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及其夹持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5772发布日期:2019-04-13 01:5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及其夹持臂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及其夹持臂。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多种车辆搬运设备中,常利用夹持臂夹持车轮以搬运汽车。夹持臂作为车辆搬运设备中的活动部件,在工作时还需要承受车辆的重量,承受巨大的压力,且常用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在使用时间到一定后,致使夹持臂弯曲变形,相对车辆搬运器的其他部件,其较短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车辆搬运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及其夹持臂,以解决车辆搬运器中夹持臂的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夹持臂。该夹持臂包括支架、第一滚筒和滚轮,第一滚筒悬设于支架侧边并可相对支架转动,滚轮设置于支架下方,用于在第一滚筒受到压力时支撑支架滚动滑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该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包括上述夹持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及其夹持臂。该夹持臂包括支架、第一滚筒和滚轮,第一滚筒悬设于支架侧边并可相对支架转动,滚轮设置于支架下方,用于在第一滚筒受到压力时支撑所述支架滚动滑行。通过在支架下方设置滚轮,以在第一滚筒受到压力时支撑支架滚动滑行,使得夹持臂通过滚轮得到支撑面的支撑,避免夹持臂悬空而导致受压弯曲变形,进而提高了夹持臂的强度,延长了夹持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皮带式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进入车辆底盘下方准备夹持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夹持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将车轮搬运至行车槽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中轮胎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中Ⅰ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中Ⅰ区域的另一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中Ⅰ区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情况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皮带式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阅图1-图4,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包括搬运器主体2和轮胎夹持装置3,搬运器主体2包括两条行车槽21、斜坡23以及驱动装置(图未示)。搬运器主体2的两端均设有轮胎夹持装置3,驱动装置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沿行车槽21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搬运器主体2。例如,驱动装置采用链条链轮传动装置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相对搬运器主体2运动。轮胎夹持装置3和行车槽21配合以夹持轮胎(如图3),在轮胎夹持装置3和行车槽21配合夹持轮胎后,驱动装置继续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靠近行车槽21,轮胎夹持装置3在斜坡23的导引下,将车辆搬运至行车槽21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也可以设置在轮胎夹持装置3上,本申请对比此不作限定。

行车槽21例如为输送装置,其上设有传送带。参阅图4,在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将车辆的前轮组或后轮组搬运上行车槽21后,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继续向该车辆的剩余轮组方向运动,同时行车槽21上的传送带转动,以将位于行车槽21上的车轮组输送向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 的另一端。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到达该车辆的剩余轮组位置后重复上述搬运过程,以将车辆整体搬运上行车槽21。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再将车辆运送至预设的停车位,并将车辆卸至停车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的卸车过程不再赘述。

参阅图1、图5,轮胎夹持装置3包括夹持装置主体31、驱动臂32、连接组件33、复位件34和夹持臂35。夹持装置主体31上设有多个引导轮311,以支撑夹持装置主体31。驱动臂32一端与夹持装置主体31 铰接,其另一端与夹持臂35活动连接,同时夹持臂35还与夹持装置主体31铰接。驱动臂32用于传输驱动力,以驱动夹持臂35绕铰接处转动。连接组件33与驱动臂32铰接。结合参阅图2,在轮胎夹持装置3 远离搬运器主体2的过程中,使得驱动臂32带动夹持臂35转动至收拢姿态,以使轮胎夹持装置3顺利进入车辆底盘,为夹持轮胎做准备。结合参阅图3,复位件34使得夹持臂35转动至伸展姿态,以与行车槽21 配合夹持轮胎。

具体地,连接组件33包括第一连接杆331、拉杆头332以及第二连接杆333。拉杆头332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331的一端固定连接,拉杆头33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杆333与相应的驱动臂32连接。第二连接杆333的一端与驱动臂32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拉杆头332 的端部铰接。具体地,拉杆头332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331通过螺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一连接杆 331通过拉杆头332和第二连接杆333将作用力作用于驱动臂32的中部,从而使得驱动臂32绕其与夹持装置主体31的铰接位置转动,进而向夹持臂35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的,搬运器主体2上设置有通孔22,第一连接杆331穿过通孔22并与搬运器主体2活动连接。例如,第一连接杆331的端部设有阻挡部334,阻挡部334用于止挡于通孔22处,以在夹持装置主体31 远离搬运器主体2时随第一连接杆331运动,并在抵触通孔22时使第一连接杆331相对搬运器主体2静止,进而在夹持装置主体31继续远离搬运器主体2的过程中,通孔22处对第一连杆331的阻挡力,使第一连接杆331通过拉杆头332、第二连接杆333带动驱动臂32绕驱动臂 32与夹持装置主体31的铰接位置转动,进而驱动臂32驱动夹持臂35 从伸展姿态向收拢姿态转变。具体的,阻挡部334为一横杆,横杆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杆331,横杆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331端部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横杆的长度大于通孔22的孔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挡部334也可以为圆盘或角钢等,只需保证阻挡部334能够阻止第一连接杆331整体滑出通孔22即可。

