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摆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8167发布日期:2021-07-27 14:0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摆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摆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商场,办公楼,火车站以及机场等,与此同时城市车辆保有量确逐步上升,这就带来了严重的停车难问题。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立体车库应运而生,诸如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垂直循环机械式停车设备采用与地面垂直方向做循环运动而达到存取车辆的停车设备。现有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上的车载架在运行上升到顶部时需要进行拐弯向下运动,此时车载架处于垂直循环车库的最高处最不稳定的位置,车载架在转动的时候由于惯性车载架容易发生摇晃,不利于立体车库的稳定运行。另外,在车载架位于垂直循环车库的最低处使车辆进入的位置以及上升、下降过程中也需要车载架稳定运行,因此,立体车库需要安装能使车载架稳定运行的防摆装置。但是现有的防摆机构结构复杂、重量大,导致制作及安装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的新型防摆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防摆装置,用于防止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载车板在运动中产生大幅摆动,包括:

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载车板的吊轴;

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并排间隔设置;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对称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两侧。

本技术方案中,新型防摆装置由四根方管焊接而成,只需四次焊接即可完成新型防摆装置的制作,使得新型防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且造型美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管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及第四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四段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相对于所述凹槽对称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形成v字型的凹槽,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的连接处光滑过渡。

本技术方案中,v形槽能够在吊轴扭转时将力转移到凹槽壁上,有效地进行扭矩的传递,也能优化凹槽壁的内部应力,增强牢度;光滑过渡段能够降低管件主体在连接处的内部应力,增加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及所述第四段一体折弯成型。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管通过折弯一体成型具有加工简单、结构稳定的优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管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弧底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镂空部。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板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新型防摆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镂空部,在保证新型防摆装置的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使得装置的整体重量更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

和/或,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滚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防摆装置,还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设有轨道,所述新型防摆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靠近所述轨道的一侧,所述新型防摆装置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轨道适配的滚轮;

两个载车链条,两个所述载车链条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两个所述载车链条分别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所述载车链条同步转动;

多个载车板,每个所述载车板上均设有吊轴,所述吊轴的一端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吊轴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载车链条连接,使得所述载车板随着所述载车链条一起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减速电机带动传动机构,牵引载车链条上每隔一定距离安装的吊轴转动,而吊轴上设置的载车板随链条一起作循环运动,从而达到存取车辆的目的。由于吊轴是通过轴承与载车链条连接,并要求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垂直,为防止载车板在偏载或者大风的情况下出现摆动或倾斜,吊轴的一端设置新型防摆装置,新型防摆装置所在平面垂直于载车板吊轴,新型防摆装置上设有若干平行于吊轴的滚轮轴,各滚轮轴上安装有滚轮;新型防摆装置设置在载车板的吊轴上,载车板上装载有汽车时,载车板有较大的位移,也不会使滚轮出现入错轨道的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摆装置及垂直循环立体车库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新型防摆装置由四根方管焊接而成,只需四次焊接即可完成新型防摆装置的制作,使得新型防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且造型美观;v形槽能够在吊轴扭转时将力转移到凹槽壁上,有效地进行扭矩的传递,也能优化凹槽壁的内部应力,增强牢度;光滑过渡段能够降低管件主体在连接处的内部应力,增加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新型防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新型防摆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新型防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载车板及吊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支撑管,2.凹槽,3.第二支撑管,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第一段,7.第二段,8.第三段,9.第四段,10.连接板,11.镂空部,12.支撑板,13.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安装孔,16.滚轮,17.滚轮轴,18.支撑框架,19.轨道,20.载车链条,21.驱动机构,22.载车板,23.链板,24.吊轴,25.连接轴,26.横杆,27.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摆装置,用于防止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载车板在运动中产生大幅摆动,包括:第一支撑管1、第二支撑管3、第一连接管4及第二连接管5。其中,第一支撑管1上设置有凹槽2,凹槽2用于放置载车板的吊轴,第二支撑管3与第一支撑管1并排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管1和第二支撑管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管1和第二支撑管3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对称设置于凹槽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新型防摆装置由四根方管焊接而成,只需四次焊接即可完成新型防摆装置的制作,使得新型防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且造型美观。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支撑管1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段6、第二段7、第三段8及第四段9,第一段6与第二段7呈角度设置,第二段7与第三段8形成凹槽2,第三段8与第四段9呈角度设置,第一段6和第二段7与第三段8和第四段9相对于凹槽2对称设置。

