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8252发布日期:2020-01-21 23:4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



背景技术:

单管通信杆是一种实用新颖通信铁塔,以外表美观,占地面积小,性价比高,而被广大通信运行商所采用;单杆通讯塔一般的高度在30-45米之间,因其本身较高,所以一个单杆通讯塔一般是由上中下三节塔身插接而成。

在塔身之间相互插接时,需要人工调整第二塔杆的倾斜角度,使其与第一塔杆对齐装配,然而人工调节存在较大的误差,两节塔身之间存在角度上的差别,在插接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插接部位因摩擦,而造成塔身的受损,甚至有可能直接造成塔身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包括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侧面呈环形阵列开有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安装有滚轮机构,所述中间管的外壁中部垂直设有挡圈;所述中间管的底部嵌入于第一塔杆的内部,所述中间管的顶部嵌入于第二塔杆的内部,所述挡圈贴合于第一塔杆和第二塔杆之间,所述滚轮机构与所述第一塔杆、所述第二塔杆的内壁滚动贴合;所述滚轮机构用以调节所述第二塔杆的装配角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圈的顶面边缘处垂直设有第一包边,所述第二塔杆的底部贴合嵌入于所述第一包边与所述挡圈所围的直角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圈的底面边缘处垂直设有第二包边,所述第一塔杆的顶部贴合嵌入于所述第二包边与所述挡圈所围的直角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包边和所述第二包边的内壁均设有密封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间管中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中间管的一端开口装配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以便于所述第二塔杆的装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连接座、配合板以及导流头,所述连接座嵌入于所述中间管的顶部,所述连接座的顶面设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的顶面设有导流头,所述导流头为半球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配合板的形状面积与所述中间管截面的形状面积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间管、所述挡圈、所述第一塔杆以及所述第二塔杆的截面均为等六边形,所述中间管的六个侧面均开设有安装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滚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以及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以及第四滚轮线性阵列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嵌入于所述第一塔杆的内部,所述第三滚轮、所述第四滚轮嵌入于所述第二塔杆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安装第二塔杆时,滚轮机构使得第二塔杆下放更为顺畅、无阻碍,并且在下放的同时滚轮机构也会校正第二塔杆的倾斜角度,使得第二塔杆处于竖直状态,安装简便,没有磨损,能够实现第二塔杆的自动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所示的挡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所示的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第一塔杆、中间管以及第二塔杆装配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中间管,11、安装孔,111、第一滑轮,112、第二滑轮,113、第三滑轮,114、第四滑轮,12、挡圈,121、第一包边,122、第二包边,123、密封垫,2、导向机构,21、连接座,22、配合板,23、导流头,3、第一塔杆,4、第二塔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包括中间管1,所述中间管1的侧面呈环形阵列开有安装孔11,每个所述安装孔11的内部均安装有滚轮机构,所述中间管1的外壁中部垂直设有挡圈12;所述中间管1的底部嵌入于第一塔杆3的内部,所述中间管1的顶部嵌入于第二塔杆4的内部,所述挡圈12贴合于第一塔杆3和第二塔杆4之间,所述滚轮机构与所述第一塔杆3、所述第二塔杆4的内壁滚动贴合,所述滚轮机构用以调节所述第二塔杆4的装配角度。

优选的,所述挡圈12的顶面边缘处垂直设有第一包边121,所述第二塔杆4的底部贴合嵌入于所述第一包边121与所述挡圈12所围的直角凹槽内;第一包边121用以对第二塔杆4的底部侧面进行限位,使得第二塔杆4安装更为牢固。

优选的,所述挡圈12的底面边缘处垂直设有第二包边122,所述第一塔杆3的顶部贴合嵌入于所述第二包边122与所述挡圈12所围的直角凹槽内;第二包边122用以对第一塔杆3的顶部进行侧面限位,使得第一塔杆3的安装更为牢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边121和所述第二包边122的内壁均设有密封垫123;密封垫123能够增强第一包边121、第二包边122与塔杆的接触密封性能,避免雨水渗入,起到防腐防锈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中间管1中空、两端开口结构,用以减少重量,便于装配,所述中间管1的一端开口装配连接有导向机构2,所述导向机构2用以便于所述第二塔杆4的装配。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2包括连接座21、配合板22以及导流头23,所述连接座21嵌入于所述中间管1的顶部,所述连接座21的顶面设有配合板22,所述配合板22的顶面设有导流头23,所述导流头23为半球状;半球状的导流头23能够使得第二塔杆4在装配时,第二塔杆4的能够沿着导流头23的外壁向下滑动插接,导流头23还会支撑第二塔杆4,使得第二塔杆4不会受到阻碍。

