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4916发布日期:2021-05-04 11:25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耐火墙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墙体需要兼有遮风挡雨对建筑物进行保护的功能,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墙体用于建筑物的保护,而现代高楼建设当中,大多数墙体均是使用空心砖加水泥,不能隔绝火焰,并且在高温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墙体开裂等现象,人们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对于火灾等问题完全依靠消防设施,墙体本身无法阻挡火焰,隔绝火焰,在高温作用下,墙皮开始脱落损坏,甚至于墙体开始出现裂痕,极大的暴露了安全隐患,为此一种耐火的墙体在建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为增强耐火墙的耐火性能,一般采用具有防火材质的隔板对耐火墙进行分隔保护,以增加耐火墙的防火隔断效果,防火隔板具有防火保护和耐火分隔的作用,但是,隔板的固定性能较差,不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或是抗冲击性能,在受到震动或是冲击时,很容易发生倒塌,从而发生危险,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以解决隔板与耐火墙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内至少包括墙体以及安装在墙体内的隔板和支撑装置;

所述隔板的表面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套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隔板左右两侧壁表面靠近所述通孔左右两侧均是固定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固杆;

所述支撑装置内至少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下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第一咬合块,所述第一咬合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咬合齿,所述上支撑件下表面的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筒,所述下支撑件的上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第二咬合块,所述第二咬合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咬合齿,所述下支撑件上表面的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筒,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前后两端侧壁边缘处均嵌套固定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固定件,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连接插孔,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侧壁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将支撑件与所述预埋件插接,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将支撑件与隔板进行连接,进一步的,通过第一连接杆将隔板两侧的支撑装置进行连接,将支撑装置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墙体的卡槽内,进而实现支撑装置、墙体和隔板之间的连接,通过支撑装置上支撑件、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为墙体与隔板之间提供刚性支撑,来保证墙体与隔板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可以增加支撑装置的减震缓冲能力,同时通过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通过啮合连接固定,保障了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保障支撑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墙体侧壁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墙体侧壁位于所述卡槽上下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的上下两端靠近左右两侧边缘处一体成型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为“工字型”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隔板上的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埋件与所述连接法兰相适配,所述预埋件与所述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杆与所述连接插孔插接,所述加固杆与所述连接插孔相适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墙体由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卡槽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卡槽相适配,所述固定耳与所述固定槽相适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筒与所述第二弹簧筒上下对齐,所述第一弹簧筒内嵌套安装有相适配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筒与所述第二弹簧筒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由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上支撑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两侧所述支撑装置由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固定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均嵌套有第三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上嵌套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支撑件相适配,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均采用高温合金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支撑装置,通过支撑装置的刚性支撑,为耐火墙和隔板之间提供了稳定的支撑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提高了支撑装置减震缓冲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支撑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隔板与耐火墙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2、该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中,通过设置的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实现对支撑装置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了耐火墙之间的直接固定,通过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为耐火墙提供刚性支撑,进一步的,通过支撑装置与耐火墙的卡接固定,保障了支撑装置与耐火墙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障了耐火墙之间的稳定性。

3、该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支撑件,通过支撑件实现了耐火墙与隔板之间的固定连接,由支撑件为耐火墙与隔板之间提供稳定性的刚性支撑,以保障耐火墙与隔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该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咬合块和第二咬合块,保障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的纵向稳定性,保障了支撑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隔板与墙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墙体与支撑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支撑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的上支撑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的下支撑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的上支撑件与隔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主体;101、墙体;1011、卡槽;1012、固定槽;1013、第一固定孔;102、隔板;1021、预埋件;1022、加固杆;1023、通孔;

2、支撑装置;201、上支撑件;2011、第一咬合块;2012、第一咬合齿;2013、第一弹簧筒;202、下支撑件;2021、第二咬合块;2022、第二咬合齿;2023、第二弹簧筒;2024、第一弹簧;2025、支撑件;2026、连接法兰;2027、连接插孔;2028、第二弹簧;

3、固定件;301、固定耳;3011、第二固定孔;302、连接杆;3021、第一连接杆;3022、固定法兰;302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了基于隔板分隔的耐火墙支撑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内至少包括墙体101以及安装在墙体101内的隔板102和支撑装置2;

隔板102的表面中心处开设有通孔1023,通孔1023内嵌套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21,隔板102左右两侧壁表面靠近通孔1023左右两侧均是固定设置有预埋件1021,预埋件1021的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固杆1022;

