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气动增压式水泥发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071发布日期:2020-04-17 18:1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轻量化气动增压式水泥发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混凝土浆料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轻量化气动增压式水泥发泡机。



背景技术:

水泥发泡机将水泥和水在搅拌斗内按一定比例搅拌成水泥浆,通过气压输送缸输送到管道中,发泡剂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后,通过高压泵与压缩空气混合,在管道中形成高度的细密泡沫,再与管道中的水泥浆混合形成发泡混凝土浆料,然后将运输到浇筑现场使用,现有的水泥发泡机有以下几个缺点:1、用于供给水泥浆的水泥浆罐以及用于供水的水罐,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液面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停机,待水泥浆罐以及水罐重新补充之后,再进行生产,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容易出现质量较差的发泡混凝土浆料;2、水泥浆与水在供给的时候,存在流速不稳定、流速过慢等情况,这也会影响发泡混凝土浆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轻量化气动增压式水泥发泡机,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轻量化气动增压式水泥发泡机,包括第一水罐、第二水罐、第一水泥浆罐、第二水泥浆罐、压力气罐、泡沫发生器以及泥浆泡沫混合器;

所述第一水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水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并列连接在进水总管上,进水总管上设置有发泡剂入口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并列连接在出水总管上,泡沫发生器的出口连接有泡沫输送管;

所述第一水泥浆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与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二水泥浆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管与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与第二进料管并列连接在进料总管上,所述第一出料管与第二出料管并列连接在出料总管上,出料总管与所述泡沫输送管连通后与所述泥浆泡沫混合器的进口连接;

所述压力气罐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压力管、第二压力管与第三压力管;

所述第一压力管与所述出水总管连通后与与所述泡沫发生器的进口连接;

所述第二压力管上并列连接有第一加压管与第二加压管,第一加压管、第二加压管分别与第一水罐、第二水罐的顶部连接;

所述第三压力管上并列连接有第三加压管与第四加压管,第三加压管、第四加压管分别与第一水泥浆罐、第二水泥浆罐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水总管与水池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料总管与灰浆搅拌机的出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泡沫输送管上设置有试泡管。

进一步,所述压力气罐连接有气泵。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罐与第二水罐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泥浆罐与第二水泥浆罐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第三排气管与第四排气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泥浆罐与第二水泥浆罐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减压管与第二减压管,第一减压管与第二减压管与真空罐连接。

进一步,所述真空罐连接有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水罐以及双水泥浆罐的结构,通过两两进行状态的切换,来实现连贯的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水罐与水泥浆罐均通过增压的方式进行供给,使得流速稳定、速度快;水泥浆罐在负压的条件下进行补料,大大的提高了补料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轻量化气动增压式水泥发泡机,包括第一水罐1、第二水罐2、第一水泥浆罐3、第二水泥浆罐4、压力气罐5、泡沫发生器6以及泥浆泡沫混合器7。

第一水罐1、第二水罐2、第一水泥浆罐3与第二水泥浆罐4中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低液位与高液位,正常情况下,当监测到低液位的时候,进行水或者水泥浆料的补充,补充到高液位的时候,补充动作结束,关于液位传感器如何设置以实现上述功能,为本领域非常常见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水罐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管8与第一出水管9,第二水罐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0与第二出水管11,第一进水管8与第二进水管10并列连接在进水总管12上,进水总管12上设置有发泡剂入口管13以及水泵,第一出水管9与第二出水管11并列连接在出水总管14上,泡沫发生器6的出口连接有泡沫输送管15。

第一水泥浆罐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16与第一出料管17,第二水泥浆罐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管18与第二出料管19,第一进料管16与第二进料管18并列连接在进料总管20上,进料总管20上设置有上料泵,第一出料管17与第二出料管19并列连接在出料总管21上,出料总管21与泡沫输送管15连通后与泥浆泡沫混合器7的进口连接。

压力气罐5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压力管22、第二压力管23与第三压力管24,第一压力管22、第二压力管23与第三压力管24互不影响,实现独立的压力气体的输出。

