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18105发布日期:2019-07-19 22:4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外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建筑节能保温防火效果,延长建筑保温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施工效率,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行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申请人在原有钢筋焊接网架板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研发一种新型实用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以外侧网片为主的构造层,保温层,结构层三者用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组成的一体化墙体。

在现有技术中,比如现浇式钢筋焊接网架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的构造和施工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144162.8)中网架板中由外侧网片,穿过保温板的腹丝,内侧网片,通过焊接组成的空间立体结构,虽然该结构在保温一体化技术中整体较好,但由于其腹丝穿透保温板,造成冷桥点增多,为达到同等保温效果,保温板厚度需加厚,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厚度更大,且腹丝带来的生产人工成本,混凝土成本等增大,焊点易开裂,放置模板垫块造成的现场施工工序复杂化,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传统钢筋焊接网架板在推广应用中发现,网架板现场施工时,需要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液面高差过大时,会造成保温板侧移,导致外侧构造层厚度不够,或者内侧结构层界面变小,影响主体安全。为了保证墙体结构层厚度,支设模板时需要在模板之间安装支撑定位筋,在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中,定位筋需要穿过保温板,易产生碎渣,沉积于墙体底部,难于清除。此外,为了保证保温层和构造层与结构层连接牢固,需要安装l型钢筋或u型筋,同定位筋的安装一样,l型钢筋或u型筋也需要穿过保温板,同样也会产生碎渣,造成施工繁琐,同时增加其制作安装成本。

现有技术存在诸多缺点:1、穿过保温板腹丝会产生冷桥现象,为达到节能标准,造成修正系数加大,保温板加厚,保温板成本增加;2、现有网架板生产过程中,需要工人穿插斜腹丝,内外网片需要与斜腹丝通过高强电流点焊,这些都会造成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条件高,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增加;3、由于现有网架板内钢筋较密集,墙体需要流动性大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很严格,有些地区很难达到标准,易造成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而且自密实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造价较高,造成建筑混凝土成本增加。4、网架板现场施工时,需要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液面高差过大时,会造成保温板侧移,导致外侧构造层厚度不够,或者内侧结构层截面变小,影响主体安全;5、为了保证墙体结构层厚度,支设模板时需要在模板之间安装支撑定位筋,在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中,定位筋需要穿过保温板,易产生碎渣,沉积于墙体底部,难于清除;6、传统现浇式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为了保证保温层和构造层与结构层连接牢固,需要安装l型钢筋或u型筋,同定位筋的安装一样,l型钢筋或u型筋也需要穿过保温板,产生碎渣,沉积于墙体底部,难于清除,造成施工繁琐,同时增加其制作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包括外模板、保护层、保温层、结构层和内模板,所述保护层内设置有抗裂网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抗裂网片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结构层内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端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支撑帽、卡槽、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盘,所述连接杆与第一限位盘之间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帽支撑所述外模板,所述卡槽与所述抗裂网片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支撑帽、第一金属丝杆、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盘,所述连接件与第一限位盘之间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帽支撑外模板,所述第一金属丝杆为直丝或者v型丝,所述第一金属丝杆与所述抗裂网片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支撑帽、第二金属丝杆、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盘,所述连接件与第一限位盘之间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帽支撑所述外模板,所述第二金属丝杆与所述抗裂网片之间焊接或承插。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二限位盘,所述第一限位盘与所述第二限位盘之间承插或者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盘与所述第二限位盘布置在所述保温层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二限位盘的锚固杆,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盘一侧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锚固杆一端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所述锚固杆另一端支撑顶支到所述内模板或者与所述结构层的拉筋进行拉结。

优选地,所述锚固杆与所述连接套管相连的一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锚固杆另一端带有孔洞或l形,用于与所述结构层内的拉筋拉结;或者,所述锚固杆另一端为圆形、柱帽形或矩形结构,用于支撑内模板。

优选地,所述抗裂网片包括相互交叉的横丝和纵丝,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在所述横丝和所述纵丝的交叉点;所述保温层的保温材料搭接处为企口形式,且内外咬茬搭接;两片所述抗裂网片连接处设置有搭接网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根据建筑施工图纸进行编号,确定网架板尺寸和形式,确定模板定位件和连接件的长度、形式和数量;其中,网架板包括抗裂网片、保温层、连接件和模板定位件

第二步:制作网架板: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制作网架板;

第三步:墙体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绑扎;

第四步:网架板安装:按照施工图纸对网架板进行放线,吊装就位,让网架板与墙体拉筋连接牢固,其中,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安装模板定位件和连接件;

第五步:支设模板:按照模板位置支设内模板和外模板;

第六步:浇筑混凝土:连续浇筑保温层内外侧混凝土,控制内外高差,振捣成型;

第七步:拆模和养护: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时拆除内模板和外模板,同时按照标准进行养护。

本发明提供的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具有较其他一体化材料造价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条件低,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减少;斜插腹丝减少,保温板修正系数降低,保温板厚度变小,保温板成本降低。由于现有网架板内钢筋较密集,墙体需要流动性大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很严格,有些地区很难达到标准,易造成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而且自密实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造价较高,造成建筑混凝土成本增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浇筑普通细石混凝土,降低混凝土成本、浇筑效果好。

