中,需按照以下标准操作:

待斜支撑杆和定位调平件固定完毕后方可摘钩;摘钩时钢丝绳不得刮墙体的钢筋。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步骤s4中,若所述墙体为外墙,需按照以下标准操作:

外墙调正时需以外叶板外面为准,上下层顺直。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预制楼板上铺设钢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预留预埋管线。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墙体的底部构造有钢筋连接槽,所述钢筋连接槽将墙体底部的纵向钢筋露出;

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在对预制楼板进行浇筑后,形成上一层的地面,下层墙体的纵向钢筋从地面向上伸出,将伸出的部分插入上一层墙体底部的钢筋连接槽内完成对接,并重复s1-s12的步骤。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浇筑所述空腔时,用漏斗进行灌注,不用振捣,控制下料速度低于预定值。

本发明提供的墙体的施工方法,在吊装墙体之前,先用定位调平件进行调平,保证位置精准,墙体内预先构造有空腔,现场浇筑时填充空腔就可以构成完整墙体,并且墙体被定位调平后,和地面只留有比较小的距离,现支模板围合的区域只占很小的部分,降低了施工的工作量且避免因现支模板部分过多操作误差导致墙体外形尺寸误差。在安装预制楼板时,不使用传统的支撑架,而是用预制楼板支撑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施工方法中直线型装配式墙体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施工方法中直线型装配式墙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施工方法中直线型装配式墙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施工方法中l型装配式墙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施工方法中t型装配式墙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位调平件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定位调平件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a向的剖视图(底座安装状态示意);

图9为定位调平件安装、墙体吊装和调整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定位调平件安装、墙体吊装和调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外墙封浆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斜支撑杆调整墙体垂直度时的示意图;

图13为现浇区钢筋设置和绑扎的示意图;

图14为外墙保温和防水的示意图;

图15为现浇区节点模板支设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直线型内墙);

图16为现浇区节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t型内墙);

图17为现浇区节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l型内墙);

图18为现浇区节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直线型外墙);

图19为现浇区节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t型外墙);

图20为现浇区节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l型外墙);

图21为墙体与地面缝隙外侧现场支模的示意图;

图22墙体与地面缝隙内侧设置第一垫方的示意图;

图23为预制楼板支撑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预制楼板支撑件的安装示意图(侧视);

图25为预制楼板吊装示意图;

图26为楼板支撑件整体安装和调整位置示意图;

图27为楼板支撑件安装和调整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8为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一个实施例中内墙的示意图;

图30为一个实施例中外墙的示意图;

图3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内墙的示意图;

图3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墙的示意图;

图3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内墙的示意图;

图3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墙的示意图;

图35为内墙上下墙体连接示意图;

图36为外墙上下墙体连接示意图。

图中:

100-墙体;101-第一墙体;102-第二墙体;103-空腔;104混凝土肋;105-纵向钢筋;106-横向钢筋;107-预埋内丝;108-外叶板;109-内页板;110-保温板;111-现浇区模板;112-螺纹套筒;113-现浇区域;114-保温板条;115-管状混凝土浇筑通道;116-底部混凝土连接空腔;117-钢筋连接槽;118-横向贯通孔;

200-定位调平件;201-底座;202-升降件;203-凸起;204-第一垫方;205-固定螺杆;2011-底座底板;2012-底座翼板;2013-底座立板;2014-横向调节螺杆;2015-横向调节螺母;2016-竖向调节螺杆;2017-竖向调节螺母;2018-第一安装孔;2019-第一固定螺栓;2021-固定件;2022-第二安装孔;2023-第二固定螺栓;2024-升降件底板通孔;

300-预制楼板支撑件;301-支撑部;302-固定部;303-楼板高度调节螺杆;304-楼板高度调节螺母;305-第三固定螺栓;306-第二垫方;3011-管件;3012-第四固定螺栓;3013-第一支撑板;3014-第一竖板;3015-第二支撑板;3016-第二竖板;3021-固定部立板;3022-第三安装孔;3023-加强板;3024-固定部底板;3025-套管;

