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

文档序号:26092862发布日期:2021-07-30 18:0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工程,需要建设大量的通信塔进行信号传输,通信塔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连接装置,以便将通信塔固定在地面上。

现有的通信塔连接装置,不能在地基沉降导致通信塔发生微弱倾斜时,及时矫正通信塔,从而不能避免通信塔进一步倾斜,进而不能避免通信塔倾斜倒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能够在由于地基沉降导致通信塔发生微弱倾斜时,及时矫正通信塔,从而有效防止通信塔进一步倾斜,防止通信塔由于倾斜严重导致倒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包括:

基座,顶部与通信塔固连;

箱体,设于基座下侧;

第一高度调节机构,与箱体轴承连接,第一高度调节机构与基座的一侧边缘铰接,第一高度调节机构连接有第一动力装置,第一高度调节机构还设有第一应力传感器;

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箱体固连,第一连接杆另一端铰接于基座上远离第一高度调节机构的一侧边缘,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二应力传感器;

混凝土块,设于地面内,所述箱体通过锚钉与混凝土块固连;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应力传感器均电连接,第一应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一高度调节机构所受应力并将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第二应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一连接杆所受应力并将第一连接杆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应力值和第一连接杆应力值做对比,控制器根据对比结果实时控制第一动力装置动作,控制器电连接有电源装置。

较佳的,还包括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机构,与所述箱体轴承连接,第二高度调节机构铰接于基座上的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和第一连接杆不共线的一侧边缘,第二高度调节机构连接有第二动力装置,第二高度调节机构还设有第三应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箱体固连,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铰接于基座上远离第二高度调节机构的一侧边缘,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四应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第三应力传感器和第四应力传感器均电连接,第三应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二高度调节机构所受应力并将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第四应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二连接杆所受应力并将第二连接杆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应力值和第二连接杆应力值做对比,控制器根据对比结果实时控制第二动力装置动作。

较佳的,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和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均包括套筒和升降杆,所述套筒与箱体通过轴承连接,套筒内壁设有传动内螺纹,所述升降杆一端设有传动外螺纹,升降杆通过传动内螺纹与套筒螺纹连接,升降杆另一端与基座铰接,所述套筒外壁设有轮齿,所述轮齿与第一动力装置或第二动力装置齿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一滑块,第二连接杆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与基座之间、第二高度调节机构与基座之间、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滑块之间和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滑块之间均设有支座,所述支座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的轴线相互垂直,支座通过第一滑孔与基座、第一滑块或第二滑块铰接,支座通过第二滑孔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第二高度调节机构、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铰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与第一动力装置通过涡轮蜗杆传动。

较佳的,所述控制器还电连接有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能够在由于地基沉降导致通信塔发生微弱倾斜时,及时矫正通信塔,从而有效防止通信塔进一步倾斜,防止通信塔由于倾斜严重导致倒塌。通过设置包括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和第二连接杆,能够全方位的矫正通信塔的姿态。通过传动内螺纹和传动外螺纹进行传动,螺纹传动具有较大减速比,因此即使动力装置存在转动误差,在螺纹传动的大减速比的作用下,能够大大降低误差。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有效防止升降杆在升降时发生卡死现象。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较大的减速比,能够传送较大的扭矩,进而降低第一动力装置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a面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和第二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将基座矫正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基座,102.通信塔,103.箱体,104.第一动力装置,105.第一应力传感器,106.第一连接杆,107.第二应力传感器,108.混凝土块,109.锚钉,110.第一高度调节机构,201.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2.第二动力装置,203.第三应力传感器,301.套筒,302.升降杆,303.轮齿,401.第一滑块,402.第二滑块,403.第一滑槽,404.第二滑槽,5.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和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包括:基座101、箱体103、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第一连接杆106、混凝土块108和控制器,基座101顶部与通信塔102固连;箱体103设于基座101下侧;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与箱体103轴承连接,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与基座101的一侧边缘铰接,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连接有第一动力装置104,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还设有第一应力传感器105;第一连接杆106一端与箱体103固连,第一连接杆106另一端铰接于基座101上远离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的一侧边缘,第一连接杆106上设有第二应力传感器107;混凝土块108设于地面内,所述箱体103通过锚钉109与混凝土块108固连;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04、第一应力传感器105和第二应力传感器107均电连接,第一应力传感器105实时检测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所受应力并将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第二应力传感器107实时检测第一连接杆106所受应力并将第一连接杆106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应力值和第一连接杆106应力值做对比,控制器根据对比结果实时控制第一动力装置104动作,控制器电连接有电源装置。

