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式动物房舍的死猪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013发布日期:2019-09-20 20:5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楼房式动物房舍的死猪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装置涉及生猪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楼房式动物房舍的死猪通道。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生猪养殖时,饲养者一般会修建一层养殖场,养殖场的底部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便于养殖排污和通风,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生猪生病死亡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养殖人员直接将死猪放入养殖场墙壁处开设的死猪通道中,死猪沿死猪通道落到地面后被运走。

本发明人在进行大量生猪养殖时,提出了使用楼房式动物房舍进行养猪的养殖方式,此动物房舍含有多层用于养殖生猪的楼层。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猪患病死亡的情况,如果仍然采用现有的处理方式,由于猪的体重一般都是几十公斤甚至几百公斤,当动物房舍楼层较高时,死猪由死猪通道下落到地面时,会产生破坏性的冲击力,进而将地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楼房式动物房舍的死猪通道,防止死猪由死猪通道下落时损坏地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楼房式动物房舍的死猪通道,包括供死猪下落的通道本体,通道本体内竖向设有若干供死猪下滑的倾斜设置的滑板,且每个滑板的尾部与通道本体之间设有间隙;且相邻滑板中的位于上部的滑板尾部与位于下部的滑板头部之间为转换死猪的转换口。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楼房式动物房舍内设置死猪通道,此通道只用于死猪的向下运送。将死猪放置在滑板上后,死猪在重力作用下会沿滑板下滑,死猪滑离滑板尾部后,通过滑板的尾部与通道本体之间的间隙下落,由于相邻滑板中的上部滑板的尾部靠近下部滑板的头部,且上部滑板尾部与下部滑板的头部之间为转换死猪的转换口,由上部滑板下落的死猪经转换口落到下部滑板,死猪在滑板之间不断下落直至落到地面。

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在于:

1.能防止死猪摔坏,防止对地面造成损坏和污染:相比于直接将死猪从通道本体直接落下,使死猪直接掉落到地面,而死猪的质量较大,垂直下落到地面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会损坏地面,且死猪的表皮可能破裂而对地面造成污染。本方案在死猪通道本体内设置若干滑板,依靠死猪自身重力缓慢逐级向下滑落,使死猪落到地面时不产生破坏性的冲击力,防止地面被损坏和被污染。

2.有利于减轻污染和减少病毒传染:本方案设置专用的死猪通道,死猪通常是生病死亡,可能携带病毒,通过死猪通道搬运死猪,能避免死猪在动物房舍的各楼层之间敞开搬运,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染的概率,且死猪通道相对独立,可减轻死猪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通道本体上开有若干投放死猪的投放口,投放口位于滑板头部上方。

将死猪直接由投放口投入通道本体,投放口位于滑板头部上方,由投放口投入的死猪落于滑板上端,由于投放口与滑板头部存在一定高度差,当死猪由投放口落到滑板上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便于死猪快速沿滑板下滑。

进一步,滑板的上端固定有若干滚筒轮。

相比于死猪在滑板上滑动,死猪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本方案在滑板的上端固定有若干滚筒轮,将死猪与滑板的滑动摩擦改为死猪与滚筒轮的滚动摩擦,死猪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可防止死猪在下滑过程中表皮摩破,对滑板造成污染,也便于死猪快速滑下滑板。

进一步,滑板的两侧设有挡板。

在滑板的两侧设置挡板,可防止死猪沿滑板下滑时刮坏通道本体内壁,减少通道本体内污染。

进一步,投放口处设有转动板。

在投放口处设置转动板,使转动板遮挡住投放口,将死猪通道和动物房舍的内部空间隔离开,避免死猪通道的气味扩散到动物房舍内,有利于动物房舍内的清洁。

进一步,转动板的上端与投放口的上缘转动连接,转动板的下端延伸至通道本体内,且转动板下端的高度低于对应投放口的下缘。

将转动板的上端与投放口的上缘转动连接,转动板的下端延伸至通道本体内,在需要投入死猪时,只需将死猪推入投放口,死猪自动抵开转动板而进入死猪通道;转动板下端的高度低于对应投放口的下缘,保证转动板只能向死猪通道的内侧打开,死猪只能被单向投入死猪通道,可以防止投放口上层楼的死猪在滑落的过程中滑出下层楼的投放口。

进一步,投放口下方的第一块滑板的头部与投放口位于死猪通道本体内壁的同侧。

相比于随意设置滑板的位置,将投放口下方第一块滑板的头部与投放口设置于死猪通道本体内壁的同侧,在死猪被投入投放口后,可以使死猪下落到滑板的距离最短,减少死猪对滑板的冲击,延长滑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相邻的投放口之间设有两块滑板,且两块滑板中的位于下部的滑板尾部位置高于位于下部的投放口。

相比于上下相邻的投放口之间设有多块滑板,相邻的投放口之间设置两块滑板,使相邻投放口之间在能完成死猪下滑的同时,所设的滑板数量最少,可使死猪通道结构更简单,降低制造成本。两块滑板中的位于下部的滑板尾部位置高于位于下部投放口,死猪滑离位于下部的滑板后不会因为惯性而撞击位于下部的投放口上设置的转动板,避免对位于下部的投放口的使用造成影响。

