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固定活动板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5333发布日期:2019-11-27 21:37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固定活动板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简易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固定活动板房。



背景技术:

活动板房是一种以轻钢为骨架,以彩钢金属面板、防火硅岩板为夹心材料复合成围合材料,集防火、保温、隔热、环保于一体的临时建筑。活动板房构件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其可方便快捷的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临时性办公室、宿舍、野外作业、抗震救灾等民用安置用房。

目前在建筑工地中活动板房大量被当做宿舍以及办公场所,但是这些活动板房的防护措施都非常差,尤其是抗风能力。为了安装方便,活动板房锚固都非常差,基本就是靠自身重量来抵抗风力,但是在风力较大时,由于其受风面积很大,自身重力不足以抵抗大风,使得板房被吹翻或吹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造成严重的危害。

特别对于南方地区,风雨天气较多,经常需要进行防风加固,以确保风雨来临之际活动板房的整体安全性。现有的防风加固措施,通常是采用钢管+钢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在板房屋面,设置纵横交错的钢管以形成钢管网格架进行防护,在板房四角部位及侧面,则采用地锚与地面拉结加固——采用钢丝绳进行拉结加固,钢丝绳的一端与地锚件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活动板房连接。钢丝绳拉结时,必须将钢丝绳拉紧,业内常规做法是采用花篮螺栓进行调节拉紧。安装时,钢丝绳的一端与活动板房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花篮螺栓连接,花篮螺栓的另一端与地锚件连接,然后通过调节花篮螺栓将钢丝绳拉紧。但是这种固定方式针对帐篷的效果更好,而针对活动板房时,由于房子较大,钢丝绳需要延长的较多,导致整个活动板房占地面积会非常大,浪费很多的空地。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618401u的实新公开了种活动板房的防风锚固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预埋的螺套件、螺杆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螺杆件的一端与所述螺套件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合连接,其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使用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可用于连接钢丝绳,所述螺杆件与所述螺套件之间的螺纹连接可用于调节所述钢丝绳的拉紧程度。其是对钢丝绳的固定结构进行改进,但是仍不足以解决因为钢丝绳锚固而占用地面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固定活动板房,对板房锚固的机构都隐藏在地面下,不会占用板房周侧额外的空间,也不会影响板房的进出和周边环境的使用,并且提供更好的抗风防护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固定活动板房,包括基座单元、设置在基座单元上方的面板单元、设置在面板单元上的屋顶,所述基座单元内设置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上设置第一锚固机构,所述基座单元上设置第二锚固机构;

所述基座单元包括矩形的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所述横梁与纵梁上设置所述面板单元;

所述第二锚固机构包括所述横梁和纵梁下端面向外侧设置的多个锚固板,所述锚固板上设置第一锚固孔,所述第一锚固孔内插入锚固桩。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板与横梁和纵梁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板上设置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与第一锚固孔轴线一致的导向穿孔,所述锚固桩插入所述导向穿孔内,所述锚固桩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锚固桩上部的直径等于导向穿孔的内径,所述锚固桩的下部设置螺旋板,所述螺旋板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穿孔的内径,所述锚固桩的顶部设置旋转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所述锚固桩顶部设置的横臂,所述横臂的中部与锚固桩顶部连接,所述横臂的端部设置把手,所述横臂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操作台上在第一螺纹孔的旋转轨迹上设置第二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所述底部框架下端面向内设置的若干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端部与底部框架中心设置的加重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杆为四个,分别与底部框架的四个拐角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重机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配重筒,所述配重筒内设置加重料,所述配重筒的上端与加强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固机构包括加强杆上设置的若干个第二锚固孔,所述第二锚固孔向下且向加重机构倾斜,所述第二锚固孔截面为十字型,所述第二锚固孔内插入设置锚固钉,所述锚固钉的截面为十字型,所述锚固钉的上端设置敲击板。

