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0638发布日期:2021-04-30 09:4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附着式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技术,对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导轨、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附墙支撑座、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升降机构及控制装置等构成。

附墙座与导轨配合使用时,为防止导轨意外失去支撑后受重力影响自由坠落,一般在附墙座或者导轨上单独设置防坠机构,通过调节防坠机构的正反转功能,使得导轨只能沿着墙体单向运行,这种结构会导致导轨高度调节不太方便。如何在不影响导轨正常升降的通过性能的前提下,起到可靠的防坠功能,简化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需人工调节、能自动防坠的新型附墙防坠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包括导轨本体(1)和附墙座本体(2),附墙座本体(2)的一端固定在墙体上,附墙座本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轨本体(1),导轨本体(1)沿竖直方向设置,导轨本体(1)与附墙座本体(2)滑动或者滚动连接;还包括防坠单元(7);防坠单元(7)设置在附墙座本体(2)靠近导轨本体(1)的一端;导轨本体(1)靠近墙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窗口(111),窗口(111)沿着导轨本体(1)的延伸方向布置且向着远离墙体的方向延伸;防坠单元(7)的活动端选择性的伸入窗口(111)内,并抵持在窗口处的导轨本体(1)上,坠落状态的导轨本体(1)触发防坠单元(7),防坠单元(7)阻挡导轨本体(1)沿着附墙座本体(2)进一步竖直坠落。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防坠单元(7)包括防坠挡块(71)、触发部件(72)、第一弹性复位件(73)、防坠转轴(74)和第二弹性复位件(76),防坠挡块(71)、触发部件(72)和第一弹性复位件(73)构成了防坠单元(7)的活动端;防坠转轴(74)的两端分别与附墙座本体(2)固定连接;防坠转轴(74)上套设有触发部件(72),防坠挡块(71)跨设在触发部件(72)的两侧的防坠转轴(74)上,触发部件(72)和防坠挡块(71)均与防坠转轴(74)转动连接,触发部件(72)和防坠挡块(71)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防坠挡块(71)和触发部件(72)之间的防坠转轴(74)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73),第一弹性复位件(73)嵌设在触发部件(72)上且第一弹性复位件(73)的两端均与防坠挡块(71)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76)的一端与附墙座本体(2)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76)的另一端与触发部件(72)固定连接;防坠挡块(71)选择性的插入窗口(111)并抵持在窗口处的导轨本体(1)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轨本体(1)在坠落状态时驱动触发部件(72)相对于附墙座本体(2)旋转,且触发部件(72)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73)带动防坠挡块(71)一同转动并使防坠挡块(71)伸入并抵住窗口(111)处的导轨本体(1)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坠挡块(71)上还设置有两凸起部(75),凸起部(75)对称的设置在防坠挡块(71)远离防坠转轴(74)的一端的表面,凸起部(75)沿着防坠转轴(74)的轴向方向延伸;两凸起部(75)外端部的间距大于窗口(111)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凸起部(75)选择性的与导轨本体(1)或者附墙座本体(2)的表面相抵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触发部件(72)和防坠挡块(71)的中心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73)为扭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附墙座本体(2)包括固定板(21)、两挡板(22)、第一连接板(23)和两第二连接板(24),固定板(21)与墙体紧固连接;固定板(21)沿墙体延伸方向的两侧面相对设置有挡板(22),挡板(22)之间跨设有第一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3)分别与固定板(21)和两挡板(2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4)设置在两挡板(22)之间,第二连接板(24)在竖直方向穿过第一连接板(23)并向其两侧延伸,第二连接板(24)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3)和两挡板(22)固定连接;挡板(22)远离墙体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滚轮(5),滚轮(5)与挡板(22)转动连接;防坠单元(7)的防坠转轴(74)与超出第一连接板(23)一侧的两第二连接板(24)铰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支顶器(6),支顶器(6)与超出第一连接板(23)另一侧的两第二连接板(24)铰连接;所述支顶器(6)包括中空的筒体(61)、驱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支撑杆(64)和顶杆(65),筒体(61)的一端与附墙座本体(2)铰连接,筒体(61)内设置有支撑杆(64)、驱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和顶杆(65),从动齿轮(63)与支撑杆(64)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64)靠近附墙座本体(2)的一端与筒体(61)内壁转动连接;顶杆(65)内部中空,支撑杆(64)另一端伸入顶杆(65)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筒体(61)内表面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滑槽和内螺纹,顶杆(65)的外表面对应设置有滑台,滑台嵌入滑槽并与其可滑动连接;驱动齿轮(62)与从动齿轮(63)啮合,驱动齿轮(62)的转轴穿过筒体(61)并向外延伸;转动驱动齿轮(62)的转轴,带动顶杆(65)沿筒体(61)的轴向方向伸出并抵持在窗口(111)处的导轨本体(1)上,防止导轨本体(1)相对于墙体坠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坠单元结合导轨本体上的窗口,导轨本体沿着附墙座本体升降时,防坠单元在导轨本体正常升降时不会限制和锁住导轨本体,使得导轨本体能正常通过,并通过复位弹簧复位;导轨本体意外高速坠落时,防坠单元能迅速启动锁定导轨本体的当前位置,防止导轨本体进一步的坠落导致的事故;

