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2942发布日期:2018-10-19 23:1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混凝土生产的加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



背景技术:

制备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其中,水泥为粉状物,且受潮易固结的特性早已达到密闭存储,并利用螺旋提升机、管道结合的输送方式实现送料过程,该过程已达到现有的环保要求。此前,业内对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砂、石的送料过程关注不高,由于砂、石送料过程中伴随有扬尘污染,尤其是砂、石料的进场卸车和敞开式堆放存储,在环保标准提高的当下,应当提供一种环保型的砂石配料系统,以在环保与生产之间取得平衡。

公开于2016年9月28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5965699A记载了一套混凝土生产设备,其中包括:DCS中央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所述的DCS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信号控制骨料生产线、水泥矿粉生产线、水泥窑炉处理污泥设备、生料处理生活垃圾设备、混凝土搅拌站设备进行混凝土生产,所述的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电连接监控骨料生产线、水泥矿粉生产线、水泥窑炉处理污泥设备、生料处理生活垃圾设备、混凝土搅拌站设备进行混凝土生产。该技术方案立足于理想状态,基于生活垃圾供能、矿石获取、原材料制作、原材料输送、混凝土搅拌等混凝土制作的全过程建立一套混凝土生产设备,但众所周知,矿石分布是具有地域之分的、生活垃圾是以面域分布的、传送带是不能无限长的,该技术方案超越了空间的限制;而且,制备出的混凝土是有时间限制的、混凝土的用量是有限的,该技术方案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公开于2015年5月2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4626362A记载了一种大型混凝土水泥与骨料混合输送机,由辅助传动滚轮、水泥集料仓、砂骨料仓、石子骨料仓、机架、传动滚轮、传动带、电机及变速系统、机体基础、流量称重控制闸板、流量称重控制器、V型传送带组成;机架下部设有机体基础,机架上部分别设置水泥集料仓、砂骨料仓和石子骨料仓,水泥集料仓、砂骨料仓和石子骨料仓的下部分别设置带流量称重控制器的流量称重控制闸板。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一条传送带将其上方的水泥储料仓、砂骨料仓、石子骨料仓落下的原料收集运输至混凝土搅拌设备,该技术方案中水泥的加料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之需要。

公开于2009年4月1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201214278Y记载了一种砂浆预搅拌型连续式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有若干个设有称重传感器的连续式石料配料机、若干个设有称重传感器的连续式砂料配料机、砂浆预搅拌机、水泥连续式配料机、粉料连续式配料机、转接斗、提升输送皮带、二级搅拌机,其中连续式石料配料机下部设有按配比要求以一定的速度、准确的用量、连续均匀地送到水平输送皮带上的石料配料皮带,连续式砂料配料机下部设有砂料配料皮带,水平输送皮带铺设在预搅拌机出口的下方,预搅拌机设置在砂料配料皮带的出料端的下方,水泥连续式配料机上方设有若干个水泥储料仓,粉料连续式配料机上方设有若干个粉料储料仓,水泥连续式配料机及粉料连续式配料机的下方设有将水泥、粉料输送至预搅拌机里进行搅拌的输送装置,预搅拌机的上方还设有小水箱,转接斗设置在水平输送皮带的出口端的下方,提升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设置在转接斗的出口下方,提升输送皮带的出料端设置在二级搅拌机的上方,二级搅拌机的上方还设有大水箱。然而研究发现,该技术方案并未考虑现有的环保要求,无法适应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砂石露天卸车、露天堆放及倒运输送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下、扬尘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包括:分类收料卸车单元、分类输送归仓单元、储料仓和混凝土搅拌机送料单元;所述储料仓包括砂料仓和石料仓;所述分类收料卸车单元包括用于承接运输车卸下的砂料或石料的卸料中转仓;所述分类输料归仓单元包括用于将卸料中转仓内的砂料或石料分类归入对应的砂料仓或石料仓的第一输送管廊;所述混凝土搅拌机送料单元包括用于将从所述储料仓落下的砂料和/或石料输送入混凝土搅拌机内的第二输送管廊;所述第一输送管廊和第二输送管廊均包括输送机和用于遮蔽输送机作业面的封闭式管廊,所述管廊的两端对应衔接卸料中转仓和储料仓,或者对应衔接储料仓和混凝土搅拌机。