400-地面;500-预制楼板;600-封建部件;700-斜支撑杆;701-直杆;7011-直杆固定部;7012-正反丝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墙体100内部构造有间隔排布的空腔103,空腔103一侧为第一墙体101,另一侧为第二墙体102,相邻的空腔103之间设有混凝土肋104,将第一墙体101和第二墙体102连接起来。空腔103部分用于现场浇筑,浇筑后混凝土充满空腔103,形成完整的墙体。从墙体的整体结构上来说,如图1-5所示,可以为直线型、l型或t型,其中l型或t型适用于转角墙的装配。在第一墙体101和第二墙体102内设有横纵交错的钢筋,横向钢筋106从墙体的侧面伸出,纵向钢筋105从墙体的顶部伸出。图1-5示出的为内墙体结构,如果为外墙体,则在第一墙体101与空腔103或第二墙体102与空腔103之间再增设一片保温板,其余结构和内墙体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清理、放线、标高测设:施工人员首先将地面清理干净、平整,然后根据施工图纸放设轴线、墙边线和控制线;抄测墙体下地面的标高。

s2:安装定位调平件:所述定位调平件包括底座和升降件两部分。定位调平件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升降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升降件可沿着所述底座内侧升降;底座的底面设有竖向调节螺杆和竖向调节螺母,竖向调节螺杆上部穿过升降件的底面;底座的两侧侧面设有横向调节螺杆和横向调节螺母。

如图6-8所示,定位调平件的安装方式包括:在地面上打上定位孔,使第一安装孔与定位孔对正,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定位孔,调整定位调平件的位置,然后紧固螺栓,固定好定位调平件的底座。

定位调平件安放抄平时需参考墙体两端的高度,保证墙体底部的灌浆厚度和预制楼板与墙体的竖向距离。

下面进一步详细介绍定位调平件的具体结构。如前所述,定位调平件200主要包括底座201和升降件202两部分。底座201包括底座底板2011,底座底板2011的两侧为垂直设置的底座翼板2012。底座翼板2012之间为垂直设置的底座立板2013。升降件202大体上为槽钢形状,在槽钢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封口部,形成升降件底板,升降件底板两侧为竖直设置的升降件翼板,升降件翼板之间为竖直设置的升降件立板。槽钢的宽度(即两升降件翼板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底座内侧宽度,以使得槽钢为主体的升降件可以在底座内上下移动。底座底板2011上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孔2018(本实施例为条形孔,可以实现底座201沿着条形孔前后方向的调整,便于调整底座位置,当然也可为其他形状),用于和地面的定位孔对正,以便将第一固定螺栓2019置入后使得底座201和地面固定。底座底板2011上还竖向设置有用于调节墙体高度的竖向调节螺杆2016,竖向调节螺杆2016一端固定在底座底板2011上,并连接有竖向调节螺母2017,另一端从升降件封口部上开设的升降件底板通孔2024向上穿出。升降件底板通孔2024的口径大于竖向调节螺杆2016的直径,以便于升降件主体在水平方向的前、后、左、右都能实现微调整,使得调整精度更准确。在升降件202靠近墙体的一面,即升降件立板上间隔开设两个第二安装孔2022,用于和墙体的预埋内丝107对正,进而将第二固定螺栓2023置入墙体100以实现固定。在底座翼板2012的外侧还可以设有两个凸起203(一并参考图22和下文的描述),用于安装封堵墙体底部内侧缝隙的第一垫方204,对垫方的位置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

底座翼板201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横向调节螺杆2014,横向调节螺杆2014上套接有横向调节螺母2015。在升降件202的背面设有固定件2021,如可以采用可沿着第二安装孔2022上的第二固定螺栓2023转动的螺母。

将升降件202和底座201的宽度差值控制在毫米级时,预制墙体100可完成毫米级的位移,因此预制墙体100位移的距离可以更精准的控制。墙体100结构施工完成后移除定位调整工装件,拆卸方便快捷,该定位调整工装件可以循环利用,也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埋入墙体100结构中。通过一组定位调平件200就可以实现墙体高度、左右的调节。

s3:墙体吊装:起吊墙体,如图9所示,将定位调平件的升降件的第二安装孔2022和墙体100的预埋内丝107对正,如图10所示,然后用第二固定螺栓2023依次穿入升降件202的第二安装孔2022和墙体的预埋内丝107,拧紧第二固定螺栓2023,然后将墙体100缓缓落下,进而将墙体上的升降件202缓缓落于定位调平件的底座201上。

墙体起吊过程中,吊点牢挂,墙体不得倾斜,轻起轻放;墙体吊至楼层上方后,距地面约一层高的位置进行位置调整,使之安装方向对正。

此外,若所述墙体100为外墙体(包括内叶板109,外叶板108和保温板110)在步骤s3之前,还包括外墙封浆的步骤,所述外墙封浆的步骤包括:

