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式篷布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55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张拉式篷布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特别是一种可进行现场拼装和搬迁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
篷布张拉结构建筑物是在悬索结构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式建筑物,悬索结构主要应用在大跨度钢架桥梁、大型体育场馆及一些空间结构建筑物中,而用于临时性或半永久性民用建筑一仓贮建筑或其它建筑的则没有,(比如临时性展览馆、表演场、急救场所、中转仓库等)与悬索结构相配套的屋顶结构目前仍采用刚性材料,如水泥板、铝板、钢板、压型钢板、夹心板等。
而普通帐篷则属于一种简陋的临时性建筑,它既不适合人们长时间居住,其空间也很有限,强度、抗破坏性、抗风性均很差。因此,不能做为较大面积和空间的仓库、运动场所、展演场地及供人们居住。
而采用砖石或混凝土结构建造这类建筑场所,不仅造价昂贵,在经济上也不合算,而且周期长,远水不救近渴,特别是利用价值大打折扣,因为,这类篷布式建筑,使用期过后则可搬移新址或拆除不用,而这两类建筑则无法搬移或及时拆除,在财力物力上都会造成较大的浪费。而一些板架式临建房又无法满足大跨度、大空间的需要,其建筑外观平乏、单调、不利于美化城市景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快速建成或拆除的大跨度、大空间、低造价并可反复利用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伞状篷布中心竖立有主桅杆,主桅杆上端连接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张拉索,在篷布的下周边穿卷有内索,内索与地面相锚连的边索通过夹具绷拉夹紧,张拉索与撑杆穿套后再与地面锚连固定,对大型伞状或伞状串接篷布,则要在伞状篷布上穿套放射状穿索,穿索与各段n形边索汇聚后与地面锚连,穿索的上端与主桅杆套盘相穿套。对中小型伞状篷布则不必设穿索,而将篷布顶部与主桅杆上的法兰压盘夹固即可。篷布的下周边可采用砌围拼装护墙方式圈封起来,也可采用敞开式结构。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1.具有较高的空间和较大跨度,适合于各种比赛场地、展演场地、战时或灾害事故的急救中心、中转仓库等。
2.无需大量钢材和砖石的焊接和垒砌,具有较快的施工效率和较低的造价。
3.具有现场临时拼装和快速转移拆除的特点,其篷布及各类索绳可反复多次使用。
4.具有很好的防震性。
5.可按设置位置地区的气候进行变通施工,即可加设围护墙,也可采用敞开式结构,故适合于大量货物或人流快速、同时出入。
6.篷布的色彩可按实际需要涂制成白色、绿色或与环境相适应的色调,可以改善城市景观,在特殊场合下利于隐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形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顶部局部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外形图。
图6是图5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7是图6的顶部局部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篷布下周边与边索相夹连的结构形式之一。
图9是图8的A-A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篷布下周边与边索相夹连的结构形式之二。
图11是
图10的B-B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篷布下周边与边索相夹连的结构形式之三。
图13是
图12的C-C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围护墙时的篷布内侧与围护墙的连接结构图。