现有的活动板房大多应用在建筑场地,作为办公场所或员工的宿舍,而这些场地天气环境一般不会特别恶劣,遭受大风的情况不多,因此并不注重于活动板房的防风措施。特别是我国的气候环境并不像美国那般,台风和龙卷风很多,只有夏季在南方会遭受几次台风,而且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地持续时间很短,这就导致了活动板房领域发展方向基本朝着简易、安装方便、便于搬运发展,对于安全上发展并不多。

虽然有一些活动板房具备防风能力,但是其防风能力较差且使用并不方便,如活动板房的周边设置锚固桩,并通过锚固桩设置钢丝绳与板房的四角连接,对板房起到固定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会对活动板房的易安装和便于携带性能造成影响,且在操作时也非常方便,仅需在板房周边地面打下锚固桩,然后通过钢丝绳拉紧即可。这种防风措施使用较为方便,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前边所说的,活动板房的防风基本没有研究,这一防风措施是从帐篷的防风措施转化而来,但是板房的面积较大,迎风受力自然更多,同样的防风措施不一定能够适用。且钢丝绳与周侧地面的锚固桩连接,导致了活动板房周边存在多条绷紧的钢丝绳,一方面影响人们的活动、占用较多地面,另一方面在风力特别大时锚固桩从地方拉出时反弹力容易伤人,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目前并没有较好的措施对活动板房进行防风,技术人员不知从哪里下手进行研究。因为如果不设置锚固桩和钢丝绳的话,就需要对活动板房的地基进行加重,以此来承受更大的风力而不会被吹走。但是这又与活动板房的初衷不符合,即简易安装等的需求。

也有技术人员从外挂的装置入手进行防风,如申请号为2017104650110的发明公开的活动板房,其就是依靠外挂装置来减小对风的阻力,使得大风对板房的推力减小,但是其抗大风的性能还有待提高,且外挂对于使用有所不便,对于出入影响很大,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总的来说,目前对于活动板房的防风工作基于环境因素,并不是太过重视,因为不是较为强烈的风无法对其造成威胁,但是中国除了夏季可能会出现的台风之外,基本不存在其他如龙卷风等的强风,所以整个活动板房领域对于板房的防风研究都不深入。而某些地区可能存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也仅仅就参考了帐篷的防风固定方式,即在外侧通过拉绳固定,简易方便或通过卸去风力的外加装置,来抵御强风,也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所有的这一切导致活动板房防风技术一直不能大跨步前进,不能做到方便安装防风力度强的程度。

本发明通过对板房的底部进行固定,同时对板房中心位置加重及固定,保证其稳定性。本发明的活动板房包括基座单元、设置在基座单元上方的面板单元、设置在面板单元上的屋顶,基座单元内设置加固机构,加固机构上设置第一锚固机构,基座单元上设置第二锚固机构;面板单元和屋顶都为现有技术,基座单元内部设置加固机构,即对基座单元增加牢固度的同时与加固机构上的第一锚固机构配合,还能增加抓地力,提高抗风性能。基座单元上设置的第二锚固机构对基座单元进行抓地,增加板房底部的抓地效果,这些措施不会影响到周边空间,更不会占用较多的面积。

基座单元包括矩形的底部框架,底部框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横梁与纵梁上设置所述面板单元;第二锚固机构包括横梁和纵梁下端面向外侧设置的多个锚固板,锚固板上设置第一锚固孔,第一锚固孔内插入锚固桩。基座单元包括横梁和纵梁组成的矩形框架,面板单元设置在横梁和纵梁上组成板房主体,第二锚固机构是在横梁和纵梁的下端面设置锚固板,通过锚固桩插入锚固板上的第一锚固孔内,从而对底板框架进行锚固。

锚固板与横梁和纵梁螺栓连接,考虑到搬运方便与否、存放方便与否等问题,锚固板与横梁和纵梁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搬运或存放时能够将锚固板取下,使得形状规则的横梁和纵梁利于搬运或存放。