优选的,所述储料仓的进料口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平行于该直线方向上,在所述进料口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带动力轨道车;所述第一输送管廊的输送机包括能够逆转输送方向的分类归仓输送机,所述分类归仓输送机安装在带动力轨道车上,所述带动力轨道车用于带动所述分类归仓输送机沿所述导轨运动以使分类归仓输送机的其中一个端部对应于其所输送砂料或石料的目的储料仓。优选的,在所述输送机的上倾输送段处、管廊的下廊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输送机为皮带输送机,所述皮带输送机在该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左隋轮、右隋轮,该输送机的皮带经该左隋轮、右隋轮的支撑转向后露出于所述第一开口并挂设有沿导轨运动的张紧调节装置。沿导轨运动的张紧调节装置能够提供适宜的张紧力。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廊壁上、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还设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处安装有漏斗状的聚尘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处安装有聚尘管,所述两个隋轮中较高的一个为空心轮,且其轮面上设有条形孔/槽。聚尘管设置在张紧调节装置处,能够对张紧调节装置处露出的皮带进行遮蔽。

优选的,所述卸料中转仓为下沉式仓室,所述下沉式仓室设有用于运输车卸货的卸料窗和底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出料口为第一漏斗底的底开口,在所述底开口设置有格栅板,所述栅格板搭接或固定于所述漏斗底的四周固定物上。栅格板的作用是过滤杂物,形成支撑的同时又不影响物料的下漏,避免封闭式仓库内储存的物料由第一漏斗底承重,避免倾倒入第二漏斗底的物料冲击第二漏斗底。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窗上安装有条形遮尘帘。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窗的“冂”形门框上还设有沿该门框布置的喷淋装置。

优选的,所述储料仓的进料口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其出料口也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输送管廊包括第一输送机、塔台、 第二输送机和分类归仓输送机, 所述第一输送机从所述卸料中转仓侧面引出,所述分类归仓输送机沿所述进料口的连线方向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上方, 所述第二输送机在所述塔台处承接所述第一输送机输送的物料并转运至分类归仓输送机; 所述第一输送机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与所述进料口的连线所位于的垂面的夹角为 0~45°。采用第二输送机、作为调整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中转输送机使该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结构紧凑,减少了受设备影响的不可利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机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与所述进料口的连线所位于的垂面的夹角为 0~10°,所述卸料中转仓、 第一输送管廊、储料仓、 第二输送管廊和混凝土搅拌机的顺次连线形成“匚” 形。此时,该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结构最为紧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采用分类收料卸车单元和分类输送归仓单元配合直接将进场砂料或石料卸入卸料中转仓并经全封闭式第一输送管廊输送到对应的储料仓,能够避免进场的砂料、石料落地造成的露天存储、二次转料造成的扬尘污染;

(2)采用衔接卸料中转仓和储料仓和衔接储料仓和混凝土搅拌机的管廊对输送机进行封闭,能够避免石子、砂子输送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更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两视结构图。

图2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卸料中转建筑的结构图。

图3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储料建筑的两视结构图。

图4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塔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第一输送管廊的结构图。

图7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的第二输送管廊的结构图。

图8为一种皮带输送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卸料中转建筑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图11为沿图10中BB剖切线的剖视图。

图中,地平线A,卸料中转建筑1,卸料中转仓11,第一漏斗底111,卸料窗112,卸料中转仓12,第一漏斗底121,卸料窗122,卸料中转仓13,第一漏斗底131,卸料窗132,地下空间14,输送机21,第一输送机211,水平输送段2111,上倾输送段2112,隋轮2113,第二输送机212,分类归仓输送机213,轨道车轮2131,轨道2132,管廊22,储料建筑3,储料仓31,第二漏斗底311,进料口312,出气口313,储料仓32,第二漏斗底321,进料口322,出气口323,储料仓33,第二漏斗底331,进料口332,出气口333,储料仓34,第二漏斗底341,进料口342,出气口343,地下空间35,上层空间36,输送机41,第四输送机411,第五输送机412,第六输送机413,第七输送机414,管廊42,混凝土搅拌站5,空间51,混凝土搅拌机52,塔台6,塔台空间61,左隋轮71,右隋轮72,张紧调节装置73,下隋轮731,配重箱732,导轨74,聚尘管75,左隋轮81,右隋轮82,张紧调节装置83,下隋轮831,配重箱832,导轨84,聚尘管8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参见图1-11,包括:分类收料卸车单元、分类输料归仓单元、储料仓31、储料仓32、储料仓33、储料仓34、混凝土搅拌机送料单元;储料仓包括砂料仓和石料仓;分类收料卸车单元包括用于承接运输车卸下的砂料或石料的卸料中转仓,分类输料归仓单元包括用于将卸料中转仓内的砂料或石料分类归入对应的砂料仓或石料仓;混凝土搅拌机送料单元包括用于将从所述储料仓落下的砂料和/或石料输送入混凝土搅拌机内的第二输送管廊;第一输送管廊包括输送机21和用于遮蔽输送机21作业面的管廊,管廊的两端对应衔接卸料中转仓和储料仓;第二输送管廊包括输送机41和用于遮蔽输送机41作业面的管廊,管廊的两端对应衔接储料仓和混凝土搅拌机。本实施例中,输送机为皮带输送机。