现简述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

将本装置安装完成之后,架接通信塔102。当通信塔102未发生倾斜时,位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上的第一应力传感器105和位于第一连接杆106上的第二应力传感器107所检测的应力值相等。当通信塔102所处的地基出现沉降导致基座101倾斜,进而通信塔102发生倾斜时,若第一应力传感器105所检测的应力值大于第二应力传感器107所检测的应力值,则说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所受压力大于第一连接杆106所受压力,说明通信塔102向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所在一侧倾斜,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装置104正转,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升高,由于第一连接杆106长度固定,且第一连接杆106与基座101铰接,因此,基座101回正,直至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所受压力与第一连接杆106所受压力相等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装置104关闭,从而使通信塔102矫正。若第一应力传感器105所检测的应力值大小于第二应力传感器107所检测的应力值,则说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所受压力小于第一连接杆106所受压力,说明通信塔102向第一连接杆106所在一侧倾斜,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装置104反转,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升降低,同理使通信塔102矫正。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能够在由于地基沉降导致通信塔102发生微弱倾斜时,及时矫正通信塔102,从而有效防止通信塔102进一步倾斜,防止通信塔102由于倾斜严重导致倒塌。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于通信塔102倾斜的方向可能是任何方向的,为了能够全方位的矫正通信塔102的姿态。

如图1、2和4所示,其中,还包括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与所述箱体103轴承连接,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铰接于基座101上的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一连接杆106不共线的一侧边缘,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连接有第二动力装置202,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还设有第三应力传感器203,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箱体103固连,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铰接于基座101上远离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的一侧边缘,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四应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02、第三应力传感器203和第四应力传感器均电连接,第三应力传感器203实时检测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所受应力并将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第四应力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二连接杆所受应力并将第二连接杆应力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应力值和第二连接杆应力值做对比,控制器根据对比结果实时控制第二动力装置202动作。

当通信塔102倾斜的方向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一连接杆106不共线时,通过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的升降,同理,调整通信塔102倾斜量沿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连接杆共线方向的分量,因此,即使通信塔102倾斜的方向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一连接杆106不共线,通信塔102也能得到有效矫正,从而能够全方位的矫正通信塔102的姿态。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能够精确控制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的升降量。

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均包括套筒301和升降杆302,所述套筒301与箱体103通过轴承连接,套筒301内壁设有传动内螺纹,所述升降杆302一端设有传动外螺纹,升降杆302通过传动内螺纹与套筒301螺纹连接,升降杆302另一端与基座101铰接,所述套筒301外壁设有轮齿303,所述轮齿303与第一动力装置104或第二动力装置202齿接。

通过第一动力装置104或第二动力装置202驱动套筒301转动,升降杆302与套筒301发生相对转动,由于升降杆302与套筒301通过螺纹连接,因此在螺纹传动下,升降杆302被抬升或降低,进而驱动基座101与升降杆302铰接的一侧抬升或降低。由于升降杆302与套筒301通过传动内螺纹和传动外螺纹进行传动,螺纹传动具有较大减速比,因此即使动力装置存在转动误差,在螺纹传动的大减速比的作用下,能够大大降低误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为了在对基座101进行矫正时,防止出现卡死现象。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06与基座101之间设有第一滑块401,第二连接杆与基座101之间设有第二滑块402,所述基座101上设有第一滑槽403和第二滑槽404,第一连接杆106与第一滑块401连接,第一滑块401与第一滑槽403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滑块402连接,第二滑块402与第二滑槽404滑动连接。

在利用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升降杆302上升或下降,因此升降杆302与基座101连接端和第一连接杆106与基座101连接端的水平距离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滑块401和第一滑槽403,能在升降杆302与基座101连接端和第一连接杆106与基座101连接端的水平距离发生变化时,与第一连接杆106相连接的第一滑块401能在第一滑槽403内滑动,进而有效防止升降杆302在升降时发生卡死现象,在利用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同理。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为了在利用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防止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连接杆阻碍基座101转动,或者在利用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防止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一连接杆106阻碍基座101转动。

如图1、3和4所示,其中,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与基座101之间、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与基座101之间、第一连接杆106与第一滑块401之间和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滑块402之间均设有支座5,所述支座5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的轴线相互垂直,支座5通过第一滑孔与基座101、第一滑块401或第二滑块402铰接,支座5通过第二滑孔与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第一连接杆106或第二连接杆铰接。

在利用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通过在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与基座101之间和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滑块402之间设置支座5,由于支座5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的轴线相互垂直,支座5通过第一滑孔与基座101或第二滑块402铰接,支座5通过第二滑孔与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或第二连接杆铰接,因此,在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抬升基座101一侧时,基座101能绕着与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铰接的支座5以及与第二连接杆铰接的支座5的第二滑孔的轴线发生转动,进而防止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连接杆铰接阻碍基座101转动。在利用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同理。通过设置支座5,能够在利用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防止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连接杆阻碍基座101转动,或者在利用第二高度调节机构201对基座101进行调平回正时防止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一连接杆106阻碍基座101转动。

如图1、3和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与第一动力装置104通过涡轮蜗杆传动。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较大的减速比,能够传送较大的扭矩,进而降低第一动力装置104的性能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电连接有显示器。将本装置安装完成之后,将混凝土块108预埋进土地里,在本装置到的基座101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力,通过显示器观测第一应力传感器105和第二应力传感器107的实时应力值,从而了解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一连接杆106所述压力值,当第一高度调节机构110和第一连接杆106所述压力值不相等时,则说明混凝土块108没有放置平衡,通过调整混凝土块108的姿态,从而使混凝土块108放平,从而有效防止由于混凝土没放平导致通信塔102出现倾斜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