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梁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5990300发布日期:2021-07-23 21: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梁体,其分为三层,分别为中间的普通混凝土层(1)和上下两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层(2);

预应力筋(3),其沿所述混凝土梁体的纵向布置,浇筑于所述普通混凝土层(1)的内部;

多个桁架(4),均沿着所述混凝土梁体的纵向延伸,其分为上下两组,分别被浇筑于所述普通混凝土层(1)的上下表面处,桁架(4)横截面的一部分嵌入所述普通混凝土层(1),其余部分嵌入所述活性粉末混凝土层(2);

多个纵向主筋(5),其分布于所述混凝土梁体的顶部和底部;

多个箍筋(6),其被浇筑于所述混凝土梁体内,包围所述多个桁架(4)和所述多个纵向主筋(5),并在纵向上间隔排布且相互平行;

桁架架立筋(7),其横向连接所述箍筋(6),分别用于支撑定位上下两组所述桁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4)包括:

三个frp弦杆(41),呈直线延伸且相互平行,沿着纵向观察,所述三个frp弦杆(41)排列呈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两个锯齿型腹杆(42),其采用普通钢筋弯折成型,所述两个锯齿型腹杆(42)的弯折点均通过纤维和树脂固化方式与所述frp弦杆(41)连接,沿着纵向观察两个锯齿型腹杆(42)排列呈三角形的两条边;

多个横向腹杆(43),连接在两个frp弦杆(41)之间,沿着纵向观察横向腹杆(43)排布呈三角形的第三条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型腹杆(42)的弯折角度为90°,两个锯齿型腹杆(42)的弯折点横向对齐,所述横向腹杆(43)与两侧frp弦杆(41)上连接的弯折点横向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上下两组所述桁架(4)相对设置,且与所述两个锯齿型腹杆(42)均连接的所述frp弦杆(41)嵌入所述普通混凝土层(1),其余的frp弦杆(41)嵌入所述活性粉末混凝土层(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3)浇筑于所述普通混凝土层(1)的截面高度的中间偏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3)与所述普通混凝土层(1)下表面的距离大于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6)为封闭式矩形箍筋,所述多个纵向主筋(5)分别连接所述箍筋(6)的上下两边,且箍筋(6)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纵向主筋(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3)为frp预应力筋,通过先张法张拉至预应力设计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主筋(5)采用frp筋或者钢-连续纤维复合筋,所述普通混凝土层(1)采用强度不低于c40的普通混凝土浇筑。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桁架;

(2)在先张法预应力台座上进行箍筋与下层纵向主筋的绑扎,根据桁架的设计位置,将下层的桁架架立筋绑扎至箍筋的合适位置,通过桁架架立筋绑扎固定下层的桁架;

(3)安装模板,浇筑下层活性粉末混凝土层;

(4)在设计位置布置预应力筋,通过先张法预应力台座张拉预应力筋至设计值;将上层的桁架架立筋绑扎至箍筋的合适位置,通过桁架架立筋绑扎固定上层的桁架;

(5)待下层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层凝固后,浇筑普通混凝土层;

(6)绑扎上层的纵向主筋和箍筋,待普通混凝土层凝固后,浇筑上层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层,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5%以上,拆除模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梁及其制备方法,该叠合梁设置三层混凝土,中间受力较小采用普通混凝土(RC)对叠合梁整体强度影响小并能够大幅度降低造价,上下受力较大均采用通过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充分利用RPC的抗压强度及其开裂应变,使得整个梁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满足大跨度叠合梁的性能要求。桁架浇筑在两层混凝土之间,加强了不同混凝土层的接触部位之间相互复合,保证整体性。预应力筋设置在普通混凝土层内,进一步提高叠合梁的中间层普通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可以减小截面尺寸减轻自重,进一步满足大跨度的需求。该制备方法能够顺利的完成整个叠合梁的施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夏留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4.08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