由于第一连接杆331作用于驱动臂32上的力是由于夹持装置主体 31和搬运器主体2相对运动产生的,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于驱动夹持臂 35转动的驱动装置,因而能够减小制造成本且提高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 工作的协调性。

驱动臂32的个数为两个,驱动臂32对称的分布在第一连接杆331 的两侧。驱动臂32与第一连接杆331位于拉杆头332的同一侧,且驱动臂32与第一连接杆331滚动接触,进而可以防止第二连接杆333干扰驱动臂32的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驱动臂32的旋转角度较小,也可以将驱动臂32与第一连接杆331设置于拉杆头332的两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拉杆头332垂直于第一连接杆331,拉杆头332关于第一连接杆331轴对称,拉杆头332的两端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杆333的长度相等。由于拉杆头332和第二连接杆333关于第一连接杆331左右对称,因此,作用在驱动臂32上的力也对称分布,可以避免损坏驱动臂 32。

本实施方式下,复位件34数量为二,复位件34例如为液压杆,两复位件均与夹持装置主体31铰接,其中一复位件34与驱动臂32铰接,另一复位件34与夹持臂35铰接,在夹持臂35由伸展姿态向收缩姿态转变的过程中,两液压杆(复位件34)受力压缩以存储势能。在轮胎夹持装置3朝向搬运器主体2运动的过程中,复位件34在连接组件33对驱动臂32的作用力撤销时,一复位件34存储的势能被释放以驱动驱动臂32,驱动臂32驱动夹持臂35由收缩姿态向伸展姿态旋转,同时另一复位件34存储的势能被释放以驱动夹持臂由收缩姿态向伸展姿态旋转。由于连接组件33的动力源自于驱动夹持装置主体31和搬运器主体2相对运动的驱动装置,复位件34的动力来自于连接组件33,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因此,节省了制作成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复位件34 也可以是弹簧或其他弹性装置。

可选地,还可在连接组件33朝向搬运器主体2的一端设置驱动装置,以驱动连接组件33带动驱动臂32转动,因而可不设置复位件34。或者,将复位件34更换为受控的液压驱动装置,进而该液压驱动装置可驱动驱动臂32旋转。

夹持装置主体31上朝向夹持臂35的一侧还设有感应装置36,感应装置36例如为光电传感器,用于感测车轮位置,以便于轮胎夹持装置3 夹持车轮。

以下,将具体介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1中的夹持臂35的结构。

结合参阅图6、图7,该夹持臂35包括支架351、第一滚筒352和滚轮353。第一滚筒352悬设于支架351侧边并可相对支架351转动;滚轮353设置于支架351下方,用于在第一滚筒352在夹持车轮受到压力时支撑支架10滚动滑行,使得夹持臂35得到支撑面(例如底面)的支撑,避免夹持臂35悬空而导致受压弯曲变形,进而提高了夹持臂35 的强度,延长了夹持臂35的使用寿命。

夹持臂35还包括设于第一滚筒352侧端的第二滚筒354,第二滚筒转动连接于支架351上,用于沿外部斜道滚动,即沿斜坡23滚动。

支架351包括一体结构的连接部3511和主体部3512,连接部3511 用于与夹持装置主体31进行端部铰接连接,第一滚筒352、第二滚筒 354均设置于主体部3512朝向搬运器主体2的侧边。

具体地,主体部与连接部呈L型连接。第一滚筒352通过第一连接架3521转动连接于主体部3512上,第二滚筒354通过第二连接架3541 转动连接于主体部3512上,第一滚筒352与第二滚筒354同轴心,且第一滚筒352与第二滚筒354相互独立。第一连接架3521成对地设置于主体部3512上,第一滚筒352的中部与两第一连接架3521转动连接,以缩短第一滚筒352在第一连接架3521上的跨距,进而改善第一滚筒 352的受力状况,以减小第一滚筒352承受的弯矩,提高了第一滚筒352 的使用寿命。

夹持臂35还包括第三滚筒355,第三滚筒355位于第一滚筒352与主体部3512之间,且转动连接于主体部3512上。第三滚筒355的直径小于第一滚筒352的直径,使得第三滚筒355能够通过支架3521设置于第一滚筒352与主体部3512的间隙。本实施方式下,第三滚筒355 设置于支架3521背离滚轮353的一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下,第三滚筒 355还可设置于支架3521朝向滚轮353的一侧,或者在支架3521的这两侧均设置第三滚筒355。

