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619发布日期:2019-09-17 21:3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中心区的办公楼正在向高层和超高层发展,并出现办公单元的布局形式。办公楼的规模、使用要求和技术、环境条件来确定建筑的体形、体量、层数、朝向等是办公楼设计的重要因素。在平面和空间上处理好办公用房之间、办公用房与各种服务用房之间的关系以及室内外环境也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由于目前的城市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缺,许多楼间距都十分狭小;同时高层写字楼往往门窗紧闭,每层办公楼上的办公人员位置安排密集,无法通风;由此可见,建筑通风问题很突出;使用空调等电气设备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能耗大,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能够对高层建筑进行自动通风的通风式建筑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包括若干建筑层,建筑层包括围成建筑层的上楼板、下楼板和若干墙体,墙体上设有若干通风孔,通风孔内均设有开启或关闭通风孔的开关阀,开关阀连接有控制开关阀的控制开关,开关阀与控制开关电连接。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可控制开关阀的开启和关闭来控制通风孔的开启和关闭,让建筑层的通风时刻变得可控,可选择在适宜的时候对建筑层进行通风;遇到天气情况恶劣时,即可实现通风孔的关闭。

在使用时,启动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将通风孔打开,此时建筑层外部的气流冲击到某一侧或者某几侧墙体上,气流通过墙体上的通风孔进入到建筑层内,气流涌入到建筑层后,挤压建筑层内原有的空气从其他一侧或者几侧墙体的通风孔处排出,实现了整个建筑层的自动通风。

进一步,还包括通风单元,通风单元包括若干贯穿上楼板和下楼板的通风通道,相邻两个建筑层的通风通道连通,且通风通道竖直设置,通风通道的上端为敞口且位于办公楼的顶部;通风通道上设有若干连通通风通道和建筑层的导风口。

通风通道的上端为敞口,且敞口位于办公楼的顶部,办公楼的顶部处气流的流动呈水平方向,此时让通风通道上端的敞口处呈负压状态,进而让整个通风通道上的导风口均呈负压状态,导风口能将建筑层内的原有空气吸出,让通风孔处的气流快速的补入到建筑层内,提高建筑层的通风效率。

进一步,还包括若干导流叶,导流叶转动安装在导风口处,且导流叶可对导风口进行封闭。

在进行通风前,转动导流叶,使导流叶远离铰接处的一侧朝上,且导流叶位于通风通道内;在进行通风时,气流通过导风口从通风通道排出,此时导流叶能将气流向通风通道敞口的一端导向,让建筑层内的原有空气被快速吸出,且导出的气流的流向一致,不会互相干扰。

进一步,通风通道设置在建筑层的中心处。

导风口能对位于导风口四周的空气进行抽吸,此时将通风通道设置在建筑层的中心处,导风口也位于建筑层的中心处,能有效让建筑层的中心处的空气流动起来,进而建筑层靠近墙体四周的空气也被同步带动起来,能提高建筑层的换气率。

进一步,通风孔位于墙体靠近上楼板的一侧,且导风口位于靠近下楼板的一侧。

通风孔和导风口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差,进而让进入到建筑层内的气流必定由上至下的流动,让气流经过整个建筑层以后从通风通道流出,实现全面的自动通风;同时当气流从通风孔中进入时,气流从上楼板的一侧进入,进入的气流不会对办公人员造成影响。

进一步,单面墙体上的通风孔的数量小于等于二。

保证有多个通风孔正常通风的同时,让通风孔的尽量少,减小对墙体强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俯视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楼板10、下楼板20、墙体30、通风孔301、开关阀302、通风通道40、导风口401、导流叶40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包括若干建筑层,建筑层包括围成建筑层的上楼板10、下楼板20和四面等长宽的墙体30,上楼板10、下楼板20和墙体30将建筑层围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体状。

如图1和2所示,每面墙体30上均两个设有倾斜设置的通风孔301,两个通风孔301靠近相邻的两面墙体30设置,相对的两面墙体30上的通风孔301相对设置,通风孔301均位于墙体30靠近上楼板10的一侧处,如图2所示,建筑层的中心点在通风孔301轴线的延长线上;如图2所示,通风孔301内均设有开启或关闭通风孔301的开关阀302,开关阀302连接有控制开关阀302的控制开关,开关阀302与控制开关电连接,开关阀302为电动陶瓷球阀Q641TC。

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通风单元,通风单元包括若干贯穿上楼板10和下楼板20的通风通道40和若干导流叶402,相邻两个建筑层的通风通道40连通,且通风通道40竖直设置,通风通道40设置在建筑层的中心处,通风通道40的上端为敞口且位于办公楼的顶部;通风通道40上设有四个连通通风通道40和建筑层的导风口401,导风口401与墙体30内表面相对,且导风口401位于靠近下楼板20的一侧;导流叶402转动安装在导风口401处;如图1所示,导流叶402竖直设置时,导流叶402的下侧与下层的导流叶402的上侧贴合,且导流叶402的左右两端与导风口401的侧壁贴合,实现对导风口401的进行封闭。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通风式建筑结构在使用时,转动导流叶402,使导流叶402远离铰接处的一侧朝上,且导流叶402位于通风通道40内;然后启动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将开关阀302打开,使所有的通风孔301均打开,此时外界的气流从如图2所示的由下至上的流动,气流通过下侧墙体30上的两个通风孔301中涌入到建筑层中,进而让气流向建筑层的中心处涌入,涌入的气流让建筑层内原有的空气从上侧的墙体30处的通风孔301处涌出;与此同时建筑层左右两侧的墙体30处受到气流的作用让左右两侧墙体30上的通风孔301处形成负压,使建筑层内原有的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从左右两侧墙体30上的通风孔301处流出。

同时通风通道40的上端为敞口,且敞口位于办公楼的顶部,办公楼的顶部处气流的流动呈水平方向,此时让通风通道40上端的敞口处呈负压状态,进而让整个通风通道40上的导风口401均呈负压状态,此时从下侧墙体30的通风孔301处流入的气流能向如图1所示的流动方向流动,使从通风孔301处流入的气流由上至下的流动,气流流经导风口401和导流叶402进入到通风通道40中,从通风通道40上端的敞口处排出,导流叶402将气流向上导出。

由于通风孔301均位于墙体30靠近上楼板10的一侧处,导风口401位于靠近下楼板20的一侧,当气流从通风孔301中进入时,进入的气流不会对办公人员造成影响;但由于通风孔301和导风口401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差,进而让进入到建筑层内的气流必定由上至下的流动,让气流经过整个建筑层以后从通风通道40流出,实现全面的自动通风。

当通风式建筑结构无需使用时,关闭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将开关阀302关闭,同时转动导风口401处的导流叶402,让导流叶402处于竖直状态,导流叶402对导风口401进行封闭,即可实现将该通风过程中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