优选的,所述配合板22的形状面积与所述中间管1截面的形状面积相同;配合板22与中间管1形状面积均相同能够使得连接处更为吻合,减少导向机构2的所占体积,能够与中间管1形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中间管1、所述挡圈12、所述第一塔杆3以及所述第二塔杆4的截面均为等六边形,所述中间管1的六个侧面均开设有安装孔11;中间管1、与挡圈12为六边形为了让中间管1与塔杆装配更为便捷,每个侧面均开设有安装孔11并且安装孔11内设有滚轮机构,也为了让中间管1的六个面均与六边形的塔杆内壁接触,更为稳定、支撑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滚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111、第二滚轮112、第三滚轮113以及第四滚轮114,所述第一滚轮111、第二滚轮112、第三滚轮113以及第四滚轮114线性阵列沿所述安装孔11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滚轮111、所述第二滚轮112嵌入于所述第一塔杆3的内部,所述第三滚轮113、所述第四滚轮114嵌入于所述第二塔杆4的内部;通过设置四个滚轮,并且滚轮两两分别于两个塔杆内,可使得第二塔杆4装配更为方便,分布更为合理、均匀。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通讯塔组装用防磨损插接组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中间管1为中空、两端开口的六棱柱状,中间管1的截面为等六边形,中间管1的六个侧面中线处均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为长条矩形,安装孔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111、第二滚轮112、第三滚轮113以及第四环114,各个滚轮均与所在侧面垂直分布,并且各个滚轮之间等距设置,滚轮有五分之二的部分外伸于所在侧面;

中间管1的中部垂直焊接有六边形的挡圈12,四个滚轮两两对称分布在挡圈12的两侧,挡圈12的面积大于中间管1的截面面积;

中间管1的一端开口处安装有导向机构2。

如图2所示,图2为实用新型所示的挡圈结构示意图;

挡圈12的中心处开有供中间管1贯穿的六边形通孔,挡圈12的一个侧面边缘处垂直设有六边形的第一包边121,另一个侧面边缘处垂直设有六边形的第二包边122;

第一包边121、第二包边122的内壁均胶合有密封垫123,示例性的,密封垫123为橡胶材质。

如图3所示,图3为实用新型所示的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导向机构2包括连接座21、配合板22以及导流头23,连接座21为六边形块状结构,连接座21的外壁设有六边形的配合板22,配合板22的外表面设有半球状的导流头23。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第一塔杆、中间管以及第二塔杆装配截面结构示意图。

中间管1的底部嵌入到第一塔杆3的内部,中间管1的顶部嵌入到第二塔杆4的内部,挡圈12贴合在第一塔杆3和第二塔杆4的连接处;

中间管1整体的横向间距与第一塔杆3、第二塔杆4的内径相同,第一塔杆3与第二塔杆4之间形状尺寸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先将第一塔杆3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将中间管1对齐插入到第一塔杆3的顶部开口处,使得第一滚轮111、第二滚轮112滚动进入到第一塔杆3内,挡圈12置于第一塔杆3的顶面并且对齐吻合,而第二包边122贴合于第一塔杆3的顶部侧面,对连接处进行包裹密封,此时,中间管1与第一塔杆3位于同一中线处;

随后工人通过起吊装置将第二塔杆4吊至第一塔杆3的顶部,初步调节第二塔杆4的位置,然后下放第二塔杆4,在下放的同时中间管1会先与导流头23的外壁贴合,导流头23会对第二塔杆4进行支撑,并且第二塔杆4的底端会沿着导流头23的外壁向下滑动,从而对第二塔杆4的放置位置进行二次校正;

继续下放,中间管1顶部会逐步进入到第二塔杆4内,而第二塔杆4的内壁开始与第三滚轮113、第四滚轮114接触,滚轮对第二塔杆4的下放过程进行导向,并且对第二塔杆4的放置位置进行三次校正,此时第二塔杆4、中间管1以及第一塔杆3三者便可位于同一中线处;最后,第二塔杆4的底端插入到第二包边122所围凹槽内,实现稳定放置;

在使用时,第一包边121、第二包边122能够由外向内进行支撑限位,中间管1的各个滚轮,能够由内至外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第一塔杆3与第二塔杆4能够稳定连接,密封垫123能够防止连接处锈蚀。

为了加强连接强度还可增加其他加固措施,示例性的为,将连接处进行焊接或螺钉加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