进一步,两个相邻投放口之间的距离为4m,投放口的宽度为1m,且滑板与通道本体内壁的夹角为45°~65°。

两个相邻投放口之间的距离为4m,与动物房舍两层楼层之间高度差相等,使每层楼均设置一个投放口;投放口的宽度为1m,在能满足投放死猪的前提下,尽量将投放口设置的小一些,以减少死猪通道与楼层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滑板与通道本体内壁的夹角为45°~65°,使死猪能够在滑板上依靠自身重力下滑的同时,避免夹角过小,出现死猪下滑速度过快而造成摔坏死猪的情况。

进一步,通道本体底端滑板尾部的下方设有收集桶。

在通道本体底端滑板尾部的下方设置收集桶,使死猪下滑到地面时直接落入收集桶,避免死猪滑落到地面,然后再重新收集运走,设置收集桶后,收集桶可被直接运输走,使死猪运输的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通道纵向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通道本体1、投放口2、滑板3、缓冲垫4、挡板5、滚筒轮6、支撑杆7、转动板8、收集桶9、地板10。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楼房式动物房舍的死猪通道,包括竖直设置的下放死猪的通道本体1,结合图3,通道本体1截面呈方形,如图1所示,通道本体1的左侧开有六个用于投放死猪的投放口2,上下相邻投放口2之间的距离为4m,与动物房舍的楼层高度差4m向相匹配,本实施例的死猪通道可以应用于动物房舍上,使每层楼都有一个投放口2。通道本体1内设有九块供死猪下滑的倾斜设置的滑板3,结合图2所示,每个滑板3的尾部与通道本体1之间设有间隙,上下相邻的投放口2之间设有两块滑板3,相邻滑板3中的位于上部的滑板3尾部与位于下部的滑板2头部之间为转换口,滑板3与通道本体1内壁之间的夹角为65°,滑板3的头部通过螺丝固定于通道本体1的内壁,滑板3的尾部距离通道本体1之间的间隙为0.8m。

每个投放口2下方的第一个滑板3的头部与投放口2位于通道本体1的同一侧,使死猪由投放口2下落时快速落到滑板3上,相邻的投放口2之间的两块滑板3中,位于下部的滑板3的头部固定于与投放口2相对的内壁上。通道本体1底端的滑板3尾部处设有可承接死猪的收集桶9。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相邻投放口2之间的两块滑板3中,位于上部的滑板3的头部距离其上方的投放口2的下缘的距离为0.4m,以便使死猪由位于上部的投放口2投入通道本体1后落在滑板3上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便于死猪能快速沿滑板3下滑;位于上部的滑板3的尾部距离位于下部的滑板3的转换口的高度差为0.5m,以便死猪滑离位于上部额滑板3后能有足够的空间落入位于下部的滑板3;位于下部的滑板3尾部的高度高于位于下部的投放口2的高度,如果位于下部的滑板3的尾部与位于下部的投放口2的高度相等,死猪从位于下部的滑板3尾部滑离后,死猪下落时由于惯性可能会撞向位于下部的投放口2,对位于下部的投放口2产生破坏。

结合图2和图3,滑板3的两侧设有保护通道本体1内壁的挡板5,滑板3靠近固定端的上端面设有缓冲垫4,死猪下落在滑板3上时缓冲垫4为死猪提供缓冲,防止死猪对滑板3产生较大冲击而损坏滑板3;滑板3上沿死猪滑动方向设有若干滚筒轮6,滑板3的底端设有支撑杆7,支撑杆7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于通道本体1内壁、另一端固定于滑板3底端。

如图2所示,投放口2处设有转动板8,转动板8的上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投放口2的上缘,转动板8的下端延伸至通道本体1的内壁,且转动板8的下端低于对应投放口2的下缘,使转动板8只能单向地向通道本体1内旋转,转动板8的宽度为1m,方便投放死猪且转动板8不占用大的面积。

将本实施例中的死猪通道本体1设置于楼房式动物房舍内,每层楼对应有一个投放口2,投放口2距离动物楼房的地板10的高度为0.2m。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当动物房舍内的猪出现死亡时,工作人员利用推车将死猪运送到投放口2处,然后将死猪由投放口2投入通道本体1内,死猪被投入通道本体1的过程中会抵住转动板8,转动板8向通道本体1内旋转,然后死猪下落到投放口2下方的滑板3上,由于滑板3上端与投放口2有0.4m高度差,死猪垂直下落在滑板3上时,滑板3上的缓冲垫4会对死猪起到缓冲作用,而此时死猪已经具有一定大小的初速度,依靠此初速度,死猪会自动沿滚筒轮6下滑,死猪下滑到滑板3尾部后会垂直下落到位于下方的滑板3上,经过不断的逐级下滑,最终死猪由通道本体1底端的滑板3滑离,然后落入收集桶9中,最后被运走集中处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