第一滚筒352为圆柱状,其到主体部3512上的最小间隙可任意设置,但最小间隙处附近的圆柱体部分到主体部3512具有较大的空间,为减小第一滚筒352受压摩擦主体部3512及形变的风险,第三滚筒355 通过第一连接架3521设置于该区域。第三滚筒355用于支撑、保护第一滚筒352。在第一滚筒352受车轮的重力而有向支架351发生形变的趋势时,第三滚筒355位于第一滚筒352与支架351的间隙区域,进而第三滚筒355可阻挡第一滚筒352发生形变。同时,第三滚筒355顶部到支撑面的高度大于第一滚筒352顶部到支撑面的高度,第三滚筒355 还可阻止车轮从夹持臂35上滑出。

连接部3511上还设有连接块356,连接块356用于接收推拉力驱动以基于连接部3511端部铰接为中心进行旋转。连接块356接收来自驱动臂32的推拉力,以实现夹持臂35由伸展姿态向收缩姿态转变。在其他实施方式下,连接块356接收来自驱动臂32的推拉力,还可实现夹持臂35在伸展姿态与收缩姿态之间自由转变。连接部3511上还设有与复位件34铰接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下,连接块356上设有槽形孔3561,槽形孔3561用于与外部驱动组件配合连接,即与驱动臂32滑动连接,以与驱动臂32形成摆动导杆机构。在驱动臂32驱动夹持臂35时,驱动臂32与夹持臂 35连接的一端在槽形孔3561中滑动,同时对连接块施加推拉力,以驱动夹持臂35绕其与夹持装置主体31的铰接位置转动。在夹持臂35处于伸展状态下时,驱动臂32与夹持臂35连接的一端顶抵于槽形孔3561 的一端,驱动臂32与夹持臂35形成形状锁合,在夹持臂35受到车轮的压力时,限制夹持臂35由伸展姿态向收缩姿态转变;在连接组件33 对驱动臂32施加作用力时,可带动驱动臂32转动以解除该形状锁合形态。进而,连接块356上设置的槽形孔,同时具有与驱动臂32配合连接以驱动夹持臂35的功能和限制夹持臂35转动的功能。

支架351下方设有滚轮安装板3531,滚轮353成对设置于滚轮安装板3531两侧。例如,滚轮353设置于支架351远离其端部铰接位置的一端。或者,主体部351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组滚轮353,可进一步增加夹持臂35的强度,减小夹持臂35发生弯曲变形的风险。

轮胎夹持装置3向搬运器主体2运动以搬运车轮至行车槽21的过程中,夹持臂35会沿斜坡23向行车槽21运动,此时若滚轮353与支架351的间距无法调节,则滚轮353仍旧会悬空,导致夹持臂35得不到滚轮353的支撑,增加了夹持臂35弯曲变形的风险。

因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参阅图8,滚轮353与支架351之间还设有支腿组件357,支腿组件357可随支架351的升降,动态调整支腿组件357的长度,使得滚轮353时刻与支撑面接触,以支撑夹持臂35。

具体地,支腿组件357的两端分别与支架351、滚轮353固定连接。支腿组件357包括液压支腿3571和液压缸3572,液压缸3572用于调节液压支腿3571的伸长量,例如液压支腿3571和液压缸3572均为小型器件,以能够安装于支架351上。例如,液压缸3572固定连接于支架 351下方,液压支腿3571与滚轮353固定连接;或者,液压缸3572设置于搬运器主体2上,通过液压管道驱动液压支腿3571。或者,液压支腿3571不与滚轮353连接,其上通过连接件设有滚珠,以滚动支撑于支撑面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下,支腿组件357还可直接支撑于支撑面,而不需设置滚轮353,在夹持臂35相对支撑面移动时,液压支腿3571 与支撑面之间产生滑动摩擦。

支架351上还设有距离传感器358,距离传感器358用于监测支架 351到支撑面的距离,以在第二滚筒354沿斜坡23滚动时,时刻提供支架351到支撑面的距离数据,使得支腿组件357得以被调整到适宜的长度支撑夹持臂35。

或者,在第二滚筒354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当第二滚筒354按一定速率沿斜坡23滚动时,可采用时序控制调节支腿组件37的伸长量。

支腿组件357的长度调节范围能够满足在第二滚筒354沿斜坡23 底部滚动到斜坡23顶部的过程中,保证对支撑臂35的有效支撑。在将车轮搬运到行车槽21上后,支腿组件357随第二滚筒354沿斜坡23滑落时收缩,且支腿组件357与滚轮353时刻保持对支架351的支撑。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皮带式车辆搬运器及其夹持臂。该夹持臂包括支架、第一滚筒和滚轮,第一滚筒悬设于支架侧边并可相对支架转动,滚轮设置于支架下方,用于在第一滚筒受到压力时支撑所述支架滚动滑行。通过在支架下方设置滚轮,以在第一滚筒受到压力时支撑支架滚动滑行,使得夹持臂通过滚轮得到支撑面的支撑,避免夹持臂悬空而导致受压弯曲变形,进而提高了夹持臂的强度,延长了夹持臂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