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978阅读:1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
由于利用钢架建筑房屋所花费的施工时间较短、成本较低,较符合经济原则,因此,已普遍选用于建筑业中。然而,屋顶的稳固性影响房屋整体的牢固性乃不变之事实。请参阅图3所示,一般在钢架10顶端架设组装屋顶20时,施工人员会视屋顶的倾斜度而藉由乙炔切割将钢架10顶端切割形成适当倾斜以便焊固衔接板30;继之,将钢架10垂直固定于地面后,即可藉由衔接板30与屋顶20螺合或焊固。一般而言,虽然钢架10可垂直固定于地面,但当每一钢架10所处的地面高度、或水平度稍有误差,或是钢架10的固定位置稍有偏斜,都会造成钢架10顶端的衔接板30无法与倾斜的屋顶20作适当的靠合衔接,其结果不仅会导致施工不易,增加施工成本,且组装后该房屋的长期稳固性亦堪忧。
另外,由于绝大多数的房屋在建造时几乎有一定的规格斜度,以台湾最为通用的为例,即行业内人士俗称的一半分水,二分水的规格;所以,提供一种具有通用规格的搭接固定元件将可大大减少上述施工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它可方便屋顶与钢架之间的搭设,且可调整屋顶的组装水平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其是由诸顶衔接块及侧衔接块组合而成,其中顶衔接块系于两平行隔开的靠合板顶端固设两倾斜相接的顶抵板而组成,且两靠合板和两顶抵板上均设诸长形孔;
侧衔接块系于两平行隔开的靠合板顶端固设一倾斜的顶抵板而组成,且两靠合板和一顶抵板上均设长形孔。
在所述的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中,顶衔接块及侧衔接块较佳的是一体成型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元件搭设屋顶与钢架时,可利用本元件上的长形孔与螺栓进行挪移调整,从而方便了屋顶与钢架之间的搭设,且可调整屋顶的组装水平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功效能易于清晰明了,兹配合
如下图1a-1b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实施例示意图;图3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诸多一体成形的顶衔接块1及侧衔接块2所组成。
顶衔接块1由两靠合板11和两顶抵板12组成,即于两靠合板11顶端斜设两倾斜的顶抵板12;两靠合板11中间可与垂直竖立的钢架3顶端对应套设,且靠合板11于适当处设长形孔111以供螺栓13穿过而与钢架3顶端螺固定位。两顶抵板12可与屋顶4具有夹角的脊部对应靠合,且顶抵板12于适当处设长形孔121以供螺栓14穿过而与屋顶4脊部螺固定位。
侧衔接块2由两靠合板21和一顶抵板22组成,即于两靠合板21顶端斜设一倾斜的顶抵板22。两靠合板21中间可与垂直竖立的钢架5顶端对应套设,且靠合板21于适当处设长形孔211以供螺栓23穿过而与钢柱5顶端螺固定位。顶抵板22可与屋顶4倾斜的侧边对应靠合,且顶抵板22于适当处设长形孔221以供螺栓24穿过而与屋顶4侧边螺固定位。
使用时,可将诸多顶衔接块1及侧衔接块2分别套设于垂直竖立的钢架3和5的顶端,并使靠合板11和21上的长形孔111和211与钢架3和5顶端上的通孔31和51相对应,以便螺栓13和23穿过并配合螺帽而螺固定位。继之,在钢架3和5顶侧架设屋顶4时,可藉由顶衔接块1及侧衔接块2上的顶抵板12和22分别与屋顶4脊部及侧边靠合,并使螺栓14和24对应穿过长形孔121及221而与屋顶4螺固。此外,当藉由顶衔接块1及侧衔接块2组接钢架3和5及屋顶4时,倘若每一钢架3和5所处的地面高度或水平度有误差或是钢架3和5的固定位置稍有偏移,以致无法与倾斜的屋顶4作适当的靠合衔接时,则可利用长形孔111、121、211、221与螺栓13、14、23、24的挪移调整,即可调整屋顶4的水平度,并适当组接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由诸顶衔接块及侧衔接块组合而成,其中顶衔接块系于两平行隔开的靠合板顶端固设两倾斜相接的顶抵板而组成,且两靠合板和两顶抵板上均设诸长形孔;侧衔接块系于两平行隔开的靠合板顶端固设一倾斜的顶抵板而组成,且两靠合板和一顶抵板上均设长形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顶衔接块及侧衔接块是一体成形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屋顶与钢架之搭设固定元件,其由诸多顶衔接块及侧衔接块所组成;顶衔接块由两平行隔开的靠合板顶端固设两倾斜相接的顶抵板组成,侧衔接块由两平行隔开的靠合板顶端固设一倾斜的顶抵板组成,各靠合板和顶抵板上均设长形孔。顶衔接块及侧衔接块安装在垂直竖立的钢架顶端,而且,在组装衔接同时,可适当挪移调整顶衔接块及侧衔接块,以调整屋顶的组装水平度,并将屋顶与钢架适当组装固定。
文档编号E04D3/36GK2256006SQ96205389
公开日1997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14日
发明者陈宗盟 申请人:陈宗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