如图11所示,在地面400上设置封浆部件600,如pe棒等软体物体,在墙体起吊缓缓落下后,墙体100的底部可以直接座在封浆部件600上,将外墙体的外叶板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封合,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流出墙外。

s4:墙体定位调节:

s41:垂直度调节

如图12所示,在墙体100的侧面安装斜支撑杆700,斜支撑杆700一端和墙体100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地面400上,斜支撑杆700为可伸缩调节杆,通过调节斜支撑杆的长短调节墙体的垂直度,以满足要求。

s42:高度调节

使墙体在控制线上,继续参考图9和图10,调节定位调平件底座201上的竖向调节螺母2017,竖向调节螺母2017向上旋转时,升降件抬高,进而带动墙体高度升高,竖向调节螺母2017向下旋转时,升降件降低,进而使得墙体高度降低;

s43:水平方向调节,包括左右的横向调节以及前后的纵向调节。

如图9和图10所示,调节定位调平件底座201上的横向调节螺母2015,通过两侧的横向调节螺母的左右位置调节,确定墙体100的左右方向(横向)上的位置。如图12所示,在斜支撑杆700下方设有可伸缩调节的直杆701(如采用正反丝扣结构伸缩的直杆),通过直杆701调整墙体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图28示出了一种具体的直杆结构。直杆701包括直杆固定部7011和正反丝扣调节螺杆7012,在定位调平件200底座的条形孔内可预留一个固定螺杆205。直杆固定部7011包括斜板和斜板下部一体衔接的水平底板,水平底板上开设有螺孔,连接在固定螺杆205上。转动正反丝扣调节螺杆7012上的螺纹套管,螺杆部分伸出或收缩,进而调整墙体的前后方向的位置。

此外,在步骤s4中,需按照以下标准操作:

墙体调正时先固定好斜支撑杆,调节墙体垂直度,然后调节墙体高度方向位置,最后调节水平方向位置。

待斜支撑杆和定位调平件固定完毕后方可摘钩;摘钩时钢丝绳不得刮墙体的钢筋。

若所述墙体为外墙,在外墙调正时还需以外叶板外面为准,上下层顺直。

在调节完墙体的高度后,墙体的底部和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即墙体相对于地面被抬起一小段高度h1。

s5:钢筋绑扎

相邻两个墙体横向连接时,由于预制墙体的侧面只有横向钢筋106,所以需要再安装纵向钢筋105。在安装时,首先放置箍筋,然后在箍筋内放置竖向钢筋,上下两层墙体之间的纵向钢筋105通过螺纹套筒112连接(如图13所示)。例如,可以使得下层墙体的纵向钢筋向上伸出形成预留竖向筋,将上层墙体的竖向筋底部用螺纹套筒112连接纵向钢筋,最后进行绑扎。

此外,如果是安装外墙,在步骤s5之前,还包括外墙保温和防水的步骤,即如图14所示,在两个外墙的墙体100之间的空隙添加保温板条114,保温板条114之间设置外墙用防水胶条。

s6:支设现浇区域模板,以围合墙体在固定位置后形成的空隙,形成现浇区;安装墙体底部的垫方,以使得垫方将墙体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封堵。

结合图13和图15,相邻两个墙体100在横向连接时,在横向上产生间隙,间隙的两侧面用现浇区模板111支设后,两侧的模板就将间隙封闭起来,形成横向节点的现浇区域113。图16-图20示出了其他几种形状的墙体在横向对接时的俯视结构,其中,外墙体由于在一侧具有保温层,只需要支设一侧的现浇区域模板。

另外,如前所述,墙体在被定位调平件调节后,相对于地面抬起一定高度h1。这一高度也使得墙体的底部和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缝隙。缝隙的内侧通过第一垫方204封闭(如图22所示),缝隙的外侧通过底部现支模板115封闭(如图21所示),如果墙体为外墙,还可以通过前述步骤s3中的封浆部件封堵。

s7:校正墙体垂直度

在支设完模板后,通过斜支撑杆对墙体的垂直度再进行校正;

s8:安装预制楼板支撑件

预制楼板支撑件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调节部三部分;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内侧,支撑部包括贯通固定部的管件,管件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体,下部固定有连接板;支撑体上方设有垫方;调节部包括贯通连接板和固定部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一端和固定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母;

如图24所示,预制楼板支撑件的安装方式为:将支撑件的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到墙体上。