(2)触发部件在被导轨本体带动旋转时,触发部件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带动防坠挡块一起转动,两者的转动不同步,防坠挡块的转动有一定的滞后,导轨本体正常升降时触发部件和防坠挡块在第一弹性复位件的带动下可以正常复位;当导轨本体高速坠落时,防坠挡块无法复位到初始位置,即实现了对导轨本体的防坠限位功能;

(3)导轨本体上的窗口与支顶器组合,可以锁定导轨本体在墙体上的当前位置;该窗口也可以与防坠单元结合,正常的升降速度不会导致防坠单元激活,防坠单元可以复位,导轨本体快速坠落时,防坠单元的第一弹性复位件不能及时复位从而伸入窗口中达到防坠目的;

(4)支顶器采用齿轮驱动方式进行线性移动,实现了回转运动向直线运动的变换;支顶器不仅能将导轨本体的力卸荷到墙体上,还能起到防坠效果;

(5)伸出的支顶器与防坠单元相结合,在导轨本体固定的情形下可形成二级连续防坠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附墙座本体、导轮支架、支顶器和防坠单元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防坠单元的非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的防坠单元的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附墙防坠机构,包括导轨本体1、附墙座本体2、导轮支架4、滚轮5、支顶器6和防坠单元7,附墙座本体2的一端固定在墙体上,附墙座本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轨本体1,导轨本体1沿竖直方向设置,导轨本体1与附墙座本体2滑动或者滚动连接;还包括防坠单元7;防坠单元7设置在附墙座本体2靠近导轨本体1的一端;导轨本体1靠近墙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窗口111,窗口111沿着导轨本体1的延伸方向布置且向着远离墙体的方向延伸;防坠单元7的活动端选择性的伸入窗口111内,并抵持在窗口处的导轨本体1上,阻挡导轨本体1沿着附墙座本体2竖直坠落。防坠单元7可以在不妨碍导轨本体1在附墙座本体2上的正常调节,无需手动调节防坠单元7的工作状态。附墙座本体2两侧可以对称设置导轮支架4,由附墙座本体2远离墙体的一端和导轮支架4扣合在导轨本体1上,附墙座本体2和导轮支架4与导轨本体1滑动连接。当然也可以在附墙座本体2和导轮支架4与导轨本体1接触的部位设置滚轮5,滚轮5与导轨本体1抵持在导轨本体1上并与其滚动连接。

如图4结合图5和图6,防坠单元7包括防坠挡块71、触发部件72、第一弹性复位件73、防坠转轴74和第二弹性复位件76,防坠挡块71、触发部件72和第一弹性复位件73构成了防坠单元7的活动端;防坠转轴74的两端分别与附墙座本体2固定连接;防坠转轴74上套设有触发部件72,防坠挡块71跨设在触发部件72的两侧的防坠转轴74上,触发部件72和防坠挡块71均与防坠转轴74转动连接,触发部件72和防坠挡块71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防坠挡块71和触发部件72之间的防坠转轴74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73,第一弹性复位件73嵌设在触发部件72上且第一弹性复位件73的两端均与防坠挡块71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76的一端与附墙座本体2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76的另一端与触发部件72固定连接;防坠挡块71选择性的插入窗口111并抵持在窗口处的导轨本体1上。

防坠单元7的工作状态说明如下:如图5所示,图示展示了导轨本体1沿着附墙座本体2正常调整的工作状态。初始位置触发部件72可伸入窗口111内。当导轨竖直向上调整高度时,导轨本体1匀速运动进而带动触发部件72顺时针转动,触发部件72拉伸第一弹性复位件73,在第一弹性复位件73的带动下防坠挡块71也进行顺时针旋转。由于这种高度调节导轨本体1的移动速度较慢,防坠挡块71会抵住附墙座本体2的表面,当触发部件72转动到旋出窗口111时,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复位件73会使触发部件72贴紧导轨本体1的表面滑动,此时第二弹性复位件76会受到拉伸作用,当触发部件72继续滑动并进入另一相邻的窗口111时,第一弹性复位件73和第二弹性复位件76共同使触发部件72复位。反之同理,防坠挡块71在伸入窗口111之前,防坠单元7就已经复位,因此不会卡住正常调节的导轨本体1。