第一压力管22与出水总管14连通后与与泡沫发生器6的进口连接。

第二压力管23上并列连接有第一加压管25与第二加压管26,第一加压管25、第二加压管26分别与第一水罐1、第二水罐2的顶部连接。

第三压力管24上并列连接有第三加压管27与第四加压管28,第三加压管27、第四加压管28分别与第一水泥浆罐3、第二水泥浆罐4的顶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总管12与水池29连接,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水池29替换为其他水源。

进料总管20与灰浆搅拌机30的出口连接。

泡沫输送管15上设置有试泡管31,通过试泡管31可以检查泡沫的情况。

压力气罐5连接有气泵32,气泵35向压力气罐5中加压。

第一水罐1与第二水罐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第一排气管33与第二排气管34。

第一水泥浆罐3与第二水泥浆罐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第三排气管35与第四排气管36。

第一水泥浆罐3与第二水泥浆罐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减压管37与第二减压管38,第一减压管37与第二减压管38与真空罐39连接,真空罐39连接有真空泵40。

另外,图中a为电磁阀,电磁阀一共设置有14处;b为单向阀,单向阀一共设置有7处;c为调压阀,调压阀一共设置有3处;d为球阀,球阀一共设置有2处;e为气动阀,气动阀一共设置有4处。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原理为:第一水罐1与第二水罐2接力进行供水,第一水泥浆罐3与第二水泥浆罐4也通过接力的方式进行供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罐1与第一水泥浆罐3分别进行供水与供料,以此为例,以下几个动作同步进行:

1、第一水罐1中的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管9、出水总管14进入到泡沫发生器6中,与此同时,压力气罐5中的压力气体依次通过第二压力管23、第一加压管25进入到第一水罐1内的上侧,对第一水罐1中的水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提高第一水罐1供水的速度以及稳定性;

2、压力气罐5中的压力气体进入到第一压力管22中,与第一水罐1中提供的水共同进入到泡沫发生器6中,作用后产生泡沫,泡沫通过泡沫输送管15进入到泥浆泡沫混合器7中;

3、第一水泥浆罐3中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第一出料管17、出料总管21与泡沫共同进入到泥浆泡沫混合器7中,混合之后形成发泡混凝土浆料,通过出料口排出,与此同时,压力气罐5中的压力气体依次通过第三压力管24、第三加压管27进入到第一水泥浆罐3内的上侧,对第一水泥浆罐3中的水泥浆料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提高第一水泥浆罐3供料的速度以及稳定性;

4、第二水罐2通过第二进水管10进行补水,第二排气管34进行排气,第二水泥浆罐4通过第二进料管18进行补料,第二水泥浆罐4在补料的时候,首先通过第四排气管36进行排气,然后关闭第四排气管36,打开第二减压管38,使得第二水泥浆罐4内的上部处于负压的状态,提高补料速度,当第一水罐1内的水、第一水泥浆罐4中的水泥浆料到达低位的时候,切换为第二水罐2与第二水泥浆罐4进行供水、供料,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连贯性,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整个系统的连贯性,在第一水罐1与第二水罐2状态切换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供水重叠时间,即当第二水罐2切换为供水状态一段时间(0.7秒左右)后,第一水罐1才切换为补水状态,保证系统的流量脉动处于平稳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水罐1状态切换的时候,应先通过第一排气管33排气,然后再通过第一进水管8进行补水,二者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0.3秒左右),目的在于将第一水罐1进行泄压;同样的,在第一水泥浆罐3与第二水泥浆罐4状态切换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供料重叠时间,即当第二水泥浆罐4切换为供料状态一段时间(1.5秒左右)后,第一水泥浆罐3才切换为补料状态,保证系统的流量脉动处于平稳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水泥浆罐4状态切换的时候,应先通过第三排气管35大概1.5秒,然后关闭第三排气管35,打开第一减压管37,真空泵40使得第一水泥浆罐3的顶部处于负压的状态,加快补料的速度,在第一减压管37打开大概1秒后,打开第一进料管16进行补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