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保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4893发布日期:2020-09-15 20:0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中空保温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空保温墙。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新型墙板主要有金属面夹芯板、钢筋混凝土夹芯复合墙板和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其中金属面夹芯板由彩钢面板和聚苯乙烯泡沫的保温芯层粘结压制而成,虽然保温性能较好,但是其强度相对较低;而钢筋混凝土夹芯复合墙板和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但是这两者的保温性能一般。而且这三种新型墙板由于都需要传统钢材进行增强,如果是在沿海地区,在使用一定的年限后钢材会因为锈蚀而造成墙体的强度和刚度下降,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中空保温墙,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可以适用于多种恶劣环境,在降低其整体质量的同时,具有导热系数低、质轻、防火、耐高温以及抗老化的特点,有效提升实用性及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一种中空保温墙,包括: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墙板,每个墙板包括墙板基体和设置在所述墙板基体内的加强件,所述墙板基体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所述加强件包括纤维增强材料;肋梁,相邻两个墙板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肋梁,相邻两个所述墙板和所述肋梁共同限定出中空保温层,所述肋梁包括肋梁基体和设置在所述肋梁基体内的加强筋,所述肋梁基体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所述加强筋包括纤维增强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通过使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作为墙板基体,使其在保持较轻质量的同时,具有导热系数低、防火、耐高温以及抗老化的特点,使其可以适用于多种恶劣环境,即使使用于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对墙板内部的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提升中空保温墙整体的使用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加强件使用纤维增强材料,可以通过加强件使墙板之间稳定的安装,使中空保温墙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和安全可靠,同时在两个墙板的横向两端设有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制成的肋梁,使两个墙板和两个肋梁组成内部中空的墙板—空气—墙板结构,使中空保温墙可以减轻重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保温效果。在肋梁基体内部设置加强筋,可以有效提升加强筋的强度,使加强筋可以提升肋梁的整体的刚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中空保温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墙板之间设有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墙板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内,其中所述连接件伸入至所述墙板的深度占所述墙板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5~1/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伸入体和第二伸入体,所述第一伸入体和所述第二伸入体彼此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伸入体和所述第二伸入体分别伸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内;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伸入体和所述第二伸入体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入体和所述第二伸入体的主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连接体的主投影面积,所述连接体的主投影面落入在所述第一伸入体和所述第二伸入体的主投影面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墙板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形成为网状结构且包括沿所述墙板厚度方向间隔开的多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加强筋彼此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包括水泥、碎石、海砂、玻化微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墙板的横向方向间隔预定距离进一步设有所述肋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b-b线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a线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d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c-c线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e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中空保温墙100;

墙板1;墙板基体11;加强件12;

肋梁2;肋梁基体21;加强筋22;

中空保温层3;

连接件4;第一伸入体41;第二伸入体42;连接体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中空保温墙100,包括: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墙板1和肋梁2,墙板1可以为其它结构的安装提供安装基础,同时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力,肋梁2可以增强设有该肋梁2的多个墙板1之间的刚度,提升多个墙板1之间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空保温墙100中包括的多个墙板1,其中“多个”的含义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墙板1。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还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墙板1,从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对组成中空保温墙100的墙板1的数量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其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

在本发明的如下具体实施例中,将以中空保温墙100中包括两个墙板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的,如图1所示,每个墙板1包括墙板基体11和设置在墙板基体11内的加强件12,墙板基体11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加强件12包括纤维增强材料。墙板1通过墙板基体11和设置于墙板基体11内部的加强件12组成,通过在墙板1内部安装加强件12,可以进一步提升墙板1的稳定性,使墙板基体11更加稳定,进而提升墙板1的整体刚度。

其中,墙板基体11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玻化微珠属于无机胶凝材料,表面为玻化封闭,内部为中空结构,为不规则球状颗粒分布。因其中空,材质更轻、导热系数也低,隔热防火,同时由于不易老化和吸水,理化性能稳定,是一种绿色环保型轻质保温绝热材料。墙板基体11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可以在降低墙板1的整体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墙板1的刚度,并且使墙板1具有隔热防火的能力,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墙板1的保温性能。

进一步的,加强件12包括纤维增强材料,纤维增强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或fiberreinforcedplastic,简称frp)是由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与基体材料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加强件12包括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有效提升加强件12的强度,使加强件12可以稳定的连接两个墙板基体11,使墙板基体11在装配后更加稳定。

由此可知,包括上述材料的中空保温墙100具有轻质高强、防火耐高温、耐久性好、保温隔热好等优点,既可以抵抗上部结构的荷载,又可以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适合用作各种恶劣环境。