应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视为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组件或步骤。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未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连接件与抗裂网片卡接的结构示意图(沿第一连接件a-a剖);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图4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未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图6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未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的保温层搭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模板-i;保护层-ii;保温层-iii;结构层-vi;内模板-v;抗裂网片-w,第一连接件-a;第二连接件-b;第三连接件-c;支撑帽-1;卡槽-2-1;第一金属丝杆2-2;直丝-2-2(1)和v型丝-2-2(2)为第一金属丝杆的两种不同的结构);第二金属丝杆-2-3;连接杆-3;第一限位盘-5;连接套管-6;限位件-7;第二限位盘-8;锚固杆-9;9(1)和9(2)为锚固杆不同的端部结构;横丝-10;纵丝-11;保温层内相邻两块保温材料-m;n-搭接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大体上相同的元素和功能,且将省略对这些元素和功能的重复性说明。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于本领域所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包括保护层ii、保温层iii、结构层vi,外模板i与内模板v之间依次设置所述保护层ii、保温层iii和所述结构层vi,所述保护层ii内设置有抗裂网片w(优选钢丝网片)、第一连接件a和第二连接件b,所述抗裂网片w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a和所述第二连接b件之间,所述结构层vi内设置有第三连接件c,所述第二连接件b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a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b另一端穿过所述保温层iii与所述第三连接件c相连。

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层ii中包含抗裂网片w、第一连接件a和第二连接件b,所述抗裂网片w位于第一连接件a与第二连接件b之间,所述抗裂网片w卡在第一连接件a中。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a包括支撑帽1、卡槽2-1、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件b包括第一限位盘5,所述连接杆3与第一限位盘5连接,比如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帽1支撑所述外模板i,所述卡槽2-1与所述抗裂网片w卡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b包括第一限位盘5,所述连接杆3与第一限位盘5连接,比如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帽1支撑所述外模板i,所述卡槽2与所述抗裂网片w卡接。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抗裂网片w由横丝10和纵丝11交叉而成,第一连接件a卡接在所述横丝10和纵丝11的交叉点处。

两片所述抗裂网片w连接处设置有搭接网片n,可以有效防止开裂,如图8所示。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c包括第二限位盘8,所述第一限位盘5与所述第二限位盘8连接,比如两者之间承插或者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盘5与所述第二限位盘8布置在所述保温层iii两侧。限定保温层iii位置不发生位移。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c包括锚固杆9,所述锚固杆9穿过所述第二限位盘8。锚固杆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所述第二连接件b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盘5一侧的连接套管6,所述连接套管6穿过所述保温层iii与所述锚固杆9一端连接,比如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所述锚固杆9另一端支撑顶支到所述内模板v或者与所述结构层vi的拉筋进行拉结。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锚固杆9与所述连接套管6相连的一端设置有限位件7,再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杆9另一端,即靠近结构层一侧、端部带有孔洞,比如圆孔或方孔或l形9(1),用于与结构层内的拉筋进行拉结,起到与主体结构层锚固作用;或者,该端部带有圆形、柱帽形、矩形等构件形状9(2),用于支撑内模板,起到与主体结构层截面支撑作用。所述锚固杆9为塑料结构或金属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发明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与图1-3中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所述第一连接件a包括支撑帽1、第一金属丝杆2-2、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盘5,所述连接件3与第一限位盘5连接,比如承插或者螺纹等活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帽1支撑所述外模板i,所述第一金属丝杆2-2为直丝(图5中2-2(1))或者v型丝(图5中2-2(2)),且与所述抗裂网片w焊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与图1-3中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所述第一连接件a包括支撑帽1、第二金属丝杆2-3、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件b包括第一限位盘5,所述连接件3与第一限位盘5连接,比如承插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帽1支撑所述外模板i,所述第二金属丝杆2-3与所述抗裂网片w之间焊接或承插。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外墙剪力墙结构中,两块相邻保温材料m施工做法按如图8所示执行:1.作为保温层的保温材料(比如保温板)接触搭接处做成企口形式,内外咬茬搭接;2.保护层中抗裂网片w外侧需加设搭接网片n,绑扎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具有保温效果好、防止保温板接缝部位发生冷桥,保温板外侧附加的搭接网片可以有效防止开裂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可采用以下制作工艺:

第一步:准备工作:根据建筑施工图纸进行编号,确定网架板尺寸和形式,确定模板定位件和连接件的长度、形式和数量;其中,网架板包括抗裂网片、保温层、连接件和模板定位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第二步:制作网架板: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制作网架板;

第三步:墙体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绑扎;

第四步:网架板安装:按照施工图纸对网架板进行放线,吊装就位,让网架板与墙体拉筋连接牢固,其中,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安装模板定位件和连接件。

第五步:支设模板:按照模板位置支设内模板和外模板;

第六步:浇筑混凝土:连续浇筑保温层内外侧混凝土,控制内外高差,振捣成型;

第七步:拆模和养护: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时拆除内模板和外模板,同时按照标准进行养护。

本发明提供的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具有较其他一体化材料造价低,保温材料修正系数小,保温材料厚度小: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条件低,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减少;施工现场安装费用低、安装效率高,施工进度快,由于现有网架板内钢筋较密集,墙体需要流动性大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很严格,有些地区很难达到标准,易造成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而且自密实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造价较高,造成建筑混凝土成本增加。此技术可以浇筑普通细石混凝土,降低混凝土成本、浇筑效果好。

具体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对所述具体部件进行选择性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意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