分类收料卸车单元用于承接运输车卸下的砂料或石料并集中,立即或稍后转移至分类输料归仓单元,分类输料归仓单元将砂料或石料归入对应的储料仓,分类收料卸车单元与分类输送归仓单元配合实现砂料或石料输送到厂区后的分类归仓过程,且整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抑制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本实施例中,采用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卸料中转仓13实现分类收料卸车单元的功能,其中,卸料中转仓11作为砂料中转仓使用,卸料中转仓12和13作为石料中转仓使用。采用全封闭的第一输出管廊实现分类输料归仓单元的功能。

参见图2,卸料中转建筑1设有上、下两层空间。地上空间为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卸料中转仓13,卸料中转仓用于承接装载有砂料或石料的运输车卸料中转任务。地下空间14的出口与管廊22相衔接以遮蔽管廊内的输送机21的作业面,从而实现减少扬尘的目的。在图2中,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卸料中转仓13和地下空间14的分隔板低于地平线A,在每一个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或卸料中转仓13内,在分隔板上均分别安装有用于连通该卸料中转仓和地下空间14的第一漏斗底111,第一漏斗底121或第一漏斗底131;输送机21的一端伸入地下空间14内,并设置在第一漏斗底111、第一漏斗底121和第一漏斗底131的底开口的正下方,从第一漏斗底111、第一漏斗底121或第一漏斗底131内落下的砂料或石料能够落在输送机21的输送面上。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卸料中转仓13的前面对应设有卸料窗112、卸料窗122、卸料窗132,装载有砂料的运输车可以通过卸料窗112将砂料直接卸入砂料中转仓内,装载有石料的运输车可以通过卸料窗122、卸料窗132将石料直接卸入石料中转仓内,当运输车开始卸车时,对应该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或卸料中转仓13的第一漏斗底111、第一漏斗底121或第一漏斗底131处于打开状态,输送机21处于工作状态,且输送机21的输送终端对应于相应的砂料仓或石料仓以使卸下的砂料或石料归入与之相符的储料仓。在图2中,卸料窗112、卸料窗122和卸料窗132离地平面A设有50cm的高度;该高度能够起到避免砂料或石料外溢的作用。对应于砂料的第一漏斗底111、第二漏斗底311和第二漏斗底321的坡角为40~60°,其最优为40°、41°,略大于砂子的摩擦角,又能平衡漏斗底的顶口和高度。对应于石料仓的第一漏斗底121、第一漏斗底131、第二漏斗底331和第二漏斗底341的坡角为35~45°,最优为35°、36°,略大于石子的摩擦角,又能平衡漏斗底的顶口和高度。

本实施例中,卸料窗112、卸料窗122和卸料窗132上挂设有条形遮尘帘(未画出),条形遮尘帘即常见的由多根条板在卸料窗处排开并垂下形成的窗帘,在该条形遮尘帘中,条板的左右两侧边最好与邻侧的条板叠放设置。条形遮尘帘也可以是由按足够的密度排开的设置的条线形成的门帘。条形遮尘帘的一端为自由端,其并不影响运输车的卸料作业,但能一定程度的避免卸料作业中的扬尘逸出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或卸料中转仓13。在卸料窗112、卸料窗122、卸料窗132的“冂”形门框上还设有沿该门框布置的喷淋装置(未画出),喷淋装置包括主水管和以一定间距安装在主水管上的多个雾化喷头。主水管的首端安装有截止阀,尾端封闭,主水管接入带压水源(如自来水),卸料时,打开截止阀,带压水源内的水经主水管从雾化喷头喷出,雾化水滴与灰尘相遇后能够从而进一步的对扬尘进行降尘处理;而且当喷淋装置喷在砂料上时,能够调整砂料的含水率。喷淋装置可以按需要设置多套以便于仅开启对应于运输车卸料仓位处的喷淋装置,也可以仅设置一套。