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墙板1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肋梁2,相邻两个墙板1和肋梁2共同限定出中空保温层3,肋梁2包括肋梁基体21和设置在肋梁基体21内的加强筋22,肋梁基体21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加强筋22包括纤维增强材料。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墙板1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为图1中的b-b线处的剖面图,则墙板1的横向即为例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如图2中所示,两个墙板1分别位于对应的位置设置,例如图2中的前后方向上,并且在两个墙板1的横向的两端均设有肋梁2,由此两个前后设置的墙板1和两个肋梁2组成一个“口”字型结构,即两个墙板1之间的空间为中空状态,即两个墙板1的中间是中空保温层3,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所以中空保温墙100所形成的墙板1-空气-墙板1的结构形式,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从而使得中空保温墙100在使用时,通过肋梁2的设置可以提升中空保温墙100的整体刚度,并且墙板1之间的中空结构可以使中空保温墙100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肋梁基体21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加强筋22包括纤维增强材料,肋梁基体21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可以在降低肋梁2的整体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肋梁2的刚度,并且使肋梁2具有隔热防火的能力,并且进一步提升了中空保温墙100的保温性能。同时加强筋22包括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有效提升加强筋22的强度,使加强筋22可以提升肋梁2的整体的刚度。

由此,包括纤维增强材料的肋梁2作为竖向的受力构件,包括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两个墙板1分别作为中空保温墙100的两边水平受力的内外墙板1,使得中空保温墙100在竖向或横向方向的受力强度均可以提升,因此中空保温墙100具有较好的刚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通过使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作为墙板基体11,可以提升墙板1的刚度并使其在保持较轻质量的同时,具有导热系数低、防火、耐高温以及抗老化的特点,使其可以适用于多种恶劣环境,即使使用于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对墙板1内部的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提升中空保温墙100整体的使用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加强件12使用纤维增强材料,可以通过加强件12使墙板1之间稳定的安装,使中空保温墙100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和安全可靠,同时在两个墙板1的横向两端设有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制成的肋梁2,使两个墙板1和两个肋梁2组成内部中空的墙板1—空气—墙板1结构,使中空保温墙100可以减轻重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保温效果。在肋梁基体21内部设置加强筋22,可以有效提升加强筋22的强度,使加强筋22可以提升肋梁2的整体的刚度。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其墙板1的厚度可以为50~100mm,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选用不同厚度的墙板1。其中加强筋22的直径范围可以为4~10mm,还可以根据实际强度要求选择不同直径的加强筋22,通过使用不同厚度的墙板1可以使制成的中空保温墙100满足不同的刚度要求,通过选用不同直径的加强筋22,可以在保证满足墙板1的使用刚度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其墙板1的厚度为60mm。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的加强筋22的直径为8mm。通过使用厚度为60mm的墙板1可以使墙板1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其厚度,节省墙板1的空间占据,使用直径为8mm的加强筋22可以在满足中空保温墙100的使用安全性能的同时降低中空保温墙100的制造成本,并且有利于降低中空保温墙100的整体质量。

进一步可选的,构成中空保温墙100的墙板1的宽度范围可以为400~1000mm、其厚度范围可以为50~100mm,在此范围选定墙板的宽度和厚度尺寸,可以在满足墙板1使用安全性能的同时,使墙板1的尺寸设计更加合理。肋梁2内设置的加强筋22可以间隔400~1000mm布置的作为竖向受力构件,通过选定不同间隔距离布置加强筋22,可以有效提升墙板1的稳定和侧向刚度。两个墙板1之间的中空层的厚度范围可以为50~100mm,可以在有效降低墙板1的厚度的同时,保证墙板1的保温能力。

优选的,构成中空保温墙100的墙板1的宽度可以为800mm,肋梁2内设置的加强筋22可以间隔800mm布置的作为竖向受力构件,由此可以在有效降低墙板1的尺寸以及空间占据的同时,保证墙板1的稳定和侧向刚度,由此提升墙板1的力学性能。

如图2-图7所示,加强件12形成为网状结构且包括沿墙板1厚度方向间隔开的多层。其中的墙板1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图7所示的前后方向,在墙板1的前后方向上,网状结构的加强件12间隔开分布,通过在墙板1内部间隔开设置多层,可以进一步提升墙板1的侧向刚度。

其中,中空保温墙100中的两个墙板1内设置的用于增加墙板1的强度和韧性的网状加强件12,可以为两层90°经纬交错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加强件12的网格尺寸可以为10mm*10mm,同时网状结构的加强件12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做出变化,使加强件12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墙板1中,每个墙板1的厚度方向上,也就是如图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在每个墙板1的两个三分之一处各放置一个加强件12,并延伸至肋梁2处形成“u型”网架。也就是说,加强件12为一个网状结构,并且设置于墙板1内部,其设置方式是在墙板1的厚度方向上,将墙板1的厚度等分为三份,在每个三分之一处设置一个加强件12,即如图2所示,在墙板1的内部设置两个间隔开分布的加强件12,同时加强件12的两端延伸至墙板1的左右两端的肋梁2内部,由此通过加强件12的设置,使墙板1内部形成网架结构,使墙板1具有适应恶劣使用环境能力的同时,极大提升其侧向刚度以及使用安全性能。

