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2497发布日期:2019-01-08 21:1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配套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门窗作为建筑物内外的采光设施,或内部空间的隔断设施为了方便采光,大多采用采光面板。但是采光面板并不利于遮阳或保护隐私,因此为了减少阳光对室内的直晒,或者对隐私性要求较高的内部隔断设施,需要在门窗及隔断处会安装遮阳隔断装置。现有的遮阳隔断装置多采用遮阳帘或者隔断板,虽然起到遮挡阳光或保护隐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与采光面板是分体安装的,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分步骤进行,无形中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光面板及遮阳隔断装置分别安装导致工作人员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包括用于采光的第一面板和用于遮阳隔断的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为设有透光孔的穿孔板,所述第二面板为镂空装饰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边缘通过挂接结构相连,所述挂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配合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挂接结构包括挂钩和用于悬挂所述挂钩的插孔,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两侧边上,所述插孔设置于第二面板的两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包括带有透光孔的主体面板一,所述主体面板一的两侧设有第一折边,所述主体面板一的上端设有第二折边,所述主体面板一的下端设有第三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及所述第三折边均垂直于所述主体面板一所在平面,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及所述第三折边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面板一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折边内设中空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及所述第三折边与所述主体面板一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主体面板一的两侧均向里侧对折180°、再向外折弯90°形成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外侧为双层叠边的边檐;所述主体面板一的上端向下折弯180°、再向外折弯90°,形成第二折边;所述主体面板一的下端向上折弯180°,再向外、向下、向内连续三次折弯90°,形成内带腔体的第三折边;所述挂钩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挂钩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檐上。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的一端与所述边檐连为一体,所述挂钩的另一端翘起、且其末端平行于所述边檐所在平面,所述挂钩的开口朝下,所述挂钩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板包括带有镂空装饰的主体面板二,所述主体面板二的上端及下端均设有第四折边,所述主体面板二的两侧均设有第五折边,所述第四折边和所述第五折边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面板二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折边和第五折边与所述主体面板二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主体面板二的上端及下端均向外侧折弯90°,形成垂直于所述主体面板二的第四折边;所述主体面板二的两侧均向外折弯90°、再相对折弯90°,形成半封闭的第五折边,所述第五折边的外侧为垂直于所述主体面板二的外挡边,所述第五折边的末端为平行于所述主体面板二的内嵌边,所述内嵌边与所述第一折边的边檐相吻合;所述插孔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插孔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内嵌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下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面板的下端第四折边上设有与螺栓配合的沉孔,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三折边下侧边设有与螺栓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三折边的腔体内所有与螺栓配合的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的上端及两侧均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面板的上端所述第四折边及两侧所述第五折边上均设有与连接件配合的沉孔,所述第一面板的上端第二折边及两侧的第一折边上均设有与连接件配合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通过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配合面之间设置挂接结构,可将用于采光的第一面板和用于遮阳隔断的第二面板预先装配好,能够轻松实现整体性安装的目的,极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中的I-I剖视图;

图7为图4中的F-F剖视图;

图8为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4中的G-G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第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的C-C剖视图;

图15为图12中的D-D剖视图;