参见图3,储料建筑3设有上、中、下三层空间。其中下层空间为地下空间35;中层空间为设置在一排的4个筒仓式储料仓31、储料仓32、储料仓33和储料仓34,其中,储料仓31和储料仓32作为砂料仓使用,储料仓33和储料仓34作为石料仓使用;上层空间36设置在储料仓31、储料仓32、储料仓33和储料仓34的顶面上。上层空间36的入口与管廊22的另一端相衔接以遮蔽管廊内的输送机21的作业面;地下空间35的出口与管廊42相衔接以遮蔽管廊内的输送机41的作业面,从而实现减少扬尘的目的。在图3中,储料仓为钢板螺旋卷制而成的,其分别通过设置在其底面的第二漏斗底311、第二漏斗底321、第二漏斗底331、第二漏斗底341与地下空间36连通;在地下空间36内设有输送机41的始端,输送机41的输送工作面设置在第二漏斗底311、第二漏斗底321、第二漏斗底331、第二漏斗底341的正下方以承接从第二漏斗底311、第二漏斗底321、第二漏斗底331、第二漏斗底341的底开口落下的砂料和/或石料;上层空间36内设有输送机21的终端,输送机21的输送终端对应于储料仓31、储料仓32、储料仓33、储料仓34顶部的进料口312、进料口322、进料口332、进料口342。在本实施例中,储料仓31、储料仓32、储料仓33、储料仓34的顶部还分别设有出气口313、出气口323、出气口333、出气口343,出气口313、出气口323、出气口333、出气口343均包括:与对应的储料仓内空间连通的出气管、安装在出气管的顶部的遮雨帽和用于遮挡出气管与遮雨帽之间空隙的滤尘透气材料(未画出),滤尘透气材料可以选择无纺布或其它布料,一种较好的安装方式是,无纺布的上边安装在遮雨帽的内面,下边与出气管的管壁固定并形成筒状,这样,雨水沿遮雨帽下流的过程中并不会弄湿无纺布。

参见图4,混凝土搅拌站5为由支柱支撑的空间51,在空间51内设置有混凝土搅拌机52。其中,管廊42的另一端与空间51的入口相衔接以遮蔽管廊内的输送机41的作业面,从而实现减少扬尘的目的。在图4中,输送机42的终端设置在混凝土搅拌机52的进料口上方以使输送机42上输送的砂料和/或石料能够进入混凝土搅拌机52内。

本实施例中,输送机21包括由第一输送机211、第二输送机212和分类归仓输送机213中转接续,第一输送机211和第二输送机212中转接续的原因是可以减小设备的占地空间,塔台6的作用便是提供第一输送机211和第二输送机212的支撑平台,在塔台6上同样形成有塔台空间61,管廊22在塔台6处形成两段,并分别与塔台空间61的进口、出口衔接;第二输送机212和分类归仓输送机213中转接续的原因是使落在第二输送机212上的砂料或石料由分类归仓输送机213调整落入对应的砂料仓或石料仓内,为实现这一目的,分类归仓输送机213设置在带动力轨道车上,在上层空间36内设有分布在进料口312、进料口322、进料口332和进料口342两侧的轨道,且分类归仓输送机213能够逆转输送方向,其实现方式是采用正反转电机驱动输送机213的主动辊,在轨道一侧沿轨道方向设置钢丝吊绳,钢丝吊绳上安装有用于挂设电缆的引线滑轮。当第一输送机211输送的是石料时,带动力轨道车沿轨道向左移动以使分类归仓输送机213的左端对准石料仓的进料口332或石料仓的进料口342,分类归仓输送机213的皮带逆时针转动,这样从第二输送机212的输送终端落在分类归仓输送机213上的石料就从分类归仓输送机213的左端落下并落入对应的石料仓内;当第一输送机211输送的是砂料时,带动力轨道车沿轨道向右移动以使分类归仓输送机213的右端对准砂料仓的进料口312或砂料仓的进料口322,分类归仓输送机213的皮带顺时针转动,这样从第二输送机212的输送终端落在分类归仓输送机213上的石料就从分类归仓输送机213的右端落下并落入对应的石料仓内,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减少空间或设备。其中第一输送机211包括水平输送段2111和上倾输送段2112,水平输送段2111和上倾输送段2112的架体采用铰接连接,皮带采用隋轮2113转向。

