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2292发布日期:2022-09-03 00:5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


背景技术:

2.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纤维、粘钢、高压灌浆对建筑进行加强加固。此技术广泛用于设计变更,增加梁、柱、悬挑梁、板等加固和变更工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板、梁结构调整的钢筋补强预制梁修复植筋。幕墙埋件广告牌锚固,机械设备安装植筋锚固等。
3.但是现有的加固框架都是采用螺栓固定,而且两侧的挡板处于对应的位置,这样受力位置处于两端的同一侧面可能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发生。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竖撑,所述底架与第一竖撑点焊连接,所述底架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二竖撑,所述底架与第二竖撑点焊连接,所述底架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
8.所述第一竖撑包括有卡槽、贯穿孔与竖板主体,所述卡槽开设在竖板主体内部两端,所述贯穿孔开设在竖板主体内部且等间距布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竖撑与第二竖撑各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竖撑和第二竖撑与底架为错位布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竖撑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长度与两侧第一竖撑的长度相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槽共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槽的高度小于竖板主体的高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强板包括有第一侧板、板体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安装在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安装在板体的另外一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板体的连接方式为点焊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厚度与卡槽的宽度相同。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贯穿孔共开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贯穿孔的间距相同。
1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竖撑的内侧与第二竖撑的内侧各设置有加强板,这样整体结构在加固时,可以通过加强板对整体结构起到更好的加固作用,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
17.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竖撑和第二竖撑的内部两端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厚度与加强板内部两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厚度相同,这样加强板与第一竖撑和第二竖撑可以连接的更加方便。
18.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竖撑和第二竖撑为错位布置,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结构与待要加工位置的受力承载点,使得整体结构安装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竖撑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加强板;11、第一侧板;12、板体;13、第二侧板;2、第一竖撑;21、卡槽;22、贯穿孔;23、竖板主体;3、底架;4、连接孔;5、第二竖撑。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包括底架3,底架3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竖撑2,底架3与第一竖撑2点焊连接,底架3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二竖撑5,底架3与第二竖撑5点焊连接,底架3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4;
28.第一竖撑2包括有卡槽21、贯穿孔22与竖板主体23,卡槽21开设在竖板主体23内部两端,贯穿孔22开设在竖板主体23内部且等间距布置。
29.通过贯穿孔22可以使得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与待要加固的位置连接紧密,避免了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出现连接松动的问题发生。
30.第一竖撑2与第二竖撑5各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与底架3为错位布置。
31.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的受力位置不相同,可以使得第一竖撑2与第二竖撑5对整体结构连接紧密。
32.第一竖撑2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1,加强板1的长度与两侧第一竖撑2的长度相同。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4.在第一竖撑2的内侧与第二竖撑5的内侧各设置有加强板1,这样整体结构在加固时,可以通过加强板1对整体结构起到更好的加固作用,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用外套框架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卡槽21共开设有两个,两个卡槽21的高度小于竖板主体23的高度。
37.加强板1包括有第一侧板11、板体12与第二侧板13,第一侧板11安装在板体12的一侧,第二侧板13安装在板体12的另外一侧,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与板体12的连接方式为点焊连接。
38.通过点焊连接,可以使得第一侧板11、板体12与第二侧板13的整体性更加稳定。
39.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3均为板状结构,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3的厚度与卡槽21的宽度相同。
40.这样加强板1在连接时,可以通过内部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与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连接紧密。
41.贯穿孔22共开设有若干个,若干个贯穿孔22的间距相同。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3.在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的内部两端均开设有卡槽21,且卡槽21的厚度与加强板1内部两端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的厚度相同,这样加强板1与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可以连接的更加方便。
44.工作原理:使用时,这时首先取出该装置,然后将该装置与待要安装的位置贴合紧密,之后取出连接螺栓,通过连接螺栓使得底架3、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与待要加固的位置安装紧密,然后取出加强板1,将加强板1内部的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3和第一竖撑2与第二竖撑5内部的卡槽21连接,在加强板1的作用下,可以提高整体结构承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达到加固的作用。
45.并且通过底架3内部的连接孔4,使得底架3与待要安装的位置固定紧密,通过底架3起到支撑的作用。
46.并且第一竖撑2与第二竖撑5为错位布置,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竖撑2和第二竖撑5与待要加固的部位贴合紧密,这样就完成了该装置的使用了。
4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新型所必须的。
4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49.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新型的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