下面将结合附
图1~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有一篷布1,其特征在于伞状的撑支篷布1的中心竖立有主桅杆2,主桅杆2顶段穿连有呈放射状分布的拉索3,拉索3与伞状篷布1的下周边处撑支的撑杆4穿连后与基础锚连固定,在伞状篷布1的下周边内穿卷有内索5,内索5与和基础固定的边索6通过夹具7夹绷在一起后与基础锚连。参见
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伞状的撑支篷布1由一根主桅杆2或数根间隔的主桅杆2撑支成单伞状或多伞拼连状,主桅杆2的顶端套接盘21的周边穿孔211中穿系有呈放射状下延伸分布的拉索3,在主桅杆2的另一套接盘21的周边穿孔中穿系有呈放射状分布并与伞状篷布1上穿套12相穿套的穿索11,拉索3及穿索11的各下延伸段与各撑杆4顶部穿连后再与边索6合并后与基础锚固,各撑杆4位于伞状撑支篷布1的下周边的各拉索3及穿索11的延伸点处并与合并后的各索锚固段呈一定的内收口撑支角,内索5穿套或卷套在伞状撑支篷布1的下周沿内,夹具7设置在与地面锚固的n形边索6与篷布边沿内的内索5的相邻近段长内。参见
图1至图3在多伞状撑支篷布1的相接过渡处的篷布的外表面兜绷有和基础锚固的n形或梯形压索8。参见
图1和图2伞状的撑支篷布1的主桅杆2的顶端套接盘21的下部主桅杆2上固定有一下法兰盘22,伞状的撑支篷布1的中心的顶部穿垫在下法兰盘22和上法兰盘23之间并由螺栓24拧夹在一起。参见图6和图7在主桅杆2的顶端套接盘21的上部设有避雷针25和防雨罩26,防雨罩26呈下敞口的扣碗或窝头状并与套接盘21上部螺纹段212拧连在一起。参见图3和图6间隔设置的夹具7为一个两半式铰接在一起的夹板形状,与撑支篷布1下周沿卷边或卷套13内孔滑动穿装的内索5为一连续凸起的加强边棱14,加强边棱14卡夹在夹具7扣合后所形成的条形槽71上部,各边索6穿套过夹具7的条形槽71的下部后两端与基础锚固绷紧并形成n形,在夹具7的底部螺孔72处拧放有与边索6下弯内侧相顶触的顶丝73,在两半式铰接夹具7的中上部对夹面之间穿拧有夹紧螺栓74。参见图8和图9间隔设置的夹具7为两半式铰接在一起的夹板形状,被撑支篷布1下周沿卷边或卷套13内孔穿裹起来的内索5为一连续凸起的加强边棱14,加强边棱14卡夹在夹具7的条形槽71的上部,各边索6穿放在各夹具7条形槽71的下部,拧紧夹紧螺栓74并下拉紧篷布1后将边索6的两端与地面锚连。参见
图12和
图13夹具7为一穿绕在与基础锚连的边索6与篷布1下周边的穿孔15之间的绷拉索,穿孔15位于与撑支篷布1下周边沿卷边或卷套13内孔滑动穿装的内索5所形成的连续凸起的加强边棱14上侧。参见
图10和
图11在伞状撑支篷布1下周边内侧面粘设连接有与围护墙9相压砌或压紧在一起的附加篷布16,在围护墙9上开设有出入门91和窗户92。参见
图1和
图1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简要的说明,参见
图1至图3首先要根据占地面积、跨度、空间高度及功能要求设计确定是单桅杆、还是多桅杆结构,篷布1应在工厂按设计方案展开、下料、粘连,成形并与内索5、穿索11及兜压索8配穿好,然后运至现场与主桅杆2穿套好,再将桅杆立起与基础连接好,拉索3先初步拉紧再把穿索11与主桅杆的套接盘21穿系好。再将夹具7夹放在内索5与边索6上,实施对称方向绷紧,即夹具7夹紧后,逐个拧转顶丝73,使顶丝73不断推顶边索6,因此时边索6已与基础锚连固定,故夹具7连同内索5则向下被绷紧,绷紧后,将螺栓74拧好,即篷布1则被周边绷拉紧,穿索11与拉索3可汇聚后与撑杆4顶部穿套后再与地面锚固,撑杆4作用一是抬高篷布1的边沿处撑支高度,扩大空间高度,另一作用是使穿拉索经其改变绷拉角度,减少下延伸长度,从而减少占地范围。参见图8至
图11撑支桅杆4成上外倾下内收状。最后,可在伞状撑支篷布1下周沿内侧叠砌围护墙9,在围护墙9上开设并安装门窗91和92,篷布1内侧粘设有附加篷布16,附加篷布16的下周边外翻压砌或压紧到围护墙中,以提高其抗风性、密封性和防寒性。参见