本实施例中,输送机41包括第四输送机411、第五输送机412、第六输送机413和第七输送机414,第四输送机411用于承接自砂料仓的第二漏斗底311或第二漏斗底321落下的砂料,第五输送机412用于承接自石料仓的第二漏斗底331或第二漏斗底341落下的石料,第四输送机411输送的砂料和第五输送机412输送的石料落在第六输送机413的输送工作面上,第六输送机413将其输送工作面上的砂料、石料或砂石混合料输送至第七输送机414的输送工作面上,第七输送机414用于将其输送工作面上的物料输送入混凝土搅拌机52的进料口内。

本实施例中,在输送机21和输送机41内部的邻接处、端头处安装有防护罩(未标出)。防护罩为“凵”形截面拉伸或旋转形成的结构,当一个“凵”形构件使用时,其可以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终端使自输送终端落下的物料运动方向由抛物线规整为竖直向下,也可以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始端以避免自输送终端落下的物料滑落或弹跳出皮带输送面外。防护罩还可以是漏斗形,其同样能实现该功能。采用防护罩,在加快皮带输送机的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使物料依然能够落入指定的区域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211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近似平行于储料仓的连线所位于的垂面,储料仓的连线所位于的垂面与第七输送机414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夹角约为7°,也可以扩展为0~10°,这样结构紧凑,能够减少对空间面积的占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211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与储料仓的连线所位于的垂面的夹角也可以选择0~45°之间的任一值;储料仓的连线所位于的垂面与第七输送机414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夹角也可以选择0~45°之间的任一值。但是,当第一输送机211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储料仓的连线所位于的垂面、第七输送机414的轴线所位于的垂面均近似平行,且卸料中转建筑1、 第一输送管廊(包括塔台6)、储料仓31、储料仓32、储料仓33、储料仓34、 第二输送管廊和混凝土搅拌站5的顺次连线形成“匚”形时,结构最为紧凑。由于筒仓的进料口高度高于混凝土搅拌机的进料口高度,所以,一种设置是卸料中转建筑的卸料窗朝向“匚”形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地下空间14的墙壁、管廊22、用于接续管廊22的塔台空间61的墙壁、形成上层空间36的墙壁均属于第一输送管廊的管廊的一部分,其均用于遮蔽输送机21的输送工作面;形成地下空间35的墙壁、管廊42、形成空间51的墙壁均属于第二输送管廊的一部分,其均用于遮蔽输送机41的输送工作面。采用衔接的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减少砂料、石料输送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满足环保的需要。本实施例中,管廊22和管廊42的截面为矩形,矩形截面的管廊便于搭建,成本低。

该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工作时,装载有砂料或石料的运输车到库区后,砂料直接卸入卸料中转仓11内,砂料从第一漏斗底111落到下方的输送机21上,输送机21将砂料输送入砂子仓中的其中一个内;石料直接卸入卸料中转仓内,石料从对应的第一漏斗底121、第一漏斗底131落到下方的输送机21上,输送机21将石料输送入石子仓中的其中一个内。应当明白,不同品级的砂料或石料应该分时段作业,以适应运输机21仅设置一条的限制。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卸料中转仓11能够减少卸料过程中的扬尘污染;第一输送管廊的管廊能够减少向储料仓送料时的扬尘污染;第二输送管廊能够减少向混凝土搅拌机送料时的扬尘污染。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对管廊的形式进行变化,但其主要形式是使卸料中转仓的出料口(即类似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漏斗底的底出口)与储料仓的进料口之间、储料仓的出料口(即类似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漏斗底的底出口)与混凝土搅拌机52的进料口之间形成封闭环境或者是满足需要的半封闭环境,以减少输送机送料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或其它污染,满足环保需要。也可以对储料仓的形式进行变化,但其主要形式是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密闭式建筑,其出气口可以设置在上层空间36内,这样就不需要设置遮雨帽和滤尘透气材料,由上层空间的墙壁充当扬尘降落缓冲空间,其出气口也可以设置在储料仓的上部侧壁上。也可以对卸料中转仓进行变化,但其主要形式是包括卸料口和出料口的密闭或满足需要的半密闭式建筑。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参见图6,在上倾输送段2112下方、管廊22的下廊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未标出),第一输送机211为皮带输送机,第一输送机211在该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左隋轮71和右隋轮72,该第一输送机211的皮带经该左隋轮71、右隋轮72的支撑转向后露出于第一开口并挂设有沿导轨74运动的张紧调节装置73。沿导轨运动的张紧调节装置能够提供适宜的张紧力。本实施例中,导轨74为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同时能够为管廊提供部分支撑力。张紧调节装置73包括配重箱732和枢轴安装在配重箱732上部的下隋轮731,下隋轮731的轮面与皮带的内侧面相接。当第一输送机211工作时,砂料或石料落在输送带的工作面上时,会冲击皮带,从而使皮带的张紧度处于变化的状态,因而,张紧调节装置沿导轨74上下振动。在管廊22的下廊壁上、第一开口的上方(即左隋轮71的左上方),还设有集尘口,集尘口处安装有扁漏斗状的聚尘管75,扁漏斗状的聚尘管75用于适应第一输送机211的宽度,又能避免集尘口过大。