图16为图12中的L向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挂钩,4—插孔,5-螺栓,6-沉孔,7-安装孔,8-螺母;10-主体面板一,11-第一折边,110-边檐;12-第二折边,13-第三折边;20-主体面板二,21-第四折边,22-第五折边,220-外挡边,221-内嵌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3、4及图1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进行说明。所述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包括用于采光的第一面板1和用于遮阳隔断的第二面板2,所述第一面板1为设有透光孔的穿孔板,所述第二面板2为镂空装饰板;所述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的边缘通过挂接结构相连,所述挂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的配合面之间。采用此结构可将挂接结构隐藏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配合面之间,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预先装配好,能够同时满足采光、遮阳隔断要求的同时,能够轻松实现整体性安装的目的,避免了两次安装会使边缘连接部位外露而不美观的缺陷。其中,穿孔板通过不同的孔径和穿孔率来满足设计要求的透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优点,通过挂接结构设置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配合面之间,在方便操作的同时也方便将挂接结构隐藏起来,能够预先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装配好再整体安装,极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4及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挂接结构包括挂钩3和用于悬挂所述挂钩3的插孔4,所述挂钩3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1的两侧边上,所述插孔4设置于第二面板2的两侧边上。安装时,将第二面板上的插孔与第一面板上挂钩一一对应,先向上提第一面板,将挂钩插入插孔内,再向下拉第一面板,即可实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实现卡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1包括带有透光孔的主体面板一10,所述主体面板一10的两侧设有第一折边11,所述主体面板一10的上端设有第二折边12,所述主体面板一10的下端设有第三折边13;所述第一折边11、所述第二折边12及所述第三折边13均垂直于所述主体面板一10所在平面,所述第一折边11、所述第二折边12及所述第三折边13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面板一10的同侧。通过第一面板四周的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及第三折边增强其强度的同时,也能够遮挡第二面板内侧空腔,外观可视性更美观。其中,主体面板一上的透光孔根据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孔径和穿孔率来满足设计要求的透光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折边13内设中空腔体。中空腔体方便与第二面板的下端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边11、所述第二折边12及所述第三折边13与所述主体面板一1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主体面板一10的两侧均向里侧对折180°、再向外折弯90°形成第一折边11,所述第一折边11的外侧为双层叠边的边檐110;所述主体面板一10的上端向下折弯180°、再向外折弯90°,形成第二折边12;所述主体面板一10的下端向上折弯180°,再向外、向下、向内连续三次折弯90°,形成内带腔体的第三折边13;所述挂钩3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挂钩3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檐110上。利用第一面板的四边折弯形成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及第三折边,可利用剪冲模具冲剪、折弯成型,其四角部位对齐使外观面平齐,无需焊接等其它加工手段即可实现。在双层叠边的里侧边檐上加工挂钩能够保证第一面板可视面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挂钩3的一端与所述边檐110连为一体,所述挂钩3的另一端翘起、且其末端平行于所述边檐110所在平面,所述挂钩3的开口朝下,所述挂钩3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面板2的厚度相匹配。加工时,边檐上的挂钩部位可利用剪冲模具预先冲剪折弯而成,其位置与第二面板上的插孔相对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1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面板2包括带有镂空装饰的主体面板二20,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上端及下端均设有第四折边21,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两侧均设有第五折边22,所述第四折边21和所述第五折边22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同侧。利用第二面板四周的第四折边和第五折边能够增强其整体强度。主体面板二上的镂空装饰能够点亮视觉,设计极富美感。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1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四折边21和第五折边22与所述主体面板二2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上端及下端均向外侧折弯90°,形成垂直于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第四折边21;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两侧均向外折弯90°、再相对折弯90°,形成半封闭的第五折边22,所述第五折边22的外侧为垂直于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外挡边220,所述第五折边22的末端为平行于所述主体面板二20的内嵌边221,所述内嵌边221与所述第一折边11的边檐110相吻合;所述插孔4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插孔4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内嵌边221上,安装后能够避免连接部位外露,外观可视性好。第二面板经过上述结构加工后,在增强整体强度的同时也方便在内嵌边上加工与挂钩配合的插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1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的下端通过螺栓5连接,所述第二面板2的下端第四折边21上设有与螺栓5配合的沉孔6,所述第一面板1的第三折边13下侧边设有与螺栓5配合的安装孔7,所述第三折边13的腔体内所有与螺栓5配合的螺母8。可将螺母预先铆接在安装孔内侧,安装时将涂有强力胶的螺栓直接穿过沉孔与螺母配合即可。采用此结构能够避免螺栓外露,进一步提高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9、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遮阳隔断复合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面板2与所述第一面板1的上端及两侧均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面板2的上端所述第四折边21及两侧所述第五折边22上均设有与连接件配合的沉孔,所述第一面板1的上端第二折边13及两侧的第一折边11上均设有与连接件配合的连接孔。连接件可选用螺钉或铆钉,起到进一步加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面板两侧的内隐挂钩与第二面板里侧的插孔配合,形成隐藏式的挂接结构,同时下方的螺栓隐藏于沉孔内,在所有的可视面上均为完整的表面,内侧和外侧都看不到连接零件,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前提下,使其整体更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