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曳引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1045发布日期:2020-05-12 17:1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曳引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曳引升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越来越普及,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用地也越来越紧张,车位的数量无法满足汽车的增加量,从而导致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机械式立体车库应运而生。

目前机械式立体车库的提升通常使用液压缸驱动的钢丝绳提升、卷扬机构驱动的钢丝绳提升或者电机驱动的链条提升,这些提升机构相对比较成熟,但是提升平稳性能不够高。曳引提升是电梯升降的一种新结构,曳引系统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及反绳轮等组成,曳引机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箱、机座、曳引轮等组成,它是电梯的动力源,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升降。曳引机因提升平稳、使用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

如果将曳引机应用到立体车库中,将是立体车库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因为立体车库钢结构升降机框架相对较大,竖向高度也较高,如何保证轿厢和对重稳定升降是一大技术难题。

因此,在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对于曳引升降机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曳引升降机,以解决轿厢和对重升降过程中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车库曳引升降机,包括升降机框架,所述升降机框架内安装有竖向延伸的四根轿厢导向柱和两根对重导向柱,四根所述轿厢导向柱之间滑动安装有轿厢,两根所述对重导向柱之间滑动安装有对重,所述升降机框架的顶部安装有由提升电机驱动的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上缠绕有提升钢丝绳,所述提升钢丝绳一端连接对重,另一端连接轿厢;

所述轿厢上设有轿厢升降导向机构,所述轿厢升降导向机构包括均转动安装于所述轿厢上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顶靠在同一根所述轿厢导向柱相邻的两个侧面;

所述对重上设有对重升降导向机构,所述对重升降导向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对重上的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顶靠于所述对重导向柱朝向所述对重的一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对重导向柱上位于所述第三滚轮的两侧设有导向护板,所述导向护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对重导向柱的延伸方向一致。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轿厢导向柱与升降机框架之间以及所述对重导向柱与升降机框架之间均设有稳固支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稳固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轿厢或对重上的第一安装架和固定于所述升降机框架上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通过紧固件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腰形孔,所述紧固件约束安装于所述腰形孔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车库曳引升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升降机框架内安装有竖向延伸的四根轿厢导向柱和两根对重导向柱,结构合理,使得轿厢和对重分别约束在相应的导向柱之间升降,并且将轿厢和对重的不平衡作用力作用在导向柱上,也就是相应的施加于升降机框架上,增加了轿厢和对重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由于对重导向柱上位于第三滚轮的两侧设有导向护板,避免了对重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而脱出对重导向柱,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使用性能。

由于第二安装架上设有腰形孔,使得轿厢导向柱和对重导向柱能够在水平方向调整位置,以保证四根轿厢导向柱相互之间的平行度也保证了每根轿厢导向柱的垂直度,同时保证两根对重导向柱相互之间的平行度也保证了每根对重导向柱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轿厢和对重的升降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升降机框架,2、轿厢导向柱,3、轿厢,4、提升电机,5、曳引轮,6、提升钢丝绳,7、对重,8、对重导向柱,9、第一安装架,10、第二安装架,11、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13、第三滚轮,14、导向护板,15、腰形孔,16、钢结构框架,17、泊车梳齿架,18、纵移轨道,19、搬运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立体车库曳引升降机,包括升降机框架1,升降机框架1内安装有竖向延伸的四根轿厢导向柱2和两根对重导向柱8,四根轿厢导向柱2和两根对重导向柱8的底部均固定在地基上,四根轿厢导向柱2之间滑动安装有轿厢3,使得轿厢3约束在四根轿厢导向柱2之间升降,增加了轿厢3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两根对重导向柱8之间滑动安装有对重7,使得对重7约束在两根对重导向柱8之间升降,增加了对重7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升降机框架1的顶部安装有由提升电机4驱动的曳引轮5,曳引轮5上缠绕有提升钢丝绳6,提升钢丝绳6一端连接对重7,另一端连接轿厢3,在提升电机4的驱动下,曳引轮5转动使得轿厢3上升或下降,进行车辆的存取;

如图3和图4所示,轿厢3上设有轿厢升降导向机构,轿厢升降导向机构包括均转动安装于轿厢3上的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分别顶靠在同一根轿厢导向柱2相邻的两个侧面,轿厢3的每个角部均设置一组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四组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分别对应顶靠在四根轿厢导向柱2上,使得轿厢3约束在四根轿厢导向柱2之间稳定升降,提高了轿厢3升降平稳性能;

对重7上设有对重升降导向机构,对重升降导向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对重7上的第三滚轮13,第三滚轮13顶靠于对重导向柱8朝向对重7的一侧,对重7上相对设置有两组第三滚轮13,每组第三滚轮13分别顶靠在对应的对重导向柱8上,使得对重7约束在两根对重导向柱8之间稳定升降,提高了对重7升降平稳性能。对重导向柱8上位于第三滚轮13的两侧设有导向护板14,导向护板14的延伸方向与对重导向柱8的延伸方向一致,避免了对重7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而脱出对重导向柱8,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使用性能。

因为立体车库高度相对较高,因此轿厢导向柱2和对重导向柱8的高度也相对较高,如何保证轿厢导向柱2和对重导向柱8的垂直度,使得轿厢3和对重7能够顺畅升降,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大技术难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轿厢导向柱2与升降机框架1之间以及对重导向柱8与升降机框架1之间均设有稳固支架,稳固支架包括固定于轿厢3或对重7上的第一安装架9和固定于升降机框架1上的第二安装架10,第一安装架9和第二安装架10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安装架10上设有腰形孔15,腰形孔15水平方向延伸,紧固件约束安装于腰形孔15内,紧固件通常选择为螺栓螺母组合,使得轿厢导向柱2和对重导向柱8能够在水平方向调整位置,以保证四根轿厢导向柱2相互之间的平行度也保证了每根轿厢导向柱的垂直度,同时保证两根对重导向柱8相互之间的平行度也保证了每根对重导向柱8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轿厢3和对重7的升降稳定性。

如图5所示,在升降机框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钢结构框架16,钢结构框架16上对应设有若干层泊车梳齿架17,轿厢3内设有横移框架,横移框架上设纵移轨道18,纵移轨道18上设有由纵移动力装置驱动的搬运器19,搬运器19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在本公司的专利文件2017211462376的说明书中已有详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其说明书实施,在此不再赘述,在钢结构框架16的泊车梳齿架17上设有与纵移轨道18相适配的轨道,以供搬运器19进入到泊车梳齿架17上。存车时,提升电机4驱动曳引轮5转动,使得轿厢3在四根轿厢导向柱2之间下降,同时对重7在两根对重导向柱8之间上升,当轿厢3下降到地面层,横移框架横移至被存车辆停放的出入口梳齿架,纵移轨道18与出入口梳齿架上的轨道对齐,搬运器19将停放在出入口梳齿架上的被存车辆托起,然后返回至轿厢3内,提升电机4驱动曳引轮5转动从而带动轿厢3上升,上升至存放位置后停止,横移框架横移至存放泊车梳齿架17,搬运器19载着被存车辆进入泊车梳齿架17,将被存车辆放至泊车梳齿架17上,然后搬运器19返回轿厢3,完成车辆存放;取车过程与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