支撑装置2内至少包括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上支撑件201的下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第一咬合块2011,第一咬合块201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咬合齿2012,上支撑件201下表面的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筒2013,下支撑件202的上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第二咬合块2021,第二咬合块202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咬合齿2022,下支撑件202上表面的左右两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筒2023,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前后两端侧壁边缘处均嵌套固定有支撑件2025,支撑件2025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固定件3,支撑件2025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法兰2026,连接法兰2026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连接插孔2027,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侧壁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2;

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2在具体使用时,将支撑件2025与预埋件1021插接,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将支撑件2025与隔板102进行连接,进一步的,通过第一连接杆3021将隔板102两侧的支撑装置2进行连接,将支撑装置2通过固定件3固定在墙体101的卡槽1011内,进而实现支撑装置2、墙体101和隔板102之间的连接,通过支撑装置2上支撑件2025、连接杆302和第一连接杆3021为墙体101与隔板102之间提供刚性支撑,来保证墙体101与隔板102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弹簧2024、第二弹簧2028和第三弹簧3023可以增加支撑装置2的减震缓冲能力,同时通过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通过啮合连接固定,保障了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的纵向稳定性,保障支撑装置2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墙体101侧壁表面开设有卡槽1011,墙体101侧壁位于卡槽1011上下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固定槽1012,固定槽1012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13,卡槽1011用于对固定件3实现定位,并通过固定槽1012与固定耳3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实现对固定件3上的固定,保障固定件3与墙体101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固定件3的上下两端靠近左右两侧边缘处一体成型有固定耳301,固定耳301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011,固定件3为“工字型”结构,通过“工字型”结构,可以增加固定件3与墙体10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的,支撑件2025通过连接法兰2026与隔板102上的预埋件1021固定连接,预埋件1021与连接法兰2026相适配,预埋件1021与连接法兰202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加固杆1022与连接插孔2027插接,加固杆1022与连接插孔2027相适配,通过加固杆1022增加支撑件2025与隔板102之间的连接连接面积,进而加强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支撑装置2与墙体101由固定件3与卡槽10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件3卡接在卡槽1011内,增加固定件3与卡槽1011之间连接稳定性,通过卡槽1011可以对固定件3实现卡接限位,以防止固定件3晃动,固定件3与卡槽1011相适配,固定耳301与固定槽1012相适配,第一固定孔1013与第二固定孔3011相适配。

除此之外,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通过第一咬合齿2012与第二咬合齿2022啮合连接,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通过啮合连接固定,保障了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可有效防止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之间的晃动摩擦,进而保障支撑装置2整体的稳定性,第一弹簧筒2013与第二弹簧筒2023上下对齐,第一弹簧筒2013内嵌套安装有相适配的第一弹簧2024,第一弹簧筒2013与第二弹簧筒2023通过第一弹簧2024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弹簧2024,实现对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之间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力进行缓冲,进而保证上支撑件201和下支撑件202之间的稳定性。

具体的,连接杆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3022,连接杆302一端与固定件3固定连接,连接杆302由固定法兰3022与上支撑件2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下支撑件202和连接杆302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上支撑件201和连接杆302之前的连接结构相同,连接杆302的一端与下支撑件202由固定法兰30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2对称设置在隔板102的两侧,两侧支撑装置2由第一连接杆3021上的固定法兰30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隔板102两侧的第一连接杆3021上均嵌套有第三弹簧3023,通过支撑装置2为隔板102与墙体101之间的支撑。

其中,支撑件2025上嵌套连接有第二弹簧2028,第二弹簧2028与支撑件2025相适配,第一弹簧2024、第二弹簧2028和第三弹簧3023均采用高温合金材料,进一步的,高温合金材料可以采用钴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是含钴量40-65%的奥氏体高温合金,在730-1100摄氏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热腐蚀,抗氧化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再进一步的钴基高温合金材质的耐高温弹簧一般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高温下使用的弹簧除了会发生通常的蠕变和松弛等现象外,还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加剧导致原子间结合力下降。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切变模量g的数量值从本质上来看是反映了原子间的结合力,因此温度升高,原子间距增大,导致e值和g值的下降。一般钢温度每升高100℃,e值和g值约下降3%-6%。因为弹簧的弹性力和扭矩都和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在高温下即使弹簧的几何尺寸不发生变化,因此在作为防火墙减震缓冲用弹簧,在保障防火墙的防火性能的同时,增加防火墙的整体抗震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