如图6所示,图示展示了导轨本体1沿着附墙座本体2坠落状态。导轨本体1在坠落状态时驱动触发部件72相对于附墙座本体2旋转,且触发部件72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73带动防坠挡块71一同转动并使防坠挡块71伸入并抵住窗口111处的导轨本体1上。坠落状态的导轨本体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快速下落,远大于正常调节的移动速度,第一弹性复位件73在触发部件72的带动下迅速拉伸,并带动防坠挡块71快速进行逆时针旋转,防坠挡块71在第一弹性复位件73和第二弹性复位件76使触发部件72复位前就伸入窗口111内,实现了自动防坠。

为进一步限定防坠挡块71的转动范围,防坠挡块71上还设置有两凸起部75,凸起部75对称的设置在防坠挡块71远离防坠转轴74的一端的表面,凸起部75沿着防坠转轴74的轴向方向延伸;两凸起部75外端部的间距大于窗口111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凸起部75选择性的与导轨本体1或者附墙座本体2的表面相抵持。如图5结合图6所示,凸起部75使得防坠挡块71相对于防坠转轴74的旋转角度进行了限定,即导轨本体1靠近墙体的一侧端面和附墙座本体2远离墙体的表面之间的角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防坠挡块71跟随转动触发部件72转动具有合适的滞后,不会卡住正常升降的导轨本体1,触发部件72和防坠挡块71的中心轴的夹角优选为90°。第一弹性复位件73为具有复位功能的扭簧。第二弹性复位件76可选用普通弹簧。

如图4所示,图示公开了一种附墙座本体2的具体结构。附墙座本体2包括固定板21、两挡板22、第一连接板23和两第二连接板24,固定板21与墙体紧固连接;固定板21沿墙体延伸方向的两侧面相对设置有挡板22,挡板22之间跨设有第一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3分别与固定板21和两挡板2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4设置在两挡板22之间,第二连接板24在竖直方向穿过第一连接板23并向其两侧延伸,第二连接板24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3和两挡板22固定连接;挡板22远离墙体的一侧边缘可设置滚轮5,滚轮5与挡板22转动连接;防坠单元7的防坠转轴74与超出第一连接板23一侧的两第二连接板24铰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顶器6,支顶器6与超出第一连接板23另一侧的两第二连接板24铰连接。支顶器6包括中空的筒体61、驱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支撑杆64和顶杆65,筒体61的一端与附墙座本体2铰连接,筒体61内设置有支撑杆64、驱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和顶杆65,从动齿轮63与支撑杆64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64靠近附墙座本体2的一端与筒体61内壁转动连接;顶杆65内部中空,支撑杆64另一端伸入顶杆65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筒体61内表面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滑槽和内螺纹,顶杆65的外表面对应设置有滑台,滑台嵌入滑槽并与其可滑动连接;驱动齿轮62与从动齿轮63啮合,驱动齿轮62的转轴穿过筒体61并向外延伸;转动驱动齿轮62的转轴,带动顶杆65沿筒体61的轴向方向伸出并抵持在窗口111处的导轨本体1上。伸出状态的支顶器6可阻止导轨本体1相对于墙体向下运动,也能起到防坠功能。图示的支顶器6与导轨本体1接触部位在竖直方向高于防坠单元7,可以与防坠单元7结合形成两级连续防坠结构,进一步提高导轨本体1运行的可靠性,支顶器抵住导轨本体1时,能将导轨本体1的力卸荷到墙体上。当支顶器6相对于附墙座本体2旋转时,支顶器6与导轨本体1分离,导轨本体1在外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正常实现升降功能,支顶器6不会阻挡导轨本体1的正常通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4所示。导轮支架4包括旋臂41和紧固件42,旋臂41的一端与附墙座本体2铰连接,旋臂41远离附墙座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滚轮5;旋臂41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的通孔43,紧固件42穿置在通孔43内并与旋臂41滑动或者转动连接,紧固件42将旋臂41与附墙座本体2进行紧固连接使旋臂41的表面与挡板22的表面相抵持,同时使旋臂41上的滚轮5与导轨本体1进行滚动连接。悬臂41可以通过相对附墙座本体2的转动,带动其抵持在挡板22,紧固件42可将悬臂41转动后的终点位置进行锁定。为保证导轮支架4对导轨本体1扣合的效果,导轮支架4相对于附墙座本体2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