如图2所示,加强筋22形成为筋条状且沿肋梁2的高度方向延伸。其中肋梁2的高度方向即为如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加强筋22设于肋梁2内部,由此可以通过加强筋22的设置提升肋梁2承受水平作用力的能力,进而提升中空保温墙100的整体刚度。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加强件12与加强筋22彼此相连。通过将加强件12与加强筋22彼此连接,可以使加强件12与加强筋22通过配合提墙板1的刚度以及适应恶劣使用环境的能力。

具体的,如图2所示,加强件12为设于墙板1内部的网状结构,同时加强件12的两端延伸至肋梁2的内部,并且加强件12的两端设置为钩状结构,加强筋22设于肋梁2的内部,并穿设于加强件12的钩状结构的位置内,一个肋梁2内部设有两个加强筋22,两个加强筋22分别与中空保温墙100内的两个墙板1内部的加强件12配合,由此加强筋22设置于加强件12形成的网架系统中,也就是说加强筋22与加强件12之间通过钩挂形成稳定的结构,可以提升肋梁2与墙板1的刚度,进一步提升了中空保温墙100的整体稳定性,并且有效的降低了中空保温墙100的质量。

如图1-图7所示,相邻两个墙板1之间设有连接件4,通过连接件4将两个墙板1连接,可以使两个墙板1之间的位置保持稳定,防止中空保温墙100在使用时两个墙板1发生错位,同时可以防止墙体的竖向剪切破坏以及增强中空保温墙100的整体刚度。

如图2所示,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墙板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内,其中连接件4伸入至墙板1的深度占墙板1的厚度的比值范围可以为:1/5~1/10。通过连接件4的两端伸入两个墙板1内部,即连接件4的两端嵌入墙板1内,由此可以先将相对且邻近的两个墙板1进行定位,提高后续的制造效率以及定位精度;还可以使连接件4与墙板1保持稳定的连接,从而使两个墙板1之间保持稳定,还可以增强中空保温墙100整体的刚度。

可选的,连接件4在中空保温墙100中沿墙面横向和纵向可以每隔200~600mm布置,连接件4的两端嵌入墙板1的深度可以为6~20mm,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设置不同的连接件4的设置位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中空保温墙100的承载能力以及保温性能。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连接件4在中空保温墙100中沿墙面横向和纵向每隔400mm布置,连接件4的两端嵌入墙板1的深度为10mm。通过将连接件4的两端嵌入墙板1内部,可以使连接件4稳定的与保温前100的两个墙板1进行连接,使中空保温墙100在使用时,提升其稳定性能及安全性能。

如图1-图7所示,连接件4包括:第一伸入体41、第二伸入体42和连接体43,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彼此相对设置,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分别伸入至相邻的两个墙板1内,连接体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相连。

具体的,如图2所示,连接件4的横截面为一个“工”字形结构,连接件4的两端的宽度尺寸,例如图2中所示,连接4两端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连接件4的中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宽度尺寸大于连接体43的宽度尺寸,从而使连接件4的两端的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墙板1内部,由此可以使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分别与两个墙板1的内部卡接,增加连接件4与墙板1的连接强度与稳定性,保证墙板1通过连接件4的安装,进而保证中空保温墙10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以及整体的刚度。

进一步的,由上文及图4可知,连接件4的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连接体43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也大于连接体4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例如图4所示,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即为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高度尺寸,连接体43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即为连接体4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连接体43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的,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主投影面积大于连接体43的主投影面积,连接体43的主投影面落入在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主投影面内。

其中,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主投影是指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沿墙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例如图1-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即为主投影方向,由图1-图4及上文可知,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连接体43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或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连接体43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由此可知,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在主投影方向上的主投影面积大于连接体43在主投影方向上的主投影面积。同时第一伸入体41与第二伸入体42的位置对应,则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的主投影方向的投影面积重合,并且连接体43的主投影面积小于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在主投影方向的主投影面积,由此可知连接体43的主投影落入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在主投影方向的投影中,进而可知连接件4的两端可以稳定的卡接入第一伸入体41和第二伸入体42内部,保证了通过连接件4将两个墙板1连接后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图7所示,连接件4沿墙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连接件4具有一定的长度,并且连接件4在墙板1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墙板1的上下方向上,由此即可设置连接件4提升中空保温墙100的墙板1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连接件4包括多个,且多个连接件4沿墙板1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即通过在墙板1的竖直方向设置多个等距分布的连接件4,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墙板1的上下方向上,可以更加稳定的将中空保温墙100的两个墙板1进行稳定固定,保证了中空保温墙100的整体刚度。