锚固板上设置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与第一锚固孔轴线一致的导向穿孔,锚固桩插入所述导向穿孔内,锚固桩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锚固桩上部的直径等于导向穿孔的内径,锚固桩的下部设置螺旋板,螺旋板的直径小于导向穿孔的内径,锚固桩的顶部设置旋转机构。螺旋板的结构类似于螺纹,只是螺旋板突出的长度比螺纹要打,类似于自攻螺丝的结构。螺旋板的直径小于导向穿孔的内径可以使得锚固桩的下部能够穿过导向穿孔,而锚固桩上部的直径等于导向穿孔的内径,使得导向穿孔对锚固桩向下运动进行导向。在锚固桩插入导向穿孔后,通过旋转机构旋转,锚固桩,使得锚固桩的下部在旋转的过程中逐渐插入到地面以下,对底部框架进行锚固。

旋转机构包括锚固桩顶部设置的横臂,横臂的中部与锚固桩顶部连接,横臂的端部设置把手,横臂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操作台上在第一螺纹孔的旋转轨迹上设置第二螺纹孔。在旋转时可以两人一起操作,没人手持把手,然后用力旋转,横臂带动锚固桩开始转动,在转动多次后,锚固桩的下部已经全部进入到地面以下,此时将横臂旋转至第一螺纹孔与最近一个第二螺纹孔重叠,然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加固机构包括所述底部框架下端面向内设置的若干个加强杆,加强杆的端部与底部框架中心设置的加重机构连接。加强杆为四个,分别与底部框架的四个拐角相连接。加强杆与底部框架的四角连接,且加强杆的端部与加重机构连接,一方面加重机构能够对底部框架配重,增加其抗风性能,另一方面加强杆相当于组成一个x形结构,可以增加底部框架的刚性。

加重机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配重筒,配重筒内设置加重料,配重筒的上端与加强杆的端部连接。加强杆的端部设置截面为矩形的连杆,配重筒的上端设置与连杆相配合的矩形固定筒,连杆插入矩形固定筒内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加重机构不能占用较多重量,以免增加运输成本,因此加重机构采用一个埋在地下的配重筒,在配重筒内可以放入泥土、砂石、铁块等加重料,从而增加配重筒的重量,这样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加重料取出,方便运输。加强杆与配重筒的连接需要非常的坚固,因此在加强杆的端部设置连杆,并插入配重筒上端的固定筒内后用多个螺栓固定,这样可以保持整体的刚性,在遭受大风时不会因为摇晃使得加强杆与配重筒连接松动。

第一锚固机构包括加强杆上设置的若干个第二锚固孔,第二锚固孔向下且向加重机构倾斜,第二锚固孔截面为十字型,第二锚固孔内插入设置锚固钉,锚固钉的截面为十字型,锚固钉的上端设置敲击板。这里的第一锚固机构是对加强杆进行固定,从而间接对底部框架进行锚固。板房一侧若受风力会有向上的力,而锚固钉为斜向下插入,且向板房中心的配重筒倾斜,此时锚固钉会提供一个相反的下压力,从而保证底部框架不会被掀起来,增加板房的抓地力。

本发明的活动板房对于大风有很强的防护能力,远远超过现有的锚固桩所提供的稳定力,且用于对板房锚固的机构都隐藏在地面下,不会占用板房周侧额外的空间,也不会影响板房的进出。且锚固的机构可以拆卸,不会对正常的板房搬运、存放、安装造成影响,使用方便,效果很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底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锚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锚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锚固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1-5,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固定活动板房,包括基座单元、设置在基座单元上方的面板单8元、设置在面板单元8上的屋顶7,所述基座单元内设置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上设置第一锚固机构,所述基座单元上设置第二锚固机构4;面板单元和屋顶都为现有技术,基座单元内部设置加固机构,即对基座单元增加牢固度的同时与加固机构上的第一锚固机构配合,还能增加抓地力,提高抗风性能。基座单元上设置的第二锚固机构对基座单元进行抓地,增加板房底部的抓地效果,这些措施不会影响到周边空间,更不会占用较多的面积。