为了充分发挥集尘口的优势,可以在聚尘管75的扁漏斗状的右上沿设置毛刷(未画出),毛刷的刷面贴合于皮带的下表面。这样,皮带上沾附的尘土便能够被毛刷刷下,进而通过集尘口汇集落下,如此,左隋轮71与皮带的接触面上的灰尘减少,能够减少因左隋轮71和皮带的作用下,灰尘对皮带表面的损伤。

参见图7,在第七输送机414下方、管廊42的下廊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未标出),第七输送机414为皮带输送机,第七输送机414在该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左隋轮81和右隋轮82,该第七输送机414的皮带经该左隋轮81、右隋轮82的支撑转向后露出于第一开口并挂设有沿导轨84运动的张紧调节装置83。沿导轨运动的张紧调节装置能够提供适宜的张紧力。本实施例中,导轨84为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同时能够为管廊提供部分支撑力。张紧调节装置83包括配重箱832和枢轴安装在配重箱832上部的下隋轮831,下隋轮831的轮面与皮带的内侧面相接。当第七输送机414工作时,砂料或石料落在第七输送带414的工作面上时,会冲击皮带,从而使皮带的张紧度处于变化的状态,因而,张紧调节装置沿导轨84上下振动。在管廊42的下廊壁上、第一开口的上方(即左隋轮81的左上方),还设有集尘口,集尘口处安装有扁漏斗状的聚尘管85,扁漏斗状的聚尘管85用于适应第七输送机414的宽度,又能避免集尘口过大。

为了充分发挥集尘口的优势,可以在聚尘管85的扁漏斗状的右上沿设置毛刷(未画出),毛刷的刷面贴合于皮带的下表面。这样,皮带上沾附的尘土便能够被毛刷刷下,进而通过集尘口汇集落下,如此,左隋轮81与皮带的接触面上的灰尘减少,能够减少因左隋轮81和皮带的作用下,灰尘对皮带表面的损伤。

应当明白,导轨74和导轨84并不必然是竖直的,还可以设置成倾斜的。但其支撑效果和配重效果差于竖直状态。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作为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不在单独开设集尘口,而将第一开口复用为实施例2中的集尘口。即管廊22上的第一开口处安装有聚尘管75,聚尘管的尺寸以能够套装张紧调节装置为准,且在对应于配重箱732与导轨74上的滑块固定杆处的聚尘管处设有便于固定杆上下移动的侧开口。管廊42上的第一开口处安装有聚尘管85,聚尘管85的尺寸以能够套装张紧调节装置为准,且在对应于配重箱832与导轨84上的滑块固定杆处的聚尘管处设有便于固定杆上下移动的侧开口。

由于本实施例中,灰尘可能会通过左隋轮71与皮带、左隋轮81与皮带之间,所以,左隋轮71、左隋轮81选用空心轮,且其轮面上设有条形孔,也可以设置成条形槽,一种方便的结构是由两个同轴设置的圆板,然后在圆板上焊接固定钢筋杆。聚尘管设置在张紧调节装置处,能够对张紧调节装置处露出的皮带进行遮蔽。导轨74、导轨84宜设置为竖直的。

本实施例中,毛刷可以设置在右隋轮72(即左隋轮71、右隋轮72中较低的一个)一侧的聚尘管内壁上,毛刷的刷面同样贴合于皮带的表面。这样设置的作用是毛刷在刷除皮带上沾附的灰尘时,并不会形成阻力,原因在于,在该段,皮带需要提供张紧力,而毛刷的阻力是作为张紧力的有益效果存在的。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型砂石送料系统,本实施例中,在卸料中转仓11、卸料中转仓12、卸料中转仓13、第一漏斗底111、第一漏斗底121、第一漏斗底131、塔台空间61、储料仓的进料口312、进料口322、进料口332、进料口342、第二漏斗底311、第二漏斗底321、第二漏斗底331、第二漏斗底341、空间51内分别设有用于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的摄像头。在储料仓内还设有用于监测仓内情形的防爆灯和摄像头。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