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1889发布日期:2018-12-22 09:33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墙处留下的对拉螺杆孔大小基本一致,为了防止渗水,一般都使用橡皮圈对该对拉螺杆孔进行封堵;然而,内墙不涉及渗水的部位一般均不设置该橡皮圈,当工程完成施工后,这些孔洞处会发生范围性的漏浆,其成为了工程施工中的巨大质量隐患。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以解决现有对拉螺杆孔采用橡皮圈封堵,易出现渗漏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剔除套管:将留存在对拉螺杆孔内的套管取出;

b、扩孔:在对拉螺杆孔的第一端进行扩孔以形成导入孔,所述导入孔的孔径大于对拉螺杆孔的孔径;

c、清理:对扩孔后的对拉螺杆孔进行清理;

d、端头封堵:选取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外径与套管的外径相同,将导流管的第一端从导入孔插入对拉螺杆孔内,并伸至对拉螺杆孔的第二端端头处,向导流管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的第二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的第二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

e、填充封堵:待端头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向对拉螺杆孔的第一端抽拉,使得导流管向对拉螺杆孔的第一端方向移动,然后继续向导流管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内;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导流管被抽拉至对拉螺杆孔的第一端端头处,此时向导流管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的第一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的第一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待填充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塞杆取出,清理掉对拉螺杆孔两端端头被挤出的多余水泥砂浆,并在对拉螺杆孔的两端端头处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a中采用电锤将套管取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的第二端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入孔为喇叭状结构,其孔径由对拉螺杆孔的第一端至对拉螺杆孔的第二端依次递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泥砂浆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水泥40~60份,骨料45~65份,减水剂0.3~0.5份,缓凝剂0.1~0.5份,早强剂0.2~0.5份,消泡剂0.15~0.25份,膨胀剂2~4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泥砂浆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水泥50份,骨料55份,减水剂0.4份,缓凝剂0.3份,早强剂0.3份,消泡剂0.2份,膨胀剂3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骨料由天然砂、矿渣颗粒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水剂为高效减水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具有封堵效率高的特点,且采用本发明进行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有效消除了渗漏隐患,此外,通过采用本发明配方的水泥砂浆进行封堵,大大降低了空隙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抗渗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扩孔后的对拉螺杆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对拉螺杆孔;2、导入孔;3、导流管;4、导流口;5、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扩孔后的对拉螺杆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剔除套管:采用电锤将留存在对拉螺杆孔1内的套管取出;

b、扩孔:在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进行扩孔以形成导入孔2,所述导入孔2的孔径大于对拉螺杆孔1的孔径,且导入孔2为喇叭状结构,其孔径由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依次递减;

c、清理:对扩孔后的对拉螺杆孔1进行清理;

d、端头封堵:选取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的外径与套管的外径相同,将导流管3的第一端从导入孔2插入对拉螺杆孔1内,并伸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处,所述导流管3的第二端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口4,且导流管3的第二端位于导流口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接反流出来的水泥砂浆的接槽5,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

e、填充封堵:待端头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3向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抽拉,使得导流管3向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方向移动,然后继续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内;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导流管3被抽拉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处,此时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待填充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3、塞杆取出,清理掉对拉螺杆孔1两端端头被挤出的多余水泥砂浆,并在对拉螺杆孔1的两端端头处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本实施例中,水泥砂浆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水泥40~60份,骨料45~65份,减水剂0.3~0.5份,缓凝剂0.1~0.5份,早强剂0.2~0.5份,消泡剂0.15~0.25份,膨胀剂2~4份,其中,所述骨料由天然砂、矿渣颗粒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减水剂为高效减水剂,所述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实施例二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剔除套管:采用电锤将留存在对拉螺杆孔1内的套管取出;

b、扩孔:在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进行扩孔以形成导入孔2,所述导入孔2的孔径大于对拉螺杆孔1的孔径,且导入孔2为喇叭状结构,其孔径由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依次递减;

c、清理:对扩孔后的对拉螺杆孔1进行清理;

d、端头封堵:选取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的外径与套管的外径相同,将导流管3的第一端从导入孔2插入对拉螺杆孔1内,并伸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处,所述导流管3的第二端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口4,且导流管3的第二端位于导流口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接反流出来的水泥砂浆的接槽5,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

e、填充封堵:待端头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3向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抽拉,使得导流管3向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方向移动,然后继续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内;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导流管3被抽拉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处,此时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待填充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3、塞杆取出,清理掉对拉螺杆孔1两端端头被挤出的多余水泥砂浆,并在对拉螺杆孔1的两端端头处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本实施例中,水泥砂浆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水泥40~60份,骨料45~65份,减水剂0.3~0.5份,缓凝剂0.1~0.5份,早强剂0.2~0.5份,消泡剂0.15~0.25份,膨胀剂2~4份,其中,所述骨料由天然砂、矿渣颗粒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减水剂为高效减水剂,所述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实施例三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剔除套管:采用电锤将留存在对拉螺杆孔1内的套管取出;

b、扩孔:在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进行扩孔以形成导入孔2,所述导入孔2的孔径大于对拉螺杆孔1的孔径,且导入孔2为喇叭状结构,其孔径由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依次递减;

c、清理:对扩孔后的对拉螺杆孔1进行清理;

d、端头封堵:选取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的外径与套管的外径相同,将导流管3的第一端从导入孔2插入对拉螺杆孔1内,并伸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处,所述导流管3的第二端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口4,且导流管3的第二端位于导流口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接反流出来的水泥砂浆的接槽5,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二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

e、填充封堵:待端头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3向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抽拉,使得导流管3向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方向移动,然后继续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内;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导流管3被抽拉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处,此时向导流管3的第二端填入水泥砂浆,并用塞杆挤压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被压入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中,直至对拉螺杆孔1的第一端端头挤出水泥砂浆,待填充封堵完毕后,将导流管3、塞杆取出,清理掉对拉螺杆孔1两端端头被挤出的多余水泥砂浆,并在对拉螺杆孔1的两端端头处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本实施例中,水泥砂浆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水泥50份,骨料55份,减水剂0.4份,缓凝剂0.3份,早强剂0.3份,消泡剂0.2份,膨胀剂3份,其中,所述骨料由天然砂、矿渣颗粒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减水剂为高效减水剂,所述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采用水泥砂浆将对拉螺杆孔1填充,能有效提高抗渗漏性,且通过选用本实施例中的水泥砂浆,其不会出现收缩,大大降低了空隙率,其次,由于采用电锤把套管取出,进而增强了水泥砂浆与原有结构的结合性,增强了抗渗漏性,此外,通过在导流管3的第二端设置漏斗状的导流口4,进而能有效提高封堵效率,且导流管3、塞管等材料可以重复利用,节约了材料成本。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