图1权利要求1.张拉式篷布建筑物,有一篷布(1),其特征在于伞状的撑支篷布(1)的中心竖立有主桅杆(2),主桅杆(2)顶段穿连有呈放射状分布的拉索(3),拉索(3)与伞状篷布(1)的下周边处撑支的撑杆(4)穿连后与基础锚连固定,在伞状篷布(1)的下周边内穿卷有内索(5),内索(5)与和基础固定的边索(6)通过夹具(7)夹绷在一起后与基础锚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伞状的撑支篷布(1)由一根主桅杆(2)或数根间隔的主桅杆(2)撑支成单伞状或多伞拼连状,主桅杆(2)的顶端套接盘(21)的周边穿孔(211)中穿系有呈放射状下延伸分布的拉索(3),在主桅杆(2)的另一套接盘(21)的周边穿孔中穿系有呈放射状分布并与伞状篷布(1)上穿套(12)相穿套的穿索(11),拉索(3)及穿索(11)的各下延伸段与各撑杆(4)顶部穿连后再与边索(6)合并后与基础锚固,各撑杆(4)位于伞状撑支篷布(1)的下周边的各拉索(3)及穿索(11)的延伸点处并与合并后的各索锚固段呈一定的内收口撑支角,内索(5)穿套或卷套在伞状撑支篷布(1)的下周沿内,夹具(7)设置在与地面锚固的n形边索(6)与篷布边沿内的内索(5)的相邻近段长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在多伞状撑支篷布(1)的相接过渡处的篷布的外表面兜绷有和基础锚固的n形或梯形压索(8)。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伞状的撑支篷布(1)的主桅杆(2)的顶端套接盘(21)的下部主桅杆(2)上固定有一下法兰盘(22),伞状的撑支篷布(1)的中心的顶部穿垫在下法兰盘(22)和上法兰盘(23)之间并由螺栓(24)拧夹在一起。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在主桅杆(2)的顶端套接盘(21)的上部设有避雷针(25)和防雨罩(26),防雨罩(26)呈下敞口的扣碗或窝头状并与套接盘(21)上部螺纹段(212)拧连在一起。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间隔设置的夹具(7)为一个两半式铰接在一起的夹板形状,与撑支篷布(1)下周沿卷边或卷套(13)内孔滑动穿装的内索(5)为一连续凸起的加强边棱(14),加强边棱(14)卡夹在夹具(7)扣合后所形成的条形槽(71)上部,各边索(6)穿套过夹具(7)的条形槽(71)的下部后两端与基础锚固绷紧并形成n形,在夹具(7)的底部螺孔(72)处拧放有与边索(6)下弯内侧相顶触的顶丝(73),在两半式铰接夹具(7)的中上部对夹面之间穿拧有夹紧螺栓(74)。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间隔设置的夹具(7)为两半式铰接在一起的夹板形状,被撑支篷布(1)下周沿卷边或卷套(13)内孔穿裹起来的内索(5)为一连续凸起的加强边棱(14),加强边棱(14)卡夹在夹具(7)的条形槽(71)的上部,各边索(6)穿放在各夹具(7)条形槽(71)的下部,拧紧夹紧螺栓(74)并下拉紧篷布(1)后将边索(6)的两端与地面锚连。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夹具(7)为一穿绕在与基础锚连的边索(6)与篷布(1)下周边的穿孔(15)之间的绷拉索,穿孔(15)位于与撑支篷布(1)下周边沿卷边或卷套(13)内孔滑动穿装的内索(5)所形成的连续凸起的加强边棱(14)上侧。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在伞状撑支篷布(1)下周边内侧面粘设连接有与围护墙(9)相压砌或压紧在一起的附加篷布(16),在围护墙(9)上开设有出入门(91)和窗户(9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拉式篷布建筑物,在伞状篷布中心竖立有主桅杆,主桅杆上端连接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张拉索,在篷布的下周边穿卷有内索,内索与地面相锚连的边索通过夹具绷拉夹紧,张拉索与撑杆穿套后再与地面锚连固定,对大型伞状或伞状串接篷布,则要在伞状篷布上穿套放射状穿索,穿索与各段n形边索汇聚后与地面锚连,穿索的上端与主桅杆套盘相穿套。对中小型伞状篷布则不必设穿索,而将篷布顶部与主桅杆上的法兰压盘夹固即可。篷布的下周边可采用砌围拼装护墙方式圈封起来,也可采用敞开式结构。
文档编号E04H15/18GK2195597SQ94204460
公开日1995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日
发明者戚志晶 申请人:戚志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