优选地,第二段7与第三段8形成v字型的凹槽,第二段7与第三段8的连接处光滑过渡,第一段6、第二段7、第三段8及第四段9一体折弯成型。第二支撑管3为弧形结构,第二支撑管3的弧底部朝向第一支撑管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v形槽能够在吊轴扭转时将力转移到凹槽壁上,有效地进行扭矩的传递,也能优化凹槽壁的内部应力,增强牢度;光滑过渡段能够降低管件主体在连接处的内部应力,增加结构稳定性。第一支撑管1通过折弯一体成型具有加工简单、结构稳定的优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新型防摆装置还包括:连接板10。其中,第一连接管4的上端与第一段6和第二段7的连接处焊接,第一连接管4的下端与第二支撑管3的左端焊接;第二连接管5的上端与第三段8和第四段9的连接处焊接,第二连接管5的下端与第二支撑管3的右端焊接。连接板10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段7和第三段8焊接,连接板10的左端与第一连接管4焊接,连接板10的右端与第二连接管5焊接。连接板10上设有镂空部11,镂空部11可以有多个,镂空部11可以是圆孔、多边形孔或异形孔。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板10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新型防摆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在连接板10上设置镂空部11,在保证新型防摆装置的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使得装置的整体重量更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新型防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12,支撑板12设置在第一连接管4与第二连接管5之间,支撑板1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10和第二支撑管5焊接。优选地,支撑板12设有一个,支撑板12设置在第一连接管4与第二连接管5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新型防摆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3和第二加强筋14。其中,第一加强筋13为三角板结构,第一加强筋13设置在第一支撑管1与第一连接管4的连接处,第一加强筋13分别与第一支撑管1和第一连接管4焊接。第二加强筋14为三角板结构,第二加强筋14设置在第一支撑管1与第二连接管5的连接处,第二加强筋14分别与第一支撑管1和第二连接管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撑管1和第二支撑管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5,安装孔15上安装有滚轮轴17,滚轮轴17上安装有滚轮16。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管1上设有四个安装孔15,四个安装孔15分别位于第一段6的左端、第一段6与第二段7的连接处、第三段8与第四段9的连接处、第四段9的右端。第二支撑管3上分别设有四个安装孔15,四个安装孔15均匀设置在第二支撑管3上。每个安装孔15上均安装有滚轮轴17,每个滚轮轴17上均安装有滚轮16。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支撑框架18、两个载车链条20、多个载车板22及新型防摆装置。其中,支撑框架18作为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主体支撑结构,两个载车链条20分别安装在支撑框架18的左右两侧,两个载车链条20分别与驱动机构21连接,驱动机构21驱动两个载车链条20同步转动。驱动机构21包括同步轴和驱动电机,同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载车链条20适配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同步轴连接,进而驱动两个载车链条20同步转动。载车链条20上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有链板23,链板23用于安装吊轴24。支撑框架18的右侧设有轨道19,新型防摆装置设置在支撑框架18的右侧,新型防摆装置设有若干个与轨道19适配的滚轮16。每个载车板22上均设有吊轴24,吊轴24通过连接轴25与载车板22连为一体。吊轴24的右端放置在凹槽2中,吊轴2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载车链条20上的链板23转动连接,使得载车板22随着载车链条20一起转动。载车板22的吊轴24上设有与吊轴24相垂直且平行于地面的横杆26,横杆26的两端各设有顶块27。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上设有若干可垂直循环的载车板22,通过设置顶块27可以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载车板22的运行过程中,产生晃动时,可以与其上方的载车板22的底部接触,增加运行的稳定性。优选的,顶块27为弹性件。

本实施例中,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同步轴,牵引载车链条20上每隔一定距离安装的吊轴24转动,而吊轴24上设置的载车板22随载车链条20一起作循环运动,从而达到存取车辆的目的。由于吊轴24是通过轴承与载车链条20连接,并要求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垂直,为防止载车板22在偏载或者大风的情况下出现摆动或倾斜,吊轴24的右端设置新型防摆装置,新型防摆装置所在平面垂直于吊轴24,新型防摆装置上设有若干平行于吊轴24的滚轮轴17,各滚轮轴17上安装有滚轮16;新型防摆装置设置在载车板22的吊轴24上,载车板22上装载有汽车时,载车板22有较大的位移,也不会使滚轮16出现入错轨道的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