下面,进一步详细介绍预制楼板支撑件的具体结构。如前所述,如图23所示,预制楼板支撑件包括固定部302、支撑部301和调节部三部分。固定部302大体上为角铁,包括固定部底板3024和固定部立板3021。固定部底板3024的两侧设有加强板3023(本实施例为三角形,也可为其他形状),用于加强固定部的稳定性。固定部302靠向墙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3022,通过第三固定螺栓305固定在墙体的内侧。固定部底板3024开设有连接孔,一竖向设置的楼板高度调节螺杆303焊接在连接孔上。支撑部包括底部的第一支撑板3013和顶部的第二支撑板3015,第一支撑板3013上设有两个并排的管件3011,管件3011穿过固定部底板3024后连接在第二支撑板3015底面。管件3011相对较粗,对预制楼板的支撑较为稳定。第一支撑板3013的中部也开设有通孔,楼板高度调节螺杆303的底部从通孔向下穿出,并安装有楼板高度调节螺母304。第一支撑板3013上也连接有一竖向的第一竖板3014,亦可形成角铁的形状。第二支撑板3015上设有第二竖板3016,大体上也形成角铁形状,但夹角方向与固定部相反,也与底部第一支撑板3013和第一竖板3014形成夹角相反。在第二支撑板3015上设有第二垫方306,用于支撑上部的预制楼板500,第二竖板3016的侧面开设有通孔,孔内置入第四固定螺栓3012,顶住第二垫方306,防止第二垫方306在调节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了预制楼板高度调节过程中产生误差,而且拆卸方便。如下文所述,通过楼板高度调节螺母304上下旋动,即可以调节预制楼板的高度。管件3011的外侧还可以套设套管3025,使得管件3011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使用这种预制楼板支撑件拆装方便,调节灵活,避免使用单独的大型支撑架带来的繁琐,提高了施工效率。

s9:吊装预制楼板

在墙体上固定好预制楼板支撑件后,如图25所示,起吊预制楼板,将预制楼板500安放在所述支撑部的第二垫方306上。

s10:调节预制楼板支撑件

如图25-27所示,旋拧楼板高度调节螺杆303下方的楼板高度调节螺母304,向上旋动使得支撑部相对于固定部向上抬升,抬高预制楼板的高度,向下旋动使得支撑部相对于固定部下降,降低预制楼板的高度。

s11:在预制楼板上铺设钢筋;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制楼板上铺设钢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预留预埋管线的步骤。

s12:对所述空腔、现浇区和预制楼板进行浇筑。

在浇筑所述空腔时,用漏斗进行灌注,不用振捣,控制下料速度低于预定值。

混凝土进入到现浇区域后,形成相邻两个墙体的横向节点。混凝土填充预制墙体的空腔内后,形成完整的预制墙体,并将墙体和地面之间的缝隙填充满。在浇筑完预制楼板后,形成上一楼层的地面。

在施工完一层墙体后,如需进行上层墙体的施工,可以在墙体的底部构造钢筋连接槽,所述钢筋连接槽将墙体底部的纵向钢筋露出;将下层墙体的纵向钢筋从地面向上伸出,然后将伸出的部分插入上一层墙体底部的钢筋连接槽内完成对接,并重复s1-s12的步骤,就可以完成上层墙体的装配。如此循环往复,装配后,完成整个施工过程。下面介绍几种底部具有钢筋连接槽的墙体结构。

如图29所示,墙体内部具有管状混凝土浇筑通道115,底部为底部混凝土连接空腔116,在底部墙体内侧构造有钢筋连接槽117,暴露出纵向钢筋105。在墙体的侧面具有横向贯通孔118。图30为该墙体的外墙形态。

如图31所示,其与图29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管状混凝土浇筑通道115,底部为底部混凝土连接空腔116,但是底部混凝土连接空腔116的形状为半盒型(另一半为半弧形),当然,这只是一种形状示例,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底部混凝土连接空腔。同样地,其也具有钢筋连接槽117。图32为该墙体的外墙形态。

如图33所示,其也具有管状混凝土浇筑通道115,底部的底部混凝土连接空腔116的形状为盒状,其钢筋连接槽117也位于墙体底部。盒状空腔的边沿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弧形或其他形状。图34为该墙体的外墙形态。

以上几种墙体在连接时的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将下墙体顶部的纵向钢筋伸入到上墙体底部的钢筋连接槽内连接。图35示出了内墙的装配连接方式,图36示出了外墙的装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快速准确,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操作的精准性。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