所述基座单元包括矩形的底部框架1,所述底部框架1包括两个横梁6和两个纵梁5,所述横梁6与纵梁5上设置所述面板单元8;所述第二锚固机构包括所述横梁6和纵梁5下端面向外侧设置的多个锚固板16,所述锚固板16上设置第一锚固孔15,所述第一锚固孔15内插入锚固桩25。基座单元包括横梁和纵梁组成的矩形框架,面板单元设置在横梁和纵梁上组成板房主体,第二锚固机构是在横梁和纵梁的下端面设置锚固板,通过锚固桩插入锚固板上的第一锚固孔内,从而对底板框架进行锚固。

所述锚固板16与横梁6和纵梁5螺栓连接。考虑到搬运方便与否、存放方便与否等问题,锚固板与横梁和纵梁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搬运或存放时能够将锚固板取下,使得形状规则的横梁和纵梁利于搬运或存放。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锚固板16上设置操作台12,所述操作台12上设置与第一锚固孔15轴线一致的导向穿孔14,所述锚固桩25插入所述导向穿孔14内,所述锚固桩25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锚固桩25上部的直径等于导向穿孔14的内径,所述锚固桩25的下部设置螺旋板18,所述螺旋板18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穿孔14的内径,所述锚固桩25的顶部设置旋转机构。螺旋板的结构类似于螺纹,只是螺旋板突出的长度比螺纹要打,类似于自攻螺丝的结构。螺旋板的直径小于导向穿孔的内径可以使得锚固桩的下部能够穿过导向穿孔,而锚固桩上部的直径等于导向穿孔的内径,使得导向穿孔对锚固桩向下运动进行导向。在锚固桩插入导向穿孔后,通过旋转机构旋转,锚固桩,使得锚固桩的下部在旋转的过程中逐渐插入到地面以下,对底部框架进行锚固。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所述锚固桩25顶部设置的横臂13,所述横臂13的中部与锚固桩25顶部连接,所述横臂13的端部设置把手9,所述横臂13上设置第一螺纹孔10,所述操作台12上在第一螺纹孔10的旋转轨迹上设置第二螺纹孔11。在旋转时可以两人一起操作,没人手持把手,然后用力旋转,横臂带动锚固桩开始转动,在转动多次后,锚固桩的下部已经全部进入到地面以下,此时将横臂旋转至第一螺纹孔与最近一个第二螺纹孔重叠,然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所述底部框架1下端面向内设置的若干个加强杆2,所述加强杆2的端部与底部框架1中心设置的加重机构3连接。所述加强杆2为四个,分别与底部框架1的四个拐角相连接。加强杆与底部框架的四角连接,且加强杆的端部与加重机构连接,一方面加重机构能够对底部框架配重,增加其抗风性能,另一方面加强杆相当于组成一个x形结构,可以增加底部框架的刚性。

所述加重机构3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配重筒17,所述配重筒17内设置加重料19,所述配重筒17的上端与加强杆2的端部连接。

所述加强杆2的端部设置截面为矩形的连杆21,所述配重筒17的上端设置与连杆21相配合的矩形固定筒20,所述连杆21插入矩形固定筒20内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

加重机构不能占用较多重量,以免增加运输成本,因此加重机构采用一个埋在地下的配重筒,在配重筒内可以放入泥土、砂石、铁块等加重料,从而增加配重筒的重量,这样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加重料取出,方便运输。加强杆与配重筒的连接需要非常的坚固,因此在加强杆的端部设置连杆,并插入配重筒上端的固定筒内后用多个螺栓固定,这样可以保持整体的刚性,在遭受大风时不会因为摇晃使得加强杆与配重筒连接松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锚固机构包括加强杆2上设置的若干个第二锚固孔23,所述第二锚固孔23向下且向加重机构3倾斜,所述第二锚固孔23截面为十字型,所述第二锚固孔23内插入设置锚固钉24,所述锚固钉24的截面为十字型,所述锚固钉24的上端设置敲击板22。这里的第一锚固机构是对加强杆进行固定,从而间接对底部框架进行锚固。板房一侧若受风力会有向上的力,而锚固钉为斜向下插入,且向板房中心的配重筒倾斜,此时锚固钉会提供一个相反的下压力,从而保证底部框架不会被掀起来,增加板房的抓地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