可选的,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件4可以沿墙板1的横向和纵向每隔200~800mm布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布置间距,从而使墙板1可以在不同恶劣环境内使用仍保持足够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连接件4可以沿墙板1的横向和纵向每隔400mm布置。通过将连接件4在墙板1的纵向和横向每隔400mm进行布置,可以在保证墙板1的质量较轻的情况下,提升墙板1的刚度及力学性能。

如图1-图7所示,上文中所说的纤维增强材料可以包括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basaltfiberreinforcedplastics,简称bfrp),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内使用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替代钢材作为增强材料,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为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其强度高、性价比突出、耐久性能好,稳定性好,还具有电绝缘性、抗燃烧、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由此可知,选用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可以使中空保温墙100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并且长期使用时,还可以对中空保温墙100内部的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提升了中空保温墙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使用的纤维增强材料可以包括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fiberreinforcedcompositeplastics,简称gfrp),纤维增强材料也可以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olymer或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简称cfrp),纤维增强材料还可以包括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ramidfiberreinforcedcompositeplastics,简称afrp),以及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中的纤维增强材料选用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使用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可以在保证墙板1具有较轻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墙板的刚度及力学性能。

进一步的,上文中所说的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包括:水泥、碎石、海砂、玻化微珠。其中,玻化微珠是一种新型无机保温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质轻、防火、耐高温以及抗老化的特点,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中加入海砂进行配置,还可以极大地缓解目前河砂资源缺乏的问题,并且将海砂进行充分的资源利用,由此使用含有海砂的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作为制作中空保温墙100的水泥基,可以使中空保温墙100在降低其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具有防火、耐高温以及抗老化的优点,进而保证了中空保温墙100的使用的安全性,使中空保温墙100即使用于多种恶劣环境也可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也提升了中空保温墙100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中,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内还可以设有减水剂,中空保温墙100的两个墙板1和肋梁2均使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浇筑,并且其质量配合比可以为水泥:碎石:海砂:玻化微珠:减水剂=329:970:480:33:7.4。通过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组成成分进行合理配置,可以使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制成的墙板1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及使用稳定性。其中所用海砂的细度范围可以为0.063mm~0.355mm。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墙板1的横向方向间隔预定距离进一步设有肋梁2。肋梁2可以为中空保温墙100的墙板1提供竖向的应力支持,通过在两个墙板1之间进一步设置肋梁2,可以进一步提升墙板1的稳定和侧向刚度,有效提升墙板1使用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中,当墙板1尺寸较大时,如图5所示,当墙板1在其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即其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较大时,需要在组成中空保温墙100的两个墙板100的内部设置多个肋梁2来保证中空保温墙100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当墙板1的宽度尺寸较大,可以在中空保温墙100的两个墙板1之间增设肋梁2来提升中空保温墙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刚度。

其中,如图7所示,在增设的肋梁2处,可以为多个加强件12在肋梁2的内部连接,由此形成稳定连接的网状结构,并在肋梁2内部与加强筋22连接,保证墙板1的使用稳定性;在增设的肋梁2处,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加强件12与加强筋22在肋梁2处连接,由此提升墙板1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墙板1的侧向刚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中空保温墙100的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s1:制作墙板1:将加强件12通过外部结构固定后,并确定加强件12的设置位置,使加强件12在墙板1浇筑后位于墙板1的厚度的两个三分之一处,之后使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进行墙板1的浇筑,在墙板1浇筑完成后,中空保温墙100的两个墙板1各自厚度的两个三分之一处均放置有一个网状结构的加强件12,并且加强件12延伸至墙板1的两端形成“u型”网架;

s2:设置连接件4:连接件4的设置可以是在上述步骤的墙板1浇筑完成后,墙板1还未固化时,将连接件4的第一伸入体41放置于中空保温墙100的一个墙板1内部,将第二伸入体42放置于中空保温墙100的另一个墙板1的内部,使连接件4将两个墙板1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结构;连接件4的设置还可以是在上述步骤的墙板1浇筑前,将连接件4在其安装位置预先固定好,继而通过浇筑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使连接件4以及加强件12一体浇注于墙板1的内部;

s3:制作肋梁2:在加强件12的两端设置加强筋22,并在两个墙板1的两端开口处使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制作肋梁2,使肋梁2将两个墙板1的两端开口密封,使两个墙板1和两个肋梁2形成中空保温墙体100;

s4:墙板1的养护:墙板1在浇筑成型之后用材料薄膜覆盖,每天早晚浇水养护,7天之后拆模,然后继续养护至28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保温墙100的制作步骤并不限于